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技术与文化的学习,这是未来他们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基石。因此,高职院校教育都会把工匠精神作为主要引领思想,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但是,在不同的社會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高职院校要想做好工匠精神的传承工作就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文章将就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传承途径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但是,新时代人才必须要具备的精神之一便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促进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纵观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实践中去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们传授工匠精神的文化传承内涵,让学生们不断领会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就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工匠精神的解读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匠的解释是“手艺工人”,即具有专门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可见在传统意义上,手艺精巧是工匠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加工工艺、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的不断发展,现代对工匠的理解不断深化,不仅仅是手艺工人,还包括了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所以工匠精神的内涵亦随之扩大,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社会对任何一个从业者,无论哪一个工作岗位的最基本之职业要求。被视为一种高尚的传统美德,这便是工匠精神的源泉。
  (二)精益求精
  掌握高超与精湛的技能,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所从事的加工制造产品之工艺品质,精雕细琢、不懈追求,规范地完成每一道工艺、每一个零件、每一次组装,使之成为一种思维和动作习惯。这是工匠精神在每一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三)持之以恒
  精益求精的工作习惯,不是一蹴而就能养成的,而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甘于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毕生的才智和精力。只有这样才能隔绝外界的纷扰,凭借执着从平凡中脱颖而出。这便是工匠精神的伟大之处。
  (四)守正创新
  工匠们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流的精湛手艺,专注并努力实现工艺创新、完成技术攻坚。在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型过程中,大显身手,创新、创业。这便充分彰显了工匠精神的时代气息。
  二、高职院校如何完善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一)以核心专业课为主导,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在高职院校中,核心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塑造学生的工匠品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了前半部分而忽略了学生工匠品质的培养。基于此,笔者建议高职院校课程负责人必须要加大对教学的设计与深入研究力度,尝试从多个方面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和核心精神,为学生营造出认真、敬业、专业、精致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除课程负责人之外,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也要做好实际教学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变化,认真备课,做好案例的整理归类,多借助优秀的工匠案例来引导学生的精神和价值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匠精神的精髓融入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充分利用起思政课程,激发学生的工匠理想
  众所周知,在高职院校中思政课堂是武装和引领学生思想与精神的重要阵地,教师需要在思政课堂中完成诸多思想教育任务,诸如要引导学生通过关于中国梦的教育建立起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责任感,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起敬业爱岗、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高职院校在学生工匠精神传承工作当中,需要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真实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实践等诸多方面同时着手,将工匠精神传递到课堂教学当中。其一,整合教育资源,在思政课程中将教学实践和思政教育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现产、教、研全位一体化发展。尝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其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思政课程中通过工匠精神的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对职业的尊重与敬畏之情。其三,引导学生们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工匠精神,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与责任,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匠精神转为为一种无形动力,成为学生的内在自觉和需要。其四,高职院校其他任课教师也需要尽全力配合思政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在自己的教学任务中主动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与引导,与思政课程教师一共努力为学生营造出认真、敬业的学习氛围。
  (三)实施校企合作发展战略,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诸多职业精神中,工匠精神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工匠精神有着非常鲜明的实践特征,其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与操作过程中来体验和感悟,学校也需要安排和争取更多的实践参与机会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将校企合作的发展战略落实到实处,为学生们争取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去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工匠精神,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现代社会中优秀的工匠。
  在实际工作当中,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寻求更多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如果学校有条件,可以成立专门的企业实践基地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学生校外实训的管理工作,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丰富管理内容,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实习选择,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去感受企业的文化、制度、岗位职责,进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此外,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来适当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实训模式,可以尝试将企业当中优秀的工匠请到学校来,让他们走进校园,进入课堂,为学生们讲授先进的科学技术,分享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学生们创造与优秀工匠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的机会,这样学生们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接收到优秀工匠所传递的工匠精神。   (四)推行新型学徒制度,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
  与传统的学徒制度相比,当前所推行的新型学徒制度重点在于教师的口传心授,师傅和徒弟都需要共同参与实践,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共同切磋技艺、研究方法。高职院校若想要推行新型学徒制度,充分发挥学徒制度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在依靠基础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师徒情感上有彼此欣赏的共鸣。
  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必须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要深入理解新型学徒制度的精髓之处,真正站在工匠精神的角度上去学习和了解现代学徒制度的独特之处,不仅仅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徒关系,更要注重自身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创新,尽可能通过一些相对简单易懂并且更具生动性和形象化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工作,让学生感受到新鲜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关于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提升,笔者建议教师们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集中学习理论知识,与此同时也可以选择进入到企业当中去学习和提升自己,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全面结合,确保自己能够掌握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此外,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明白自己的教学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时刻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确保自己能够把最新的知识带入到课堂当中。还有,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为,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进而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是笔者就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出的几点拙见,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虽然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方式方法非常多元化,但是真正适合学校自身發展以及学生实际需求的方法还需要经过谨慎甄别和挑选,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出最合适自身需求的培养方式,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单俊芳.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
  [2] 宋晶.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
  [3] 刘晓敏,王斐.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传承——基于教师向度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8.
  作者简介:张建秋(1978- ),女,河北秦皇岛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2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