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日本养老模式及其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日本在二战后开始进行对养老模式的探索,历经几十年终于形成了在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介护保险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基础上的“居家—社会型”养老模式,成为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的最适宜养老的国家。在正确认识日本养老模式产生的背景,全面了解其原则、理念和内容基础上,借鉴其已成熟的经验对处理中国养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养老模式;启示;介护保险
  对待养老问题的态度,既体现了我们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的前辈的感恩之情,又让正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代对未来充满希望。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对解决我国养老问题会有重要的启发,并且既要了解已经成熟的日本养老模式,也要兼顾其独特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过程。
  一、日本养老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
  日本对于养老模式的探索相较于欧美国家并不是最早的,但其成效可谓是有口皆碑,可见其探索是相对成功的。在工业发达国家中,日本是最晚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历史背景的差异使日本探索养老模式的过程也具有特殊性,而二战则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二战以前,日本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战争对日本的社会保障工作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首先,日本在明治维新中后期就对医疗保险开始了探索,并于1922年颁布了《健康保险法》,于五年后开始实施,从此正式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但此时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较小,仅限雇员,且不包括雇员人数少于十人的私营企业。此后,日本不断对医疗保险范围进行拓展,既覆盖了更多雇员,规定五人以上私营企业必须加入健康保险,又覆盖了雇员以外的对象,丰富了保险分类。比如1938年,日本颁布了《国民健康保险法》,覆盖对象为农民和个体经营者,被保险者是自愿加入。再比如1939年,日本为对船员进行较全面保障而专门确立了船员保险制度。但由于二战使经济受到重创,雇员人数大大减少,以致健康保险的覆盖率直线下降,且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问题。其次,明治时期,日本就对退役军人和官吏及其家屬实行恩给制度,给予其优裕的生活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养老保险制度最初的基础。船员保险制度中的劳动者保险制度,于1944年颁布的《厚生年金法》中更名为厚生年金,日语中“年金”即为养老金。战争时期对经济的破坏使养老保险也无法维持。
  战后的日本,政治经济都有了空前的发展,文化理念上也富有着鲜明的特点。于是在政治经济状况稳步好转的基础上,日本关于社会保障的具体制度和政策做出了诸多探索,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第一,在经济发展方面实现了跳跃性的提升。二战之后,美国原计划扶植国民党,并弱化日本实力,但因中国革命的胜利而计划落空,于是美国改变原计划转而扶植日本。日本在战前的工业基础也为其之后经济的复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再加上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在日本大批量采购军事物资,并促使西方各国更为激烈地扩充军备,成为其经济复苏的转折点。而美国的安保政策也使日本得以将大量资金投入于经济建设。
  第二,在政治上正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日本在二战后进行了政治民主化改革,并且得到了日本民众和政党的广泛支持,为本国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国民表达自身诉求。日本医疗保险赤字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更大范围的国民对医疗保险展现出迫切需求。因为五人以下私营企业并不在强制参加保险的范围之内,且小企业竞争力不足,盈利少,工资低,雇员及其家属则需要背负着更为沉重的医疗负担,国民纷纷表达希望获得医疗保障的诉求。
  第三,在文化理念上延续了“普遍主义”原则。在战争时期,日本“全民皆兵”的方针对国民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普遍主义”原则在制度的建立上也有所体现,比如日本于1942年发起了“国民皆保险运动”,于1961年正式设立了“国民皆保险皆年金”制度,即确立了医疗保险制度和年金保险制度,这两种制度的普及对提供更有效的社会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二、日本养老模式的框架结构
  日本养老模式以制度为主线、全民皆保险皆年金、针对性建立保障制度、为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为原则;以尊重老人个体独立性、身心并护、帮助老人自立自信为理念;在这样的理念和原则的基础上,构成了日本“居家—社会型”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就是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介护保险等为保障,让老人在需要养老服务时没有过重经济负担地、在熟悉的地域圈自主选择养老服务项目。
  日本在1961年后实现全民皆保险皆年金,为全体国民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并有针对性地为特定群体建立保障制度,如医疗保险中的高龄老年医疗保险和介护保险。老年人是一个各种疾病发病率较高的特殊群体,且随着老龄化趋势的不断上涨,老年人的医疗负担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1973年开始,日本决定为7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医疗福利,既为老人解决了医疗费用过高的困扰,又缓解了医疗保险的压力。1982年,因为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医疗费用给社会造成了越来越重的负担,日本颁布了《老人保健法》,既将针对于老年人的医疗和介护同整个医疗保险体系相对独立开来,又将针对于老年人的医疗和介护各自相分离。同时不再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医疗,而是为70岁以上或65岁以上但卧病在床的老年参险者提供医疗补贴,老人仅需支付医疗费用的百分之十,国家负担的比例以及对保险机构的补贴让针对于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具有了福利性质。不过这也是后来单独设立介护保险制度的原因之一。由于老龄化加剧和家庭规模缩小两种状况的同步进行,使得不断弱化的家庭护理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应对不断增长的长期护理需求。