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水稻集中育秧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业发展全球化已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刚需量不断提升,如何解决粮食供给问题,是目前农业发展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将以水稻集中育秧为研究对象,对目前水稻集中育秧相关技术及发展着力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策略,希望帮助相关部门与个人,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集中育秧技术体系,从而有效提升我国水稻产量,解决上述粮食供给问题。
  关键词:水稻生产;集中育秧;技术研究
  一、水稻集中育秧及发展概述
  1.水稻集中育秧概念
  所谓水稻集中育秧,主要是指将一定范围内的水稻种植农户进行集中,采用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的方法,帮助农民培育秧苗,这种方法是近几年来比较科学稳定的水稻生产措施。它能有效解决水稻育秧中缺技术、缺劳力及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服务能力弱等突出问题,让分散农户从技术要求高、用工多的育秧环节中解放出来,从根本上改变兼业农民不愿意育秧、返乡农民工想种田不会育秧而造成的“双改单”(双季稻变一季稻)、耕地抛荒等现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2.发展着力点
  (1)培育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首先来说,要在集中区域内选取集中育秧示范户,以之为切入点,向广大农户进行集中育秧技术的普及。当然集中育秧专业户要根据“方便群众、规避风险”为原则合理设置育秧点。其次,政府部门要遵循市场积极化的发展原则,设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制度,保证集中育秧各主体农户能够充分享受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
  (2) 落实关键技术。推广高产优良品种,积极推广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主导品种,做到一地一种,并严把种子质量关;推廣软盘抛秧和机械育插秧,要普及软盘抛秧和机械育插秧,淘汰洗插秧,软盘抛秧要落实好“增盘增种”措施,加快25厘米行距插秧机的推广应用步伐,着力解决密度偏稀、基本苗和有效穗不足等问题;落实壮秧培育技术,要严格种子消毒,统一浸种催芽,精细整地,精量播种,施好壮秧剂,搞好病虫防控和肥水管理,提高出苗率、成秧率,培育健壮秧苗;落实防灾减灾技术,要搞好早晚稻品种搭配,科学安排播插期,着力解决早晚稻习惯性迟播,影响晚稻安全齐穗的问题。
  二、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发展对策
  1.重视集中育秧布局设置、恢复双季稻播种区
  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由于粮价连年下滑,双季稻生产效益不断下降,再加上农村青壮劳动力转移速度逐年加快,粮食生产劳力紧张局面不断加剧,双季稻改为一季稻现象普遍,“一季稻插花”越来越严重。2003年,湖南省双季稻生产面积跌到了“谷底”。恢复双季稻播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此时应注意双季稻恢复区,要进行整组、整村甚至整乡整建制地推进早稻集中育秧,着力解决整建制一季稻“插花”问题。
  2.加强关键技术推广
  (1)选用优良品种。选种和推广优良品种,是开展早稻集中育秧的基本要求,也是早稻集中育秧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各地应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和农民意愿,选用和推广高产、优质、熟期适中的主导早稻品种。早稻杂交稻和常规稻大田用种量分别为22.5、30.0 kg/hm?左右。如湖南省各地在早稻集中育秧中,严格实行一片一种,一个集中育秧点一个品种,有效避免了品种的混杂,改变了品种“多乱杂”现象。
  (2)科学浸种催芽
  ①晒种选种。浸种前3~5天选晴天晒种3~4小时,有的用彩条布或晒垫晒种,避免在水泥地上曝晒。杂交稻只摊开透气不晒种。
  ②浸种消毒。水温30℃时30小时左右,水温20℃时60小时左右,浸种时间不宜过长,实行少浸多露。杂交稻种子不饱满,发芽势低,采用间隙浸种或热水浸种的方法,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浸种时用咪酰胺、强氯精进行种子消毒。早稻常规种子先浸10~12小时,沥干后再用咪酰胺或强氯精浸种消毒10~12小时,保持液面不搅动,然后洗尽药液再浸。
  ③科学催芽。催芽前,将浸好的种谷洗干沥干,然后用“两开一凉”温水(55℃左右)浸泡5分钟,再起水沥干上堆,保持谷堆温度35℃~38℃,15℃~18小时后开始露白。种谷破胸露白后,翻堆散热,并淋温水,保持谷堆温度30℃~35℃。齐根后适当淋浇25℃左右温水,保持谷堆湿润,促进幼芽生长。催芽后注意翻堆散热保持适温,可把大堆分小,厚堆摊薄,播种前炼芽24小时左右。遇低温寒潮不能播种时,可延长芽谷摊薄时间,结合洒水,防止芽、根失水干枯,待天气转好时播种。每次催芽的种子数量不宜太多,防止“烧包”。
  (3)推广大棚集中育秧。在大棚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催芽机统一催芽,再采用全自动育秧流水线铺土、洒水、播种、覆土,使用塑料盘和多层育秧立架在大棚内进行高密度、高标准地培育出适合现代机械机插的毯状壮秧。
  (4)重视秧田管理。育秧期间,如果秧苗出现绵腐病等病害时用相应农药进行防治。秧苗2叶1心后,晴天中午秧厢两头注意揭膜通风换气,傍晚时盖好。膜内温度保持20-25℃为宜,不能超过35℃。秧厢过长的,温度太高时除了两头揭膜外,中间也要间隔揭膜,以防烧伤秧苗。如遇长期低温阴雨,尽量延长盖膜期,促进秧苗生长。经过充分炼苗后秧龄在2.5-3.0叶时揭膜。揭膜时最好选晴天下午,厢沟内先灌水后揭开两头或一侧,以防青枯死苗。揭膜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或极端低温恶劣天气要继续盖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集中育秧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首先来说就是难度大,一方面要考虑到集中育秧区域的水稻生产情况,选择合理的育秧技术。由于我国地域广泛,不同省市土质、气候等情况差别较大,要想保证集中育秧技术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推广示范。其次,集中育秧过程中需要的机械技术、专业化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相关人士对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有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为我国水稻乃至其他粮食作物种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罗昆,曹鹏,鄢竞哲.湖北省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17(10).
  [2] 王海云,龚云华,周文美等.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实施经验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2016(22).
  [3] 翁海贤.水稻基质工厂化暗化育秧技术初探[J].基层农技推广.2017(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03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