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民问传统文化为载休推动成都和谐社区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智 王挽澜

  [摘要]和谐社会构建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民间传统文化对和谐社区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成都民间传统文化是成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资源,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有效平台。充分利用成都的民间传统文化促进社区家庭关系融洽,成员交流,促进人与文化生态的和谐。
  [关键词]成都;民间传统文化;和谐社区
  [中图分类号]G1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1)03-0092-5
  
  一、“中和”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文化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重要目标,而和谐社区的建设又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石。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利用民间传统文化为载体,对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大意义。和谐社区建设应以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为指导思想,“中和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应成为社区和谐建设的重要文化内涵。“中和”主要两方面的内容:“中”即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即达到理想目的。《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从和谐社区建设的文化内涵来挖掘,“中”是指适应、协调,适应人和社会的需要与发展,协调人与环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和”的目的。基于此,和谐社区中“和”的文化涵盖三个方面:
  
  (一)人与人和谐
  人是社区的主体,和谐社区构建是为了人的生活需要,因此人不但要自身和谐,与人之间也要和谐,进而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
  马克思曾说:“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这句话正说明了人的“社会特质”,只有人与人在社会关系中,人才能展开自身同自然界的联系。因此应先使人与社会环境达到和谐状态进而才能完成和谐社区的建设。
  
  (三)文化生态的和谐
  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社会阶层,不同经济收入的社会阶层和千差万别的价值观孕育了不同形态的文化现象,各种文化和谐相处,相互交融,更有利于社会发展。因此“中和”应是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文化内涵。
  
  二、成都民间传统文化的“中和”意义
  
  成都民间传统文化长期传承于成都民间,有着多样的表现形式,易行的交流方式和独特的精神本质。
  
  (一)成都民间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成都民间传统文化具有上千年历史,是蜀文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活态呈现,楔人民众日常生产生活中间,发挥着自己的特殊功能。其运动变化既是自发的,又有着一种内在动力使它世代传承不息。这种文化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有易于被大众接受的特点,其中的饮食文化、茶馆文化、出行文化是成都民间传统文化三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二)成都民间传统文化的交流方式
  易于接受是成都民间传统文化的特点,交流方式讲究人和人之间“多相聚,易操作,低消费,强娱乐”的原则。大致体现在“吃、看、耍、说”几个方面,成都民间传统文化渊博,致使美食“吃”有特色而“吃”不垮、观光“看”有文脉而“看”不厌、休闲“耍”有亮点而“耍”不烦、传媒“说”有题材而“说”不完,所以一般情况下交流成本不高并且形式简单,提倡大众消费,使所在交流群体消费负担不重。在吃饭,喝茶,外出游玩等一些简单易行的文化活动中促进彼此的感情,达到融洽关系的目的。这样的进行方式也是一种在低成本条件下,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转化的模式。
  
  (三)成都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本质
  成都民间传统文化与当地社区文化的结合发展,是成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方法,也就是以社区为平台让三个文明建设实现共同、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成都民间传统文化是一种本身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文化,在具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同时,还具备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兼容并包、开放多元、品位独特、区带结合、相对集中、融于生态、复合和谐等诸多特性。所以,成都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进一步思考,则成都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本质的内涵典型地体现了“中和”的思想,其在于休闲哲学性,这种休闲哲学性就是联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桥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举的实践中,实现共同、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这种休闲哲学性体现在较为舒缓的节奏,对生活与工作的精准理解,对适应与协调的感悟。人们在工作闲暇之余大都不愿意以消耗时间和精力为代价追求创造更多经济价值,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而更倾向于利用现有物质文明条件尽量放松休闲,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愉悦的心情,营造精神文明程度更高的氛围。由此孕育出各种美食广场、茶楼、茶坊、各种人文,风景旅游景点。许多游客更是被成都城市这样的休闲文化氛围深深吸引,流连忘返,由此拥有了“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美誉。成都休闲哲学的背后即是成都人追求的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在这种成都民间传统文化影响下,人们更愿意工作和休闲完全剥离,工作时全力投人创造社会财富,休闲时精神完全放松,与朋友、家人的交流聚会,既放松了心情,又促进了彼此的感情,还能在交流中增长见识,这是一种典型的由物质文明带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方法,而这样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还能够抑制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欲求。又由于个人在休闲生活中恢复了良好精神状态,因而对随后全力投入工作中创造社会财富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此进入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转化,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建设良性循环中。
  