在面临经济下滑压力的同时,对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支出却越来越多,而老年人长期护理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反而因为占用免费医疗资源导致医疗资源配置失衡。于是,继1982年的《老人保健法》之后,于1997年颁布了《介护保险法》,并于2000年开始实施,逐渐制定了科学化的介护认定系统和标准,培养了专业化的介护服务人员。这种专门为老人设计的制度,以及专业化服务,有效地缓解了养老压力,并保持着高效率的运转。以上是日本养老模式原则的重要体现。   在日本,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不是以年龄为标准,而是由老人自主申请。老人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多会选择自力更生再就业,一方面,节约了社会资源,缓解了养老压力;另一方面,也让老人感受到自己依然发挥着社会价值,充分尊重了老人的个体独立性。对于需要社会支援的老人可以通过向所在最基层行政单位申请,获得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的个性化介护服务,服务地点多为老人所熟悉的环境,既照顾了老人的身体,又照顾了老人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帮助老人自立自信。这是日本养老模式理念的重要体现。
  作为日本养老模式的基本内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介护保险惠及到了日本所有国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行的医疗保险分为三大类,按时间顺序首先是以职业划分的职域保险,包括针对企业雇员的健康保险、针对船员的船员保险、针对公务员的共济组合,其次是以地域划分、由基层行政单位掌管的地域保险,即国民健康保险,还有针对高龄者的高龄老年医疗保险。
  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国民养老金、厚生养老金,具有强制性。其中,厚生养老金中包括在2012年被规定并入其体系的共济养老金,并计划于2027年前统一二者费率。国民养老金是针对所有居住在日本境内的居民来设定的,只要年龄在20~60岁之间,就必须加入国民养老金。在年满65岁且满足一定缴纳年限之后,就可以领取养老金。厚生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分别针对企业工作人员和行政工作人员,这二者同国民养老金的覆盖范围发生重合,加入这两项养老金的同时,则自动加入国民养老金。除此之外,还有可以自愿加入的商业保险和企业年金,加入企业年金的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上的优惠,以此进行鼓励。
  三、日本养老模式对我国养老模式改革的启示
  中国与日本虽在制度上有根本性的不同,但在文化上又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其经验较其他国家就更有可取性。
  一是采取措施要有明確针对性。日本为应对老龄化而采取的措施、颁布的法令都是以解决明确的问题为基准,为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项目而服务。比如介护保险就专门针对介护服务,高龄老年人医疗保险就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医疗问题,解决措施精而准。我国在发展养老产业的问题上,针对准入标准和人才供应应做出细致的鼓励政策。
  二是完善支柱式养老制度设计,为养老模式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借鉴日本的医疗保险和介护保险改革的有关经验,我们发现单凭福利政策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过高的福利相对于当下中国的经济状况来说有一定的压力,且不是长久之计,从根本上应对老龄化还是要靠制度设计。制度设计要张弛有度,实事求是。中国人力资源流动率与日本相比相对较高,且中小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比大企业占据优势,在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再交付企业年金可能会对中小型企业造成较重的负担。所以针对具有这种特殊情况的中小型企业等,还是要妥善地找到解决办法。实现“全民参保”的目标,也不能完全依照硬性标准,对于经济能力不足,甚至没有工作能力的群体,要实事求是地了解和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医养结合是我国养老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制度设计提高医养结合紧密度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是构建有活力的新时代养老文化,在思想文化层面为养老模式改革提供软支撑。养老模式的改革需要伴随着人们养老观念的改变,先进的养老观念能够对养老模式改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常,人们把赡养父母看作是子女孝顺的依据,也把是否有子女赡养、是否能无忧无虑地享受老年生活看作是晚年幸福与否的表现。也因此,退休之后的老年人无论是否有精力,都不愿再进行其他工作,在家专职“养”老,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而这样的观念也给年轻人和整个社会带来了更大的养老压力。相比之下,日本的老年人则持有着“为工作拼尽最后一分力气”的观念,近年来,日本老年人再就业率不断上涨,这也是日本在老龄化社会缓解劳动力短缺的措施之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压力。而老龄化社会,引导年轻人的养老观念、疏导其不满情绪也至关重要。要让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明确养老事业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新时代养老文化,发扬传统美德的同时引领新风尚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李涛.二战后国际格局中日本经济复苏的因素初探[J].新西部,2018(30):111-111+168.
  [2] 周驰,翁嘉,章宝丹.日本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8,39(12):33-36.
  [3] 李三秀.日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及其经验借鉴[J].财政科学,2017(06):92-108.
  [4] 李三秀.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启示[J].财政科学,2018(11):133-143+160.
  [5] 日本厚生劳动省.厚生労働白書 (平成29年度)[DB/OL].https://www.mhlw.go.jp/wp/hakusyo/kousei/17/.
  基金项目:文章系吉林省卫生与健康管理模式革新项目,项目名称:医养理念导向下城市居民养老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G010。
  作者简介:吴自聪(1972-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李文静(1996- ),女,内蒙古赤峰市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8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