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朔州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满足人民基本的文化需求是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目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重要环节。提升并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文章力图反映出山西省朔州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梳理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这一基础上探讨完善朔州市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供给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力量。长期以来,政府承担着输出者的角色,占据着主导地位,社会力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重视,文化参与意识严重不足。在新时代下,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单一、农民的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等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我们以供给的角度切入,为公共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模式和完善路径,满足我国农民的文化需求。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查
  (一)调查思路与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了抽样调查,自填问卷和结构式访谈的方法。重点了解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情况及广大农民对于基层公共文化的参与度、满意度以及其新时代下的文化需求等,数据的分析采用了SPSS 22.0 软件。
  (1)问卷数量及样本概况
  本次调查实际发放数量为600份问卷,回收571份,回收率95.17%。经过统计调查对象中男性291人,占总数50.9%,女性280人,占总数49.1%;民族构成上,汉族567人,少数民族4人;政治面貌构成中,团员党员占23%,群众占76.9%,民主党派占0.2%。宗教信仰上,无宗教信仰的占75.5%,其他信仰的占24.5%。总体而言,样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选取调查了朔州市朔城区、平朔区、神头电厂、平鲁区几个大的范围。调查对象确定为18周岁以上的人群。
  (二)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1)居民文化生活现状
  调研中,农民经常参与村里在过节时举办的踢鼓拉花、扭秧歌、踩高跷等,但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很多人因技术缺乏被排斥在外,但村民依然对这类活动十分追捧;部分村搞一些棋类比赛、体育比赛等,但次数每年也不超过2次,集体性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也没有专人负责,参与人员也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农村的喜丧事带爱的活动在部分农村是一项常见的、吸引休闲者的集会,很多村民会来观看演出,热闹非凡;此外,村民们经常从事的活动娱乐活动为打麻将和打扑克,有的将其视为全部的文化活动,每天都会在家中或固定地点组织赌博活动,几乎成为很多村的常态。数据显示,农民日常生活中最多的活动是看电视和上网,高达68.1%的人每天看电视,每周1-2次占14.4%,故可以得出“看电视”这一项文化行为普及率较高,是公民的一项最核心的文化活动。每天上网的居民比例为37.1%,这两项活动几乎占据了文化生活的一半。除此之外,经常参与比例相对较高的还有棋牌娱乐活动(28.9%)、体育锻炼(26.3%)和观看演出和戏剧 (23.5%)。
  (2)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及使用情况
  总体而言,调研范围的各个行政村都覆盖了村级的文化活动室和农民健身场所,各区域均提供了专门的文化场地,配备完整的健身器械,实现了全面覆盖,所有人都具备使用条件。从整体来看,基本上能够满足农民的文化活动需要。农民对图书馆、文化馆(站)和农家书屋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经常去图书馆(农家书屋)的只有8.4%,而从未去过的占到39.9%,部分受访者都表示没有听说过当地有图书馆(农家书屋);文化馆的使用情况同图书馆数据相似,经常去占到8.1%,超过半数的人(51.1%)从未去过,而且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村的文化馆在实际生活当中并不开放,只是挂牌或者表面上拥有一间场所,也无专人进行管理,在馆内也并无文化设施或者相应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 存在的问题
  (1)文化供给与农民需求存在差距
  农村的文化服务与农民文化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状况与供给内容的矛盾。农民经济收入微薄,收入来源单一,在文化投入方面所占比例也很小,其他方面消费很少。政府供给产品无法直接提高和改善农民生活,自然而然无法得到村民的重视。
  二是文化水平与供给层次的矛盾。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为低下。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农民对于一些新时代下政府提供的文化在理解与接受上存在分歧,政府供给的层次虽然较高内容也很新颖,但农民却无力投入到文化生活当中,从而导致了农民这类群体的文化缺乏,不能够实现农民发展的需要。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缺少吸引力
  在政府所提供的各类文化场所,农村书屋,文化馆、文化站,这些文化设施在开放、配备管理上流于表面,有的其实没有真正的投入使用,有的只是长期关门闭锁并未开放,即使有部分场馆处于开放状态,但内部的设施已经老化,内容也已经过时,没有专人进行管理,使用状况差强人意,农民想要享受这些文化设施的时候却无法得到满足。这都表明了基础设施的短板难以满足农民需要,对农民而言缺乏内在的吸引力。
  (二)原因分析
  (1)供给管理制度不健全
  农村文化的建设与管理仍然沒有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应有的关注与重视。场所、经费投入体制不健全,维修、更新制度严重落伍,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垄断性经营,使得在供给服务中一家独大,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经过实地的调查,很多受访者都表露出了对流于形式的文化管理与服务体制的不满与轻视,在文化的管理上出现的格式化、固定化的特征。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监管人员等责任分属界限模糊,管理主体制度混乱,缺乏严明的管理服务体。
  (2)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社会参与力量弱小   单单依靠政府来支持地方文化服务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是不符合现有的财政体制的。政府文化供给的总量随着社会发展也在进一步加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仍然表现出了不足。政府不仅在文化服务内容制定上占据着主导者的角色,而且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投资者与文化产品生产的安排者,社会上的支持力量基本没有被有效吸收进来,也很少能够参与公共文化的发展,长时间无法突破政府文化包办的局面,导致了供给质量难有大的起色,使得基层群众反映不畅、表达无门、监督无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对策和建议
  (一)大力引导农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不断解决限制农民参与文化的阻碍因素,大力提升农民参与热情非常重要的,也是应当摆在首要位置的。首先,要建立和实施听证制度,把农民真实的文化需求吸纳进来,对农民的需求作出汇总之后通过建立的表达机制上传给上级文化部门。其次,要广泛宣传,调动民众投身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农民投身文化建设的自主性,使农民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真正成为主体力量。最后,要让农民自己真正意识到教育对于自身的重要程度,只有真正重视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对于教育的轻视,成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发展本土特色文化
  农民对于文化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增加,对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日益强烈,一些流于形式的公共产品已经不在符合农民的审视标准,所以要大力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体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本土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文化不仅具有深邃的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有召唤力和诱惑力,立足于朔州市特色地方文化,打造一批精品特色文化品牌,着力办好“送戏下乡”活动,将特色文化融于戏曲当中,迎和百姓胃口,在娱乐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弘扬社会主旋律,坚决扫除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活动。
  四、结语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数据分析总结文化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从现有问题出发就如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提出对策,由于数据的局限性使得问题现状的内容还不是很充足,对策叙述的还不够详细,表达的不够精准,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五版)[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2] 周鸿雁.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公众评价的视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
  [3] 范瑞光.我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困境及对策思考[J].南方论刊,2017(06).
  作者简介:田智(1995- ),男,汉族,山西朔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层政治与乡村治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96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