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孝道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人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孝道不仅会影响个人的道德素养,而且会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拜金主义、盲目攀比之风盛行,大学生同样也受到了这种多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致使大学生的孝道缺失现象屡见不鲜。分析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孝道缺失的表现和原因,有助于探索大学生孝道教育策略,提高大学生的孝道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孝道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孝道缺失;表现与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4-0175-03
  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群体,更应懂孝道,做传播孝道的先行者。然而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懂得孝的道理不是难事,但在孝道践行上往往做得不够,孝道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大学生孝道缺失的表现
  (一)孝道情感淡漠
  尽孝道不仅是为人子女的大学生应尽的义务,更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大学生应该了解并满足父母对子女的情感需求,同时父母也应该多多理解和支持子女,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给他们安全感。当下享乐主义思潮在不断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有些大学生追求物质享受,不顾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讲究吃喝。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成型,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大学生的本职工作应该是好好学习,但有些大学生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影响严重,他们只注重享乐、贪图安逸,对学习消极怠慢、敷衍了事,常常抱有“及格万岁”的心态,毫无进取之心,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而且也辜负了父母对他们的期望。有些大学生在享乐主义、攀比之风的驱使下,追求奢侈的生活,吃饭讲排场、穿衣要高档,没钱就张口向父母要,殊不知这些钱都是父母辛苦积攒下来的血汗钱。这些大学生对父母的情感需求常常会表现出漠视的态度,把父母当成“取款机”,缺乏对父母的尊重。由于父母子女之间可能存在代沟,价值观的不同导致父母子女之间的沟通不畅,这些都会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他们不需要子女给他们物质帮助,他们需要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互动,精神上的抚慰。
  (二)孝道意识淡化
  孝道对构建和谐家庭,调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金钱、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对传统孝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中也出现了孝道意识淡化的现象。不少独生子女的父母在孤单寂寞中生活,有多个子女的家庭在养老问题上子女间相互推诿,无人愿意赡养老人。大学生的孝道意识正逐渐弱化,“啃老族”屡见不鲜。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目标缺乏理性的思考,有些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时出现了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1]。他们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拥有高学历,对工资有很高的期待,不愿意从事工资较低的工作,但是工资高的工作又很难找到,高不成低不就,所以他們就成了“啃老族”。这部分大学生在家里吃父母的、花父母的,并认为理所应当,而不知子女成年后应该独立、应该自己养活自己,并逐步承担起应有的家庭责任,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些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孝道意识淡化,不知道怎样去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想到父母时多是想从父母那里索取某种东西或者是需要父母的帮助,对父母的需求不闻不问,缺乏对父母应有的尊重与关爱。更有些大学生在学校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把由此带来的负面情绪向父母释放,把他们当成了出气筒,而从未看到父母的烦恼和需求。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埋怨自己的父母没本事,没有让自己过上好日子。总之,部分大学生的孝道意识正在逐步淡化是不争的事实,这应该引起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孝道践行弱化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内容,讲起来很多人都懂,但践行孝道难。有的大学生想尽孝道,但不知道应该如何尽孝道,不了解什么是孝,为何要尽孝?这些问题没有弄清楚,就很难真正做到尽孝道。很多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模糊[2],他们也知道为人子女有孝敬父母的义务,仅仅从义务这一角度去看待孝道,而不是出于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孝道践行上往往会表现得心不甘、情不愿。有不少大学生对父母关心不够,他们远离父母去外地求学,在通信极为发达的今天却很少给父母打个电话或发个信息,对父母的健康状况知之甚少。还有些大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不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这都反映出大学生的孝道践行做得不够。有的大学生嫌弃自己父母贫穷、嫌弃父母没本事,对同学、老师隐瞒真相。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竟然能做出自杀、殴打父母等极端不孝的行为。
  二、大学生孝道失范的原因
  (一)多元文化的冲击
  多元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要合理对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涌进我国,这给我国大学生接触新思想、开拓新视野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为大学生的孝道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西方文化中也有些错误思想,对这些东西如果不加甄别全盘吸收,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孝道教育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多元文化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尤其是多元价值观会直接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因为大学生对文化的甄别能力有限,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有时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混乱、迷失。有些大学生丢掉了应有的是非曲直价值观,丧失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具体到孝道领域,丧失了“百善孝为先”的理念。西方文化过分强调“个人主义”“自我为中心”等思想,使得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挑战,有些大学生开始追求个人主义,奉行个人利益至上的原则,进而会影响大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具体体现为他们孝道意识淡薄、个人主义严重、对父母漠不关心、只关注自我。
