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教学质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科学设置课程先后顺序、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课程教学质量改革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学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蛋白质药物、抗体疫苗、生物制品、天然活性成分等新兴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也对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有机酸、大宗生化产品等传统生物工程产业提出了技术转型升级的更高要求。生物工程产业的新发展动向对我国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而课程教学的好坏则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根本。近年来,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按照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同时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特色,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优化。在实施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课程教学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课程体系设置优势的体现,乃至最终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科学设置课程先后顺序
  课程安排先后顺序,尤其是专业相关核心课程的安排,必须遵循学科知识结构发展规律,科学合理进行安排。生物工程专业知识结构发展的基本顺序是: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到有机化学,从有机化学到生物化学,从生物化学到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再到工程工艺类专业课程。工程基础则应是从物理化学到化工原理,再到工程工艺类专业课程。
  除了满足上述基本的先后顺序之外,一些具体专业课程的安排顺序也很重要。如普通生物学则应安排在生物化学之前,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及生物反应工程等平台型或综合性课程则应安排在其它工程工艺类专业课程之前。这样不仅很好地遵循了学科知识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为后面优化整合各课程教学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作为一本专业教材,编者为了让不同读者能系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内容编写上往往追求理论性和系统性,知识点面面俱到,内容丰富多彩。而专业课程的划分越来越细,每门专业课程追求各自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专业知识内容在多门课程中重复出现。而现在专业课时压缩有限,教师难以把握教材,有些内容在多门课程中重复学习,而有些内容则会有遗漏,同时在知识点上难以深入。这就要求系主任或专业负责人组织全体专业教师共同研讨,根据专业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和各专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边界,共同确定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既克服重复性,又避免漏洞。
  比如,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中较为系统地讲述了所有生物产品分离纯化所采用的各种不同分离纯化方法,如果将该课程安排在前面,则后面生物工程工艺原理、酶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及其它工艺学课程中有关生物产品分离纯化的内容则可以不讲或不作为重点。酶工程中关于酶的发酵工艺、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酶的定点突变与定向进化等相关内容如果在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基因工程等课程中已学过则可以不讲或不作为重点。生物制药工艺学中关于生物制药工艺基础和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在其它课程中均已学到,则可将教学内容重点放在不同种类或不同来源生物药品的特性、药理及制造工艺等方面。
  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教育部正在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又称“金专”和“金课”计划。“金专”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那么“金课”建设则是“金专”建设的更本保障。如何将“水课”、“木课”、“土课”改造成“金课”,课堂教学是主战场。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老师在上面拼命讲,而学生却在下面刷手机、睡觉、吃东西、看其它书籍等等。要加强课堂互动,课堂互动不应当只是提几个简单的问题,学生只回答“是”或“不是”而已,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对老师讲的内容或观念提出质疑。其次,要凝练课堂教学内容。在专业课时压缩有限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不可能做到章节内容面面俱到,主要讲授一些核心的概念、原理及影响因素,将学生吸引进门,门内丰富多彩的内容则靠学生课余时间去自主学习,不懂的地方再向老师请教指导。最后,要适当加大学生的课外作业或学习的负担。老师要布置一定数量和一定难度的课外作业或学习任务,不是划半个小时拿课本或老师的ppt抄一抄就能完成了的,而是要花几小时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才能完成。
  课程教学的改革和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时间、精力和情感的投入,离不开学生学习和思考时间上的保障,也需要学校、学院、系及专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在政策、经费、考核、绩效、晋升等方面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教学质量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流的课程、一流的专业和一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
  [2] “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10-11.
  [3]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6.
  [4]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基金項目:湖北工业大学教改项目,生物工程国家特色专业课程新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校2012019);湖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省2017321)。
  作者简介:王常高(1971- ),男,湖北监利人,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生物工程。
  *通讯作者:蔡俊(1968-),男,湖北应城人,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教授,博士,副院长,博导,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96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