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公共卫生领域的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研究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生活方式是公共卫生的重要领域
  公共卫生是一门促进健康的科学与艺术,公共卫生具有生态观、多学科的范围以及跨部门合作的策略,它的目标在于通过群体组织共同的努力以提高社会的健康水平。同时,公共卫生是作为一个社会为保障人人健康的各种条件所采取的集体行动,明确了其与社会、经济、政治和医疗服务等不可分割的关系。1986年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了《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是公共卫生运动的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公共卫生发展的新篇章。从此,健康促进行动被认为是一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综合治理过程。
  公共卫生不仅研究生活方式如何影响人们的疾病和健康,而且其将生活方式作为人群健康水平的评价。公共卫生已不仅关注疾病本身的预防和控制,而且关注疾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酗酒、运动锻炼等问题,进一步将个人行为选择与行为方式置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反思,而这一点与体育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具有同质性。在对策措施上,更强调通过多部门合作与社区参与,改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更多地融进健康促进理念和行动,即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健康的支持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和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同样,公共卫生不仅考虑影响力大的群体健康需求,而且也应考虑对弱势人群的服务,达到可及、适宜、可接受、公益和公平。因此,笔者将从公共卫生视角出发对我国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进行阐释和评析。
  二、从公共卫生研究的方法学分析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
  在公共卫生领域中,不仅要求采取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策略,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问题,而且需要全程、动态的解决问题。公共卫生体系是一个完整而协调、高效而灵活的大卫生网络系统,其中之一的核心概念便是“人群”,并基于人群的某种共同特征,便于利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描述统计与分析。而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目前流行病学研究的趋势之一。
  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与交互作用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统计方法进行检验,即使选择部分变量进行交互作用分析也不能评价整个模型,其因当其他变量引入会使结果发生变化。从公共卫生角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锻炼行为进行研究,则可以重构事物发展过程与复杂现象,依据从微观角度对个别事例进行比较和归纳后,即可得出一般结论。
  我国学者对于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设计上,采取现况研究、回忆报告研究设计的研究数量较多,多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抽样获得有关数据研究,这样会造成结论缺乏弹性和存在偏倚因素。王伟[1]利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双盲实验分析了北京市丰台区老年人运动健身现状及相关因素。代俊、王辰辰[2]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探讨了上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体育锻炼行为研究视角单一,缺乏从整体、宏观的角度诠释行为的发生机制,难以发现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作用路径及正负反馈效应机制。国内学者在领域以探讨中介变量研究居多,冉清泉[3]等运用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发现,体育课程对体育教师与初中生锻炼行为间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付道领[4]等研究认为,价值认知是女中学生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路径中的中介变量;方敏[5]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青少年锻炼行为与锻炼意向、锻炼计划、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我效能在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关系中发挥调节和中介作用。
  三、从公共卫生的解释性研究方面分析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
  在公共卫生学界,解释性研究注重对所研究的各种卫生保健促进、评估及传播的特性、内在联系、成因和规律作出明晰的理论说明或阐释。这种解释基于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资料的搜集、统计和分析来达到。杨廷忠[6]认为,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行为研究有必要纵深发展,应注意行为问题研究理论的指导、重视干预行为与扩宽研究视野。基于此,笔者欲从本土化研究、机制研究与定性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体育锻炼行为解释性研究现状进行评析。
  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本土化研究
  当前,我国学者依托国外体育锻炼行为理论和模型,从个体水平出发,采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对体育锻炼行为特征、机制等进行了研究。而解释性研究通过对假设的证实或证伪来解释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间的各种关系,并解释其产生的原因。所以,在借用国外的各种锻炼行为理论和模型时,则必须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决不可生搬硬套,应考虑我国与其社会制度、文化、人种等方面的差异,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之上构建出针对我国的体育锻炼行为理论与模型。
  基于此,赵妍[7]使用了社会认知理论为研究的理论模型,考察了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行为、结果预期和感知到的障碍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沈梦英等[8]通过对连续模型TPB与阶段模型HAPA理论进行整合,以期建立一个既能够包括宏观环境与微观心理因素,且又能够对锻炼行为进行解释、预测及干预的理论模型,同时,纳入了社会因素的影响,并进行了整合。李俊[9]等运用生态学理论,从政策、学校体育教学、社会支持、个体等层面来探讨生态学模型在我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中的应用。
  五、从公共卫生研究的宏观性、综合性层面分析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
  公共卫生问题已经远超地域与部门的限制,而为了达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平普及化等目标,就必须着重在国家层面、城乡区域联合等宏观、综合层面对公共卫生问题进行评估、制定相应政策及研究公共卫生保障等问题。同样,体育锻炼行为研究对从宏观层面全面促进公共卫生的可及性、公平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必定应该从公共卫生的宏观研究角度来看待体育锻炼行为研究问题。
  健康公平性、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及分布公平性、公共卫生服务筹资公平性三者共同构成了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的评价体系[10]。在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不均等化折射在体育资源配置等问题的不平衡上。迄今为止,在公共卫生领域关于个体的健康模型已相对完善(如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等),但目前尚未建立城市系统的健康理论模型。就欧美发达国家城乡规划与公共健康的研究而言,多集中在较为微观的社区尺度[11]。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涉及,其研究实质是个体水平的变量研究,对高层次影响低层次的变量的相关分析还未涉及[12]。而基于国家等大层面的数据利用进行体育锻炼行为研究较少,如李骁天[13]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2008对中国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于利用国外指导理论而从宏观角度分析体育锻炼行为的角度亦有报道,如冯建立[12]运用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从微系统、中介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各个层次分析了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但总的来说,从宏观综合的角度,利用大数据对我国体育锻炼行为研究仍需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伟,刘媛媛,韩辉.北京市丰台区老年人运动健身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61-3963.
  [2] 代俊,王辰辰.上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科研,2014,35(02):73-76.
  [3] 冉清泉,付道领.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10):112-118.
  [4] 付道领. 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
  [5] 方敏. 青少年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的关系:中介式调节作用[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02):45-49.
  [6] 杨廷忠.公共卫生领域中的行为问题与研究视角[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04):243-244.
  [7] 赵妍. 运用社会认知论对北京地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8] 沈梦英,毛志雄,张一民.中国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HAP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整合[J].体育科学,2010,30(12):48-54+63
  [9] 李俊,张惠红.生态学模型在我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05):33-36.
  [10] 李晓龙. 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11] 田莉,李经纬,欧阳伟,等.城乡规划与公共健康的关系及跨学科研究框架构想[J].城市规划学刊,2016(02):111-116.
  [12] 冯建立.论我国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及其动态支持——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4(11):35-39+44.
  [13] 李骁天,邢晓燕.社会分层视角下中国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分析——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9):17-25+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96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