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基层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服务的有效举措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接地气”的存在,在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与时俱进,依托科技进步、网络全覆盖等手段,不断更新服务方式方法,为广大读者朋友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在服务的一角,也就是在为特殊群体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些许不足。因此,本文从目前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的现状及不足之处着手,提出有效举措,为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图书馆综合服务水平夯实基础。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 特殊群体服务 有效举措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7-00-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项服务水平都在朝着精细化、全方位发展,特别是在为特殊群体提供阅读服务方面,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展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为特殊群体服务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神圣使命和天职,图书馆不仅要以包容的态度尊重特殊群体,更要以无差别的、甚至有针对性的服务使这类群体获得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平等地位,尽量满足他们在利用信息资源、获取知识方面的需求[1]。
  一、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的概念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是指对老年人、农民工、失业人员、残障人、服刑人员等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必须履行的相关义务[2]。
  按照国际图联(IFLA)的界定,公共图书馆的特殊群体应该包括聋哑人、肢体残疾者、老年人、行动能力不足者、行动受限者、诵读困难者等,从特殊群体的范围界定上不难看出特殊群体是以弱势群体为主的读者群体[3]。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这么一群特殊群体,他们以弱势群体为主。平时我们都能注意到公共图书馆在建筑设计上,充分考虑到特殊群体的需要,门口设置了残疾人坡道,内部设置老年人扶手,儿童专用洗手盆,那么同样,图书馆内部也要充分考虑特殊群体服务,全方位覆盖该类群体。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弱有所扶”的要求,给予弱势群体特别关注。现今少数弱势群体容易走极端,那么弱势群体的精神生活也值得关注。
  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带来的是图书馆的功能已不仅仅固定在借阅上,也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场地供读者阅读如此单一,高科技正在使图书馆的现实功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但无论图书馆如何实现现代化的转变,服务始终是其最根本所在。基层公共图书馆本身就承载着公益的社会性质,担负着社会文化及文化价值的传播,而这其中,同样担负着向弱势群体传播先进文化的职责。
  二、基层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现状及不足之处
  2018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第三十四条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但由于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为特殊群体服务相对起步较晚,更缺乏相关专业人员,从而严重影响该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资金、设备的投入也不足、服务方式单一、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也制约了发展。
  1.缺乏健全的配套设施
  由于基层公共图书馆在特殊群体服务工作上缺乏保障资金,从而导致在采购配套设施设备上尤显捉襟见肘。据调查显示,杭州市拱墅区图书馆拥有盲人图书1000余册,10台障碍阅读设备,该组障碍阅读设备系2008年及2009年期间图书馆刚成立时配备,为一代设备,而现已更新为九代设备。2018年底,杭州市图书馆赞助35台障碍阅读设备,但由于图书馆总分馆规划发展需要,社区图书室更加急需这批设备,35台障碍阅读设备将分批挑选发往拱墅区的90余个社区,从数量上就可以看出,仍然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2.缺乏专业人员、服务方式滞后
  由于特殊群体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约束性,甚至会影响其语言、意愿的表达,传统的服务模式是不可取的[4]。另经调查发现,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常年处于紧缺状态,人员少、任务重、人才流失快。一方面要应付较多行政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又要落实专业方面的任务,还要搞好公益服务工作,故特殊群体服务无暇兼顾,更得不到重视。服务相对过于被动,主动服务意识单薄。
  3.宣传力度不够,设置位置相对偏僻
  经实践显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视障阅读室没有人使用,主要还是宣传力度不够,设置的位置相对偏僻。很少有人知道基层公共图书馆有这项功能,视障阅读室被设置在相对偏僻的位置,也没有相关专业人员教授视障阅读功能该如何使用,自然而然便封存起来。其实每一类特殊群体都应该像为老年人设置专座、划分儿童阅读区一样,都得到关注与重视。
  三、解决基层公共图书馆在特殊群体服务方面不足的有效举措
  1.完善服务特殊群体的配套设施设备
  基层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料还是十分有限的,一方面要尽最大努力争取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要拓宽渠道,获得一些社会捐赠支持。做到针对性服务,如光线较好的地区设置老年人专座、准备老花镜,配备盲人专用电脑及阅读器,开展符合青少年、儿童的活动,引导他们多读书,爱上阅读。
  2.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
  為高层次人才畅通渠道,提供更多上升空间;加强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制定奖惩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多实地考察先进做法,提升整体水平。经常性开展走访活动,请进来,请资深业务骨干培训,互相交流经验做法;走出去,学习各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加强公益志愿者团队建设,填补人才短缺的遗憾。
  3.加强宣传力度
  建档建册,以便充分了解特殊服务群体的基本情况,掌握需求,全方位服务,服务到家。提高馆内资源利用率,如杭州市拱墅区图书馆的“书香门递”项目,送书到家,而且是送读者自己挑选并且喜欢的书到家,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在特殊群体服务上也能提供针对性服务。在特殊群体中树立起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概念,维持长期的、稳定的用户群体,发放用户指南、设立现场指导,定期开展特殊群体服务的宣传指导工作。
  4.创新服务理念
  大力发展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广泛开展互联网自媒体应用。在图书馆客户端上,应分为老人、儿童、残疾人士等专区,进入不同的专区会推荐时下最火的图书专辑,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有选择性的进行推荐[5]。形成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有针对性服务不同特殊群体,为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增添便利。
  结束语
  总而言之,特殊群体是政府高度关注的社会群体,也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所应当加强和创新的地方。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这些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不仅可以加快推进公益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更有利于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均等化,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6]。从理想到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特殊群体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韩晓瑛.浅谈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的服务举措——以资阳市图书馆为例.中国西部公共图书馆联合会首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2014:453
  [2]张妙玲.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方式的创新与实践[J].科技传播,2015(11):154.
  [3]姜欣.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3):50.
  [4]张妙玲.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方式的创新与实践[J].科技传播,2015,29(11):154-155.
  [5]钟文.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研究[J].卷宗,2015(10):88.
  [6]杨晓丽.图书馆特殊群体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2):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845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