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覆盖面越来越大,获取方式越来越便捷,给广大用户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传统图书馆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图书馆应依托“互联网+”进行创新服务,为用户提供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体验,以适应用户的阅读品位,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图书馆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2-0125-02
  1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覆盖面越来越大,获取方式越来越便捷,给广大用户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传统图书馆在管理和发展上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是网络环境的影响,即网络信息数量大、种类多、覆盖面广,网络资源查询更加方便,多种传播媒介广泛参与,用户阅读方式不断改变;另一方面是图书馆自身条件的限制,即资源储备不足、共享程度不够、工作条件不好、馆员素养不高。因此,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图书馆在“互联网+”背景下必须进行服务创新。
  1.1 受网络环境的影响
  1.1.1 网络信息数量大、种类多、覆盖面广。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发展使信息资源几乎覆盖了整个社会,其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交往融合成网状结构,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生产信息和发布信息,而且所有信息都能以非线性方式融入网络之中,在时间、空间、行业和媒体跨度上都实现了无障碍传播。网络信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文字和图片,还包括视频、音频、实时报道等。
  1.1.2 网络资源查询更加便捷。现阶段,我国实体图书馆都存在服务受限的问题,在时间、空间和类型上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给广大用户造成“无处读书、无书可读”的困扰。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出现,用户利用电脑、手机等上网工具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很快就会得到所有相似的信息资源,与到图书馆查阅资源相比,大大节约了用户的时间,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使用体验。
  1.1.3 多种传播媒介广泛参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平台在不断增多,继图书馆、广播电视之后,逐渐衍生出互联网、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和平面媒体等许多新的形式,再加上拥有高技术、低成本、大存量的信息公司进军信息资源传播领域,如Google、雅虎等,它们的参与为网络信息提供了信息数据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而且它们的服务范围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为全球超过5亿的独立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络服务。
  1.1.4 用户阅读方式不断改变。随着电脑、Pad、智能手机的普及,广大用户在体会到网络阅读带来的便捷服务以后,逐步改变了阅读方式,图书馆已不再是他们学习和阅读的第一选择,到图书馆阅读看书的人越来越少,而选择网络阅读的人群呈几何级增长。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网络阅读习惯者已达总人口的30%左右,而且还在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
  1.2 受自身条件的制约
  1.2.1 资源储备不足,共享程度不够。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都受到财政经费和藏书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文献資源储备不足、更新速度缓慢、不能与兄弟单位共享等难题,不仅文献册数达不到要求,有的高校图书馆连教学科研需求也难以保障。因此,各图书馆单打独斗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一方面很容易造成各馆重复购买资源,造成资金浪费;另一方面也使各馆之间资源分配不均衡[1]。
  1.2.2 工作条件不好,馆员素养不高。当今社会既是信息社会也是人才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想方设法挖掘、留住和储备人才。传统的图书馆由于管理理念陈旧、运作机制落后、设施设备简陋老化、薪资待遇不高、晋升机会不多,不能达到高素质人才的期望值,或者无法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才能,使一部分馆员选择跳槽,另一部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质量低下,致使馆员的整体素养大打折扣。
  2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应用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到各类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互联网+”既能促进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技术的发展,又能促进图书馆服务理念、思维和模式的创新,因此,各类图书馆应秉承“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革新,对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重组、加工、处理和计算,创建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资源体系服务、方便快捷的特色服务、专业化服务、智慧化服务、数字化服务和文化服务,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体验,以适应用户的阅读品位,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2.1 创建“互联网+”参考咨询服务
