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心理书吧在高校开展心理读书会的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读书会的历史由来已久,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而高校的读书会也有着一个漫长的历史,在国内,高校的读书会主要是依托图书馆开展,但以心理学方面为主题的读书会并不占主导地位,随着国家对心理健康的推广,心理书吧读书会的新型模式应运而生,该心理读书会迎合了广大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读书会的参与中普及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素质,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心理书吧;读书会;书吧模式
  一、读书会的发展
  读书会在国外译作book club,reading club,或reading circle,国内除读书会的称呼之外,也叫作“读书俱乐部”“书友会”“读书沙龙”等[1]。
  卡兰德(N.D.Kurland)以瑞典的读书会为例,将读书会界定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小团体研读,参与者因共同兴趣而结合在一起,组织者的作用是刺激讨论,参与者通过相互讨论,彼此帮助,目的是理解和相互启发;虽然有阅读计划和研读素材,但是没有固定的知识和材料,也没有要达成的特定目标,自愿参与,聚会时间和地点以参与者方便为原则[2]。
  读书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读书目的。发展初期得读书会是以成员自我教育为主要目标,社会运动时期的读书会更注重阅读分享和集体讨论,而当代发展时期是以兴趣为导向的休闲阅读为主[3]。
  目前我国的读书会发展相比国外还不成熟,主要以政府部门或图书馆作为载体推广读书的活动,民间虽然也有各式各样的读书会,但始终较为零散、小众[4]。
  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推广,高校读书会模式也其一定的发展和创新,高校的读书会普遍以图书馆引领的社会团体读书会展开活动,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读书会的形式也逐渐从线下模式发展到线上的模式,主要以QQ、微信为主[5]。
  读书会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在心理问题逐渐增长的高校,并没有一个心理的专业组织针对心理方面展开读书会,随着国家对心理越来越重视以及心理卫生的普及,大学生对心理方面的书籍也越来越感兴趣,但苦于并非心理专业的学生,以及自己学业繁重,很难真正能在心理兴趣方面进行阅讀。
  二、新型模式心理书吧对某高校的调查分析
  作为以读书会为主要运营项目的新型心理书吧,为更好贴合高校学生的需求,首先进行了“书吧市场调查问卷”的问卷调查,本次调研数据主要通过在校内摆点发放,班级上课课间发放,以及学生班级QQ群线上发放三种渠道收集,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300份、网上问卷5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10份。本次调查,主要面向大一到大三的在校学生,其中大一124人,占比59.1%,大二62人,占比29.5%,大三24人,占比11.4%。男生39人,女生131人。从调研的数据来看,大一学生群体是书吧的主要客户,大二次之,大三大四因为学业和就业的压力等原因,人数偏少,从性别看主要是女性群体为主。
  从统计结果来看,有35.2%的人对专业心理学的书籍感兴趣,64.8%的人对通俗类心理学读物感兴趣,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心理学书籍中,感兴趣人数最多的是犯罪心理学,占比11.4%,其次是变态心理学占8.5%、心理咨询与治疗占8.3%、人格心理学占7.8%、精神分析占7.3%。上述结果表明,专业方向的学生在读书会潜在群体中对咨询心理学以及变态心理学领域兴趣较多。
  在通俗类心理学读物中,大多数学生的兴趣集中在微表情心理学占13.8%、人际交往类占12.8%、心理学与生活类占10%、和情商与性格类占11%图书。从所调研的数据来看,大学生普遍对人际之间如何更了解自己以及如何看穿他人有浓厚的兴趣。
  从高校学生群体对读书会主题的兴趣来看,在考研学习交流会,趣味阅读会以及专题研讨会三类中,有60.7%的同学选择了趣味阅读会,说明大部分群体希望学习的过程充满趣味,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三、心理书吧读书会模式在高校的创新
  (一)半自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书吧的建立后,招募而来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分成不同的读书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不超过15人。组内选拔一个读书会组长和生活委员,主要负责和小组成员确定读书模式,建立契约,督促小组成员日常读书,以及协助书吧收取读书会的基本费用的。
  (二)线上线下结合
  线上读书进度以周为单位持续推进。即一周六天每天坚持在固定时间里(17:00—23:00)在微信群内进行读书分享,分享形式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语音,分享的主要内容是对自己当日所读图书的内容发表感想、看法和评论,同时也可以跟书友进行交流。
  除了日常线上读书外,管理员定期组织成员线下交流读书心得、读书体验以及遇到的困惑等,帮助成员建立团体凝聚力,并激发成员的读书兴趣。
  除此之外,为了丰富成员对人际关系的需求以及心理知识的多样性,书吧每月定期为成员提供各种心理沙龙、团体心理辅导等,让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乐趣。
  (三)有效的激励措施
  为了激励成员读书的热情,读书会会在成立前期收取少量管理费用,并根据读书的情况,对小组以及个别成员以返券的形式鼓励表现优异的小组或成员。返的券主要可以用于兑换心理沙龙、团体心理辅导等,提高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为了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书吧为每个小组建一个群,每个群配一个书吧群管理员,负责整个小组日常活动的开展、指导、督促,协助读书会组长完成工作,并每月向小组推荐一本相关的读物。
  (四)满足不同群体的读书需求
  特色的群体如考研学习交流会,主要是针对正在准备考研或有考研想法的同学设计的读书会,由于备考时间长、压力大、考研信息难以搜集,书吧定期为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促使成员之间信息流通、减少压力等。因此考研学习交流会需要每天在群里打卡今天复习的内容,以及交流复习当中遇到的问题,以督促大家一起为目标进行奋斗。   趣味阅读会和专题研讨会由成员自选感兴趣的方向,西希心理书吧根据他们的兴趣推荐经典读物。
  四、新型的书吧模式在高校推广的意义
  (一)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一般来说,大一大二的课程中主要以专业基础课或通识课为主,课程偏枯燥,学生学习缺乏动力。特别是大一新生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心理问题,虽然学校的老师会关注心理问题,但更多的是针对严重的或突发的问题学生,对于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关注较少,而心理书吧可以覆盖到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一方面可以传播心理健康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建立同辈支持群体,提高学生抗压能力
  由于读书会是15人以内的小群,通过群体建设和磨合,书吧可以为志同道合的人提供同辈支持。成员在读书会中相互关心,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可以提高成员的抗压能力,并使学生朝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前进。
  (三)让读书变得更有趣味
  心理书吧的开展,一方面为对心理学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读书平台之外,还设立了一些激励措施,学习不再是一个人孤独的旅行,而是一群人的努力。并且,在过程中辅以心理沙龙、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让成员在体验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是的读书成为一种乐趣。
  综上,心理书吧在高校的实行还在试运营阶段,在运营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精进,提高书吧的综合管理和服务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被吸引到读书会中来,是心理书吧的初衷,也是心理书吧未来在高校发展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立黎.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经验建立和运营图书馆读书会[J].图书馆论坛,2010(5):125-127.
  [2] 汪亮.日本的“联合读书会”[J].图书馆理論与实践,2003(4):71-72.
  [3] 向剑勤.读书会的演进及其功能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J].2016(3):38-45.
  [4] 赵俊玲.国内外读书会研究现状及展望[J].图书情报研究[J].2015(3):15-21.
  [5] 万春珍.国内高校读书会发展策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J].2016(7):72-74.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814262019X,项目名称:西希心理书吧。
  *通讯作者:姜菲菲,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96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