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职业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基地。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职业院校培养和教育的主渠道。职业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主阵地,是筑牢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筑牢学生思想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深化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学生、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社会保障。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培养学生成长长材的关键,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强弱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一、建立高职院校思政课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高效课堂是课堂建设的重要目标,衡量课堂建设的效果,高效课堂是最为重要的标准。思政课高效课堂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教师运用的教学设施设备、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抬头率等方面。思政课高效课堂建设是课堂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不可或缺,思政课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需要思政课,思政课更需要学生。教师在其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师是学生与思政课最好的桥梁,通过教师这座桥梁,学生了解到纷繁复杂的大社会,坚定学生的信心,增强学生面对未来的勇气。
  二、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欠佳分析
  (一)部分教师存在为教学而教学,缺乏主动精神
  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部分教师对于思政课的认同感不强,只是就事论事,没有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去分析和梳理知识点,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只是处于浅层次,没有深层次去分析。针对重要历史事件,教师没有从事件产生的背景、原因、发展历程、影响等方面去分析,不能全面看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全面系统的答案,学生听起来不仅吃力,而且更加费劲。教师为教学而教学,只是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排列,没有进行总结概括,没有新的东西,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主动性。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旁征博引,不能把中国的近现代史、中国的古代史和世界史,与思政课完美结合,学生的知识面无法拓宽,不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现象
  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践性强,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强烈,适应社会的能力强,能够很好抓住社会的需求,敏锐观察社会的变化。高职院校学生的这些特点集中表现为学生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性强等特点,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轻理论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不能笼统概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职院校是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的教育目标,高职院校承担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培养具有实践精神、探索意识、创新意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院校的目标决定学生对于实践具有浓厚的兴趣,对于思政课的学习缺少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思政课教师深入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试图找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向作用,人们的行为对于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反应。出现脑袋穷了,口袋越来越富,脑袋越来越穷的问题。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传导到学生身上,学生价值观出现错乱,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政课的印象仅停留在完成课程,修够学分身上,认为思政课与社会脱节,思政课并不会指导他们的日常实践。
  三、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初步探索
  (一)思政課教师一定要发挥专长,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决定着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思政课教师需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思政课也不是人人都能上的,针对社会上部分人认为思政课就是德育课,德育课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上,比如教育学生培养节俭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这些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上。简单地把思政课局限于德育培养,思政课是一个涵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的课程,做好思政课教师,需要修炼内功,内功越深厚,旁征博引的能力越强,课堂的感染力也就随之提高。深厚的专业素养如何去培养,这是思政课教师需要重点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深厚的专业素养需要在日常的积累中慢慢总结积累,需要熟悉中国的人文、地理,中国的近现代史和古代史以及世界史。因此做好思政课教师,当好思政课教师,其实并不容易。以理才能服人,没有深厚的理论作为支撑,并不会让学生产生兴趣,学生并不喜欢听干巴巴的知识,学生喜欢听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并不是单纯的笑一笑就完事,而是这些故事是真实的发生在历史进程过程中,这些故事不在书本上,而在于其他资料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把书本上干巴巴的知识,让它活灵活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才能接受老师,接受知识。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动人。以情动人的基础是思政课教师首先得热爱自己的本专业,如果连自己的本专业都谈不上热爱,更不会甘于默默奉献,辛勤钻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思政课必备的能力,学一行爱一行,做好思政课教师,热爱思政课是关键。有些老师教学效果为什么这么差,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热爱思政专业,没有下大功夫,下大力气,去钻研思政课专业知识,没有把书本上的知识点消化吸收,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再加工、深加工,然后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到学生面前。换句话说,其实并不是学生不喜欢学习思政课,而是教师不喜欢思政课。教师如果喜欢思政课,愿意付出,那课堂教学效果肯定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肯定会加强。
  以情动人,需要思政课教师投入大量的感情,这种感情是真实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感情,这种感谢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传导性,这种感情能够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自己清晰的认知,没有感情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注定是徒劳无果的。以情动人,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做到上每一堂课都需要认真备课,尽可能多的把书本上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用浅显易懂,用大量的事实、案例、图片、视频等传播形式来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加上声容并茂的讲课风格,教学效果肯定能够得到较大提升。   (二)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吃准吃透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为思政课教师,吃准、吃透教材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实与否,衡量标准也就在于此。思政课教师不能对教材进行随意的添加,也不能对教材知识进行错误的传导,更不能断章取义,误导学生。吃准教材是做好思政课教师的第一步。吃透教材就需要在吃准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吸收的结果。思政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思政课教师要把自己最拿手的教学风格不断发扬光大,不能亦步亦趋,丧失掉自己的特色,自己也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仅是跟随在别人后面。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需要教师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找准自己的兴奋点,以点带面,逐渐拓展开来。教学风格的养成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静下心来细细琢磨,需要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把握学生学习的规律,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自己的所长,总结出自己的一套逻辑知识体系。因此,思政课教师并不是单纯的上上课就可以完成任务,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上思政课,而是需要具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书本上的知识点作为引子,是指引教师如何进行教授,而不是照本宣科,如果这样就丧失了思政课的价值与意义。
  (三)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抓住职业院校学生特点
  思政课教师不能无视职业院校学生特点,不能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照搬到职业院校,也不能把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照搬到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师要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把握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如何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思政课教师经常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针对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重实践,轻理论的问题。需要教师悉心指导,使学生懂得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支撑。指导教育学生,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不能随波逐流,需要理性思考,不能盲目跟从,需要认真分析,让学生逐渐掌握理性思考的能力。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培育,需要教师思政课教学的支撑。因此,思政课不仅仅是学生课堂中的课程,更是学生课后指导实践的课程。只有做到课堂和课后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思政课的影响力才能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曲士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11(7).
  [2] 李乐霞.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J].世纪桥,2009(12).
  [3] 姜品竹.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9(91).
  作者简介:原亚峰(1990- ),男,山西運城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694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