  (二)孝文化的边缘化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转型,文化领域也存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孝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批判。五四运动以来,传统孝道逐渐成了被批判的对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人全盘否定了传统孝文化,传统孝文化成了封建“四旧”的代表,把孝文化与封建腐朽文化画等号,这种批判缺乏理性,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后来,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出现了研究传统文化的热潮,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尽管人们认识到了传统孝文化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社会转型、西方文化的入侵,传统孝文化仍有被边缘化的危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涉及传统孝文化的知识非常少,即使涉及也是比较零碎的,没有形成系统,大多只体现在知识层面,而且这些孝文化知识不能与大学生生活形成紧密联系,所以其效果可想而知。随着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入侵,大学生的个体意识、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传统孝文化中的父母权威、尊敬父母受到了挑战。大学生也面临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有些大学生把孝敬父母看成一种巨大的负担和痛苦,而不是把它看作是一种伦理亲情的享受。从过去的“家有一老,胜过一宝”变成了现在的“家有一老,没完没了”,父母彻底成了他们的负担,成了他们享受幸福生活的累赘。   (三)高校的孝道教育薄弱
  大学生孝道品质的形成是高校、家庭、社会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高校孝道教育缺乏健全的机制体制,很多高校未将孝道教育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当中,使得孝道教育缺乏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撑,无法将孝道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提升孝道水平的關键阶段,所以大学生的孝道水平的高低与高校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但高校对孝道教育重视不够,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孝道教育课程,即使个别高校设有相关课程,但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比较重视孝道知识的传授,孝道体验与孝道实践不够。许多高校关于孝道教育的内容仅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里涉及一点内容,并且十分简单,对孝道的掌握情况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只有考试一种。学生的道德知识能否成为道德观念,主要取决于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能否协调、能否做到知情交融[3]。孝道教育存在智育化的情况,学生对孝道的认识仅停留在知识层面,在家庭中很少能够将所学知识付诸行动。孝道知识的掌握与孝道实践脱离,导致许多大学生孝道知识掌握方面没有问题,但孝道践行不够,因为他们没有从内心深处理解孝道的含义。高校孝道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密切,孝道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偏离了社会生活实际,就会使孝道教育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孝道教育很难取得实效。孝道教育内容的选择过于枯燥,也会影响孝道教育的实效。孝道教育内容没有充分挖掘我国传统孝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学,这会影响孝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四)家庭教育对孝道教育重视不够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最初环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在子女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父母都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很大,让子女参加许多学习培训班,但这些培训班主要是智育方面的。重智轻德的现象在有些家庭当中还很严重,过于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对子女的道德品质尤其是孝道品质有所忽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子女有很大的影响。“有样学样”,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对待子女的爷爷奶奶态度和行为往往会影响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家庭教育方法不恰当也是造成大学生孝道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父母、爷爷奶奶的宠爱。爱子女本身没有错,人人都爱自己的子女,但是如果爱成了溺爱,就会给子女带来负面影响。长辈们的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如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享受不会付出,把长辈们的爱视为理所应当、天经地义,所以他们不懂得为别人着想。更有甚者,他们的需求一旦没有得到满足,还可能会对父母产生埋怨,这也是大学生孝道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对自己过于严厉也会造成大学生的孝道弱化。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所以有些父母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但有时会适得其反。大学生自尊心很强,他们希望能与父母平等相处,而不是唯命是从。严格严厉的管控会使子女产生反感,从内心对父母有一种抵触心理,甚至是记恨父母,父母的爱不能被他们接受,这会导致父母与子女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进而会造成大学生的孝道意识淡薄。
  (五)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自身孝道修养不高是大学生孝道薄弱的内在原因。大学生的孝道素养不高,一个心中没有父母的人,很难指望他去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少的阶段,他们的思想还未完全成熟,他们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孝道修养水平有待提高。不少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在物质上贪图享乐,不考虑自己家庭实际情况,没钱就理直气壮地向父母要,“爸、妈,我钱用完了,赶紧给我汇钱来”,他们不知道这些钱是父母在省吃俭用中给他们省出来的生活费。父母的生日他们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给父母打个电话,也从来没想过给父母买个生日礼物。大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但很多大学生没有做到“知书达理”。调查与研究发现,现阶段学生践行传统孝道的行动较少[4]。有些大学生知道要孝敬父母的道理,但就是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展现出来,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大学生孝道素养不高造成的。也有不少大学生不懂得从精神上慰藉父母,他们一走便要离开父母半年左右,他们很少主动给父母打个电话交流沟通,使父母时常为他们担惊受怕,饱受焦虑。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现在没有经济收入,无法去孝敬父母,不能从物质上让父母衣食无忧,但他们却不了解父母不图吃、不图穿,最想得到的是子女能够在精神上多多关心、嘘寒问暖。高校扩招带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为了将来能够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却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孝道践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耀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10):123-124.
  [2]夏艳霞.德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孝道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91-192.
  [3]张耀庭.关于当前德育模式建构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2):103-104.
  [4]张勇志,杜菲.大学生对传统孝道的态度研究[J].学理论,2015(16):245-2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876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