  三、利用成都民间传统文化积极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大多数家庭比较清贫,但邻里之间熟悉程度很高。人们用“远亲不如近邻”来形容邻里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无论白天晚上,敞开大门以方便邻里之间经常走动。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家庭逐渐富裕起来,家庭财富增多,很多社区里家家户户都安装防盗门、防护栏,邻里之间交流减少,熟悉程度降低,并且彼此间的信任度远不如前。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必须首先加强居民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彼此间的熟悉与信任程度;然后提倡真诚相待,和谐沟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如果以社区为平台,以饮食文化、茶馆文化、出行文化三种表现形式弘扬成都民间传统文化,加强社区居民间的交流次数,提高活动本身的内涵修养,精神层次,自然就会形成一条结合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的科学之路。
  
  (一)利用成都饮食文化促进社区家庭关系融洽
  成都的饮食文化可以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四川省位于长江中上游,四山环抱,江河纵横,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古称“天府之国”。川菜的烹饪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川菜名扬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西周至春秋时代已具雏形。经历了秦和

三国,到西晋,川府一带的烹饪水平已达到相当程度。到宋明两代风格更加突出。著名的”东坡肉”即可为证。而在北京都城已出现“川饭店”。到清代,川菜发展成菜系,获得”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称。而在成都却流行的是“食在四川,味在成都”。可见其饮食之丰盛味道之鲜美,而且和其他大城市相比,这里的生活节奏较缓慢,可以说最是悠闲精致,大大满足了家庭生活的生活需求。
  成都的饮食文化可以提升家庭生活的质量。成都人讲究精致、养生和时尚。不仅要吃出风味,更要吃出健康,吃出时尚和感情。川菜作为全国四大著名菜系之一,已历经千年,迄今已有3000多个品种,数百种名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川菜以辣闻名天下,却不仅仅止于辣。川菜的招牌菜有: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鸡丁、锅巴肉片、水煮牛肉、酸菜鱼等。川菜像才艺满身的名士,文化底蕴浓厚,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让人们以美食为窗口来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成都的饮食文化还可以丰富家庭生活的内容。与品种丰富的凉菜、熟菜相比,成都的小吃更是一绝,不但品类繁多,而且风味独特,种类不下200种:龙抄手、赖汤圆、夫妻肺片、钟水饺、担担面、韩包子等。而成都火锅更以其包罗万象、热情似火、平易近人的特点迅速地、地毯式轰炸般地征服了全中国人民的脾胃。成都火锅花色品种繁多,锅底就有数十种,原料更是数不胜数,吃法千变万化,吃火锅的习俗也别具一格,即使烈日炎炎,人们也要挥汗如雨一饱口福。因此,在成都家庭成员的聚财活动,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重样的内容,为工作之余的生活更加添加了无比丰富的色彩。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结合成都饮食文化的家庭活动,能够达到和谐家庭的目的。成都的饮食文化更强调的是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社区为平台可以进行内容形式多样的饮食活动,进行社区居民间的文化交流,比如“打平伙”,也就是AA制,根据社区收集到的美食情报,大众口味进行定点大众聚餐活动,在品尝各地美食的同时,更增强了各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情感;还可以在社区内部组织家庭厨艺大赛,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邻里之前即互相品尝了拿手菜,既饱口福,又增加了互相接触的机会,使邻里之间能够更加熟悉、了解。这样饮食文化的交流方式,促进了社区内部各家各户间关系融洽,达到和谐社区的目的。
  
