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秦薇

  摘 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内涵丰富,对于我们具有意义重大。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唯物史观,我们应该深刻学习其内涵。本文通过背景介绍,对旧唯物主义批判来论证第三条的科学内涵,进而指出它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的启示。
  关键词:提纲;旧唯物主义;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0-0031-0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是整个提纲的中心和枢纽。挖掘《提纲》第三条的时代意蕴,意义深远,对于当今中国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认真学习第三条的精髓,对于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写作背景
  1845年初,由于受到普鲁士政府和法国政府的迫害,马克思离开巴黎前往布鲁塞尔居住。在布鲁塞尔期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与工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而19世纪30-40年代的西欧则兴起了很多反抗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可以说当时的欧洲形势非常严峻,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来指导,以便使新的思想观点被工人阶级所掌握。当时工人阶级内部存在各种社会思潮,对当时影响比较大的就是费尔巴哈哲学,它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为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论证无产阶级的思想,形成新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写了十一条研究提纲。
  《提纲》是1845年春写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写这篇笔记时马克思并未打算发表。43年后的1888年,这一文本作为附录,发表在恩格斯创作的《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恩格斯把《提纲》作为附录出版这一做法做出了解释,他说“旧稿(指《德意志意识形态》—本文作者注)中缺少对费尔巴哈学说本身的批判;所以,旧稿对现在这一目的是不适用的。可是我在马克思的一本旧笔记中找到了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现在作为本书附录刊印出来。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1]《提纲》以精炼的句子集中凝结了马克思在这一时期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虽然这篇文章短小,各条相互独立,但在内容上却彼此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马克思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下了《提纲》第三条,在第三条中马克思对法国机械唯物主义关于环境与教育的思想进行了强烈的批判,系统阐述了人、环境、教育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
  (一)《提纲》第三条批判对象
  《提纲》的第三条,虽然没有直接指出批判的对象是谁,但马克思批判的对象却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具体来说指的则是以爱尔维修为代表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学说。爱尔维修是属于洛克学派,他以洛克的学说为出发点,形成自己的思想。他把洛克的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生活方面,导致了他在社会历史领域主张环境决定论。而爱尔维修等人的主张对后来的费尔巴哈、欧文、霍尔巴赫等人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霍尔巴赫认为,人一出生就洁白无瑕,像一张白纸,随着不断成长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生活中善良或邪恶。但这都是由外部环境所造成的,环境的不同,人的品格也就不同。而欧文说:“那些现在表现为罪行的性格,其错误显然不是在于个人,而这些缺點的来源是由于那训练人的制度。撤销在人的性格方面产生罪行的那些环境,罪行就不会产生。”[2]他把教育当作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手段,想通过改变教育环境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以,马克思就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两论即“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二)批判了“环境决定论”
  旧唯物主义看来,人的思想和行为被环境和教育所决定。有好的环境和教育就产生出好的思想和行为,同理,环境和教育变坏,人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变得恶劣。环境变了,人就变了,环境不变,人就不变。显然,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思想具有片面性,单方面夸大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旧唯物主义者没有看到环境是人们实践的结果,人们通过实践改变环境。所以,这种“环境决定论”思想是具有局限性的,不合理的。
  (三)批判了“教育决定论”
  旧唯物主义信奉“教育万能论”,例如洛克和爱尔维修,都是有名的教育万能论者。他们主张人出生是洁白无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的不同,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同。人的智慧、品德是受教育影响。教育决定人的智慧、品德。对于这种说法,我们也能认识到它是片面的。它没有看到教育者的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的,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改变教育,教育不是万能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是片面的。马克思说过,不要迷信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决定作用,否则就会太孤单、形而上学了。因为,这样迷信下去的结果,就是造成社会的分化,一部分人天生享受教育,高高在上;另一部分人天生贫穷困苦,处在底层。
  三、马克思关于人、环境、教育与实践的关系科学论述
  《提纲》第三条蕴涵着一种完整的、大唯物史观:它涵盖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它以劳动实践为理论基础,人类解放是其价值指向[3]。第三条有两段。马克思在第一段写道:“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4]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在强调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时,指出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都源于人的实践,忘记了活动中的教育以及教育者都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人们在追溯环境、教育以及教育者是如何而来时,他们的学说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被环境、教育支配的普通人民群众,另一部分则是被环境、教育所改变的人,这些人会成为天才、英雄。而后者则会凌驾于社会之上。这样就会陷入英雄史观,进而很容易陷入唯心史观,所以说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究其原因,他们是缺乏实践的观点才导致他们的学说有缺陷。   对于人、环境和教育的关系,则在第二句给予了解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5]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两句话来理解。一方面“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应该被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概括来说“人的活动和环境的改变辩证统一于实践”[6]。环境的变化发展应该与人的活动相一致,一起发上变化,二者相互联结。没有离开环境的改变的人的活动,也没有离开人的活动的环境的改变。