   虽然网络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类型丰富,而且具有不受时间、空间、行业和媒体跨度的限制以及查询方便快捷等特点,受到很多用户的青睐,但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不少烦恼。由于网络信息量太过庞大且杂乱无章,而且信息不对等,如:用户在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框键入“图书馆”会得到82,986条结果,用户不知道哪些检索结果对自己有帮助,因此用户面对众多搜索结果时往往会束手无策。图书馆员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系统的学习,且长期从事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整理等工作,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源查询帮助以及参考咨询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开始应用“互联网+”模式,引进了电子阅读和电子查询等设备及软件,并且选派咨询馆员为用户提供协助检索、解答咨询和专题文献报道等导航服务,提高了参考咨询的服务质量[2]。
  2.2 创建“互联网+”图书馆资源服务体系
   虽然网络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但仍存在不实信息和虚假信息,用户需要进行仔细甄别。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准确无误的,不少用户为获得可靠的文献资源,更愿意到图书馆查询信息。因此,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有利因素,一方面提升纸质资源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根据用户的网络阅读习惯和需要查找、保存电子信息的需求,借助互联网进行服务创新,将本馆的纸质馆藏通过现代化信息采集技术转化为数字资源信息,如制作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并放到图书馆网站上,形成图书馆特有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并存的资源体系[3],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借阅需求,扩大用户的选择范围和阅读空间,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服务。   2.3 创建“互联网+”方便快捷的特色服务
   随着“互联网+图书馆”的出现,图书馆由单一提供馆藏资源服务上升为一个多角度、全方位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图书预约、新书介绍、推荐图书等服务的平台[4]。图书馆可利用手机、网络和移动技术等现代化通信工具进行服务创新,通过微信、网页和电子邮箱等形式将新书推荐、最新资讯、国家发展动态、图书馆新增服务等信息传达给用户,使用户能够及时享受到参考咨询、图书预约等特色服务。
  2.4 创建“互联网+”专业化服务
   圖书馆员工作在信息的前沿阵地,从事信息的采集、整理、筛选、分类等工作,因此他们对信息的加工和应用非常专业,对信息的敏感度非常高。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借助自身优势,结合互联网进行专业化服务创新,将本馆的专业类书籍和文献资源通过现代化信息采集技术转化为数字资源信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查询服务[5];定期开展项目的跟踪服务,或者由专业馆员深入用户的科研或教学活动中,帮助他们在图书馆网站发现和查找更多的专业资源,缩短他们获取文献信息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
  2.5 创建“互联网+”智慧化服务
   图书馆应依托互联网环境建设大数据信息资源库、大数据文献信息储存与查询系统,应用先进的管理和服务软件进行服务创新,通过专业人员将各类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异构数据库统一整合、学术资源统一检索、可视化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形成可以共享使用的文献信息大数据。图书馆可以突破空间限制,为用户提供全时空全终端智能服务、纸电一体自动推送服务和大数据分析决策等智慧化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6 创建“互联网+”文化服务
   图书馆是文化交流中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图书馆应借助互联网大环境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服务。如:图书馆可经常性地开展知识讲座、交流座谈和图片文献展览等活动,邀请辖区内的学生参观、体验数字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等,使更多的人学会使用数字图书馆,爱上读书,使图书馆成为教育和宣传知识的场所及交流学习的平台[6],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
  3 结语
   传统图书馆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知识传播功能,对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仍然应该秉承着服务至上的理念加强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将文化保存和文化传播功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使图书馆这座文化丰碑永不褪色。
  
  参考文献:
  [1] 刘丽梅.“互联网+”背景下增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路径[J].科技经济导刊,2018(33):152.
  [2] 陈怡君.“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研究[J].才智,2018(27):224-225.
  [3] 宣璐.“互联网+”环境下浙江省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与发展[J].科技经济导刊,2018(29):128-129.
  [4] 张琼.“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全民阅读服务创新与发展[J].时代金融,2018(27):325.
  [5] 叶丹,章雪斌.“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6):38-40.
  [6] 翁菊梅.大学图书馆的文化价值实现路径探析:以湖北经济学院图书馆为例[J].知识经济,2019(15):94.
  (编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19-11-04
  作者简介:刘轶群(1979—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馆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07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