  (二)利用成都茶馆文化促进社区成员广泛交流
  成都的茶馆文化,为人们搭建了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当今四川饮茶之风日益盛行。除了在县以下的城市中除保留有原有的老茶馆外,一大批装饰豪华、典雅大方、内置有空调、软座、雅间、插花盆景、高档音响的现代茶楼、茶坊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尤其是四川省会成都,高、中档茶楼、茶坊数量之多、生意之红火堪称全国之最。据统计,目前成都大大小小的茶楼茶坊至少在4000家以上,其中,中高档茶楼茶坊至少1500在家以上。中高档茶楼茶坊多为商人洽谈、文家论事的地方,而一些小规模的茶坊则多用于人们日常交流,集会谈心,侃天说地的地方,在这些茶楼茶坊中,消费者除可品饮形形色色的名优茶外,还能充分享受现代社会文明成果和茶馆文化所特有的交流氛围,利用这一平台交流大量信息。
  成都的茶馆文化还起到了传播文明的重要作用。成都涌现的各式茶楼茶坊不仅成为现代人们议事、休闲、娱乐、交流、会友的场所,更是传播文化和艺术感受的中心,可谓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茶馆文化是成都民间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常说“成都大茶馆,茶馆小成都”,茶馆的存在不仅交流了信息,更传播了文明。
  同时,成都的茶馆是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相对于热闹的餐饮活动,茶馆文化活动可以在更加安静的氛围中进行更多交流。首先,成都茶馆为退休人群长期进行棋牌等娱乐活动提供了主要场所,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促进了大家的交流;其次,茶馆也是一些年轻的上班族周末的理想休闲场所,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在茶馆与同事和家人一起打牌,聊天,既放松了身心缓解了工作学习的疲劳同时促进了朋友亲人间的交流沟通,成为休闲娱乐不二的场所。
  以前很多社区都没有各类茶楼、茶室,而应用于社区里的茶馆文化活动,能够达到凝聚邻里的目的。以社区牵头的以茶话会为主要形式的交流活动,已成为主题鲜明、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成都很多的社区里,每逢中国传统节日一一端午、重阳、七夕、中秋等进行的各种小型联谊会,既能满足各年龄阶段居民节日需求,又能使社区居民更加熟悉,关系和谐融洽。每逢重大的国家庆典,也会有各种活动,又相当大地提升了人们的政治和爱国热情。
  
  (三)利用成都出行文化促进人与文化生态的和谐
  成都的出行文化也是弘扬社区文化的重要手段。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是一种无价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里,出行文化成为其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促进人与文化生态和谐的枢纽,因此在建设和谐社区的进程中应对成都出行文化给予高度重视,“请进来”是当今社区发展的一道难题,而以社区特色为旅游资源,吸纳游客、投资商等,使社区与出行文化相结合,可以实现弘扬社区的目的。
  成都的出行文化可以促进社区发展。以社区特色为旅游资源,“请进来”不但弘扬了社区,还能为社区经济利益和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财富的获得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居民融入社会的成都。因此,重视成都出行文化不仅是为了休闲娱乐,更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区,提高居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水平和质量。通过出行文化的方式深化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使社区居民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努力把社区建成美丽的花园、文明的乐园、和谐的家园。
  “走出去”更是成都出行文化给社区居民提高文化修养的重要方式。都江堰和青城山是成都著名的两大景点,“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成都居民可以在闲暇之余与亲戚邻里结伴出游,看都江堰恢弘水势,品青城山别样柔情,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洗礼。提及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人们便会想起公元前251年李冰出任蜀郡守的那段风云岁月。想象李冰父子在修建工程的困苦艰难,他们绝然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名扬千古。古人已古,清水依旧……同样,青城山是因创立道教的张天师而扬名天下。他从中原向西而来,翻秦岭、过蜀道。此刻,都江堰水的“无语”和青城山的“无声”在这里相聚了,在涛涛的历史长河中,“有”终将“无”,与天地之悠悠浩然长存。现实社会中,我们以人的奋争,不断超越“有”的束缚,追求精神世界的永恒,达到人与文化生态的和谐,最终达到社区社会的和谐。
  组织社区的居民长足远游,可以增强团结,陶冶社区居民的情操。以出行文化的形式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更为透彻明晰,使得现代成都出行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升华。
  
  结束语
  
  认识和谐社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调成都民间传统文化的“中和”意义,利用这一优势积极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彭东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3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