概括来说,环境造成了自然意义上的人,人却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环境,这个环境就已经变成人化环境。我们之所以在时间前面加上革命的,是因为这代表着本质的变化,而不是普通细节上的变化。另一个方面,“环境的改变和自我改变的一致”,应该被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里的自我改变应该是自我内在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一起变化,如果只是单方面变化,是适应不了环境的。例如我们从家乡到外地生活,你的客观世界变了,如果你还保留家乡的生活习惯和意识,不适应外地的天气、饮食,不改变你主观的世界,那么就可能在外地生活不适应。环境变了,人也就变了。但我们的改变需要我们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为了适应这种新变化,靠的是革命的实践。没有实践,我们就不能提升自己,不能实现自我改变,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所以,对于法国唯物者所说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萬能论”所导致的社会分化,马克思认为,只能通过革命的实践才能解决。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揭示了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现实基础,科学的阐明人、环境、教育与实践的关系。《提纲》第三条它涵盖了自然界、社会、人的发展,以实践为指导,形成了唯物史观,对我们今天有重要的意义。
  四、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一)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维护人民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尊重人民的创造性、积极性,不能否定人民的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为了加强人民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奋进。首先,应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目标,重视人的各方面,使人均衡发展。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关系的和谐,培养人、教育人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才能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是社会关系和谐,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其次,要尊重人民主动性、创新性。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所以就需要我们不断激励人民的主动创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所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唯物史观,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在社会环境下进行,所以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环境是复杂的,他受各种外部因素影响。和谐社会下社会关系要和谐,而社会环境则是影响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和谐社会服务。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氛围。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形成良好的风气,人人有爱,遵纪守法,才能有利于社会和谐。其次,我们要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人民才能有物质生活条件,随之增加的则是精神生活的富足,人民才会满足。所以经济环境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满足,更有利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最后,我们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人民才能安心。所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方面。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环境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为良好环境而努力。
  (三)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提纲》中,马克思充分论证人与环境的关系,指出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统一于实践。和谐社会要建设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所以《提纲》第三条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们要尊重自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树立大自然观,把自然当作我们的家园。充分尊重自然的规律,不能强行破坏环境,否则自然就会报复我们。其次,我们要合理利用自然规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利用自然、把握规律,使人与自然和睦相处。所以,在处理自然和人的关系时,我们要使二者协调发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四)发挥实践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提纲》第三条中马克思充分地揭示了实践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是实践,人改造环境和环境塑造人的中介也是社会实践[7]。可见,实践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指导性意义和建设性意义,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都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首先,我们要意识到实践对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下我们只有认识到实践的重要作用,才能发挥实践的作用。其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社会和谐建设。实践出真知,实践决定认识,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论来进行社会建设。建设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不断去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实践。使我国综合实力提升,增进话语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强国梦,中国梦。
  综上,尽管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距今170多年,但在新时期下对我们仍有指导意义。《提纲》第三条中所阐述的关于人与环境、教育关系的理论有利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对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用唯物史观来指引社会主义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使之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欧文.新社会观,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3]安启念.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前三条———论马克思的核心哲学思想及其方法论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3):72-4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高欢.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的研究[J].传承,2010(8).
  [7]潘洁华.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对经典著作导读课教学的启示[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42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