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受非洲猪瘟威胁时的生猪增产保供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虽然近期非洲猪瘟疫情发展势头较前期有所放缓,但是我国部分地区非洲猪瘟仍然在肆虐,对能繁母猪、生猪存栏量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内部生猪、仔猪价格不断攀升,对生猪增产保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以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养殖造成的影响为入手点,阐述了我国受非洲猪瘟威胁时的生猪增产保供理论及措施,以期为非洲猪瘟威胁背景下我国生猪交易市场供求平衡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非洲猪瘟;威胁;生猪;增产保供
  自2018年08月03日我国确认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至今,我国内部多个地区连续爆发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给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近千头生猪被捕捉杀害,养猪恐慌情绪也在我国各个地区蔓延。基于此,在受非洲猪瘟威胁的情况下,探究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适宜的生猪增产保供措施就变得非常必要。
  一、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造成的影响
  非洲猪瘟的爆发,给生猪养殖行业从业者养殖信心、补栏意愿造成了较大的打击,驱动了养殖业产业格局重塑。同时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各地区严禁生猪跨区域运输,再加上屠宰场、加工厂分布不够均衡,导致部分猪场存在较为严重的压栏情况,给生猪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资金、养殖空间压力。
  二、受非洲猪瘟威胁时的生猪增产保供理论
  在非洲猪瘟肆虐的背景下,生猪市场交易价格不断上升。在生猪养殖效益提升的激励下,部分地区生猪生产出现了恢复趋势,但是全面恢复生产难度仍然较大。再加上用于非洲猪瘟防控的疫苗还没有应用,这就需要生猪养殖基地依据科学的理论,构建完善的生猪安全防控体系。依据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及农业农村部“加速恢复生猪生产”的相关要求,可以将生物安全分级管理理论引入生猪养殖体系中。生物安全分级管理理论主要是依据“长城-关隘守卫”理论,根据非洲猪瘟肆虐背景下进入生猪养殖场地风险因素,利用绿色、黄色、红色、橙色四种颜色,对进入生猪养殖基地风险因素等级进行恰当划分。随后利用恰当的隔离保护手段,在生猪养殖基地内部与外部、生产区及生活区、进口通道与出口通道间划定清晰的界限,并设置封闭式管控,以达到阻却非洲猪瘟载体的目的。
  三、受非洲猪瘟威胁时的生猪增产保供措施
  1.精准监测清除异常猪只
  异常猪只的精准监测清除,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基地内其他猪只的影响,达到生猪增产保供的效果。为了实现生猪养殖基地内异常猪只的精准监测、清除,可以选择三周净化罗盘法。从技术、管理两个方面,确定三个星期内猪群净化与清除目标,开展精准清除、全面净化作业。
  首先,在全群检测与排查阶段,应以生猪群鼻子、肛门为重点,进行重点部位拭子及生猪生长环境的全群样品采集。对于检测结果异常的猪只,需促使其在低污染状态下脱离猪群。并持续三个星期对检测结果异常猪只进行监测,在其全部监测为阴性后方可放归猪群,反之则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其次,针对非洲猪瘟检测为阳性猪及受非洲猪瘟威胁较大的猪只,可以在生猪养殖舍内过道铺设消毒毯,在过道两侧进行彩条布铺设。并利用1/100卫克配置消毒液,将消毒毯、彩条布全部打湿。随后参与阳性猪、受非洲猪瘟威胁较大猪只转场人员可以穿着一次性鞋套、一次性隔离服,将检测阳性猪只全部清除出猪群。并在工作结束后,对猪群、环境进行无害化处理。
  最后,为达到良好的猪群异常猪只监测、清除效果,可以利用网格化管理方式,将整个生猪养殖舍依据排布情况,进行若干个单元小格划分。从阳性猪单独栏位网格、整体栏舍网格两个方面,保证单元网格全面覆盖猪舍。对于阳性猪单独栏位网格,可以采用氯类消毒剂,配合火焰消毒法,从根本上清除非洲猪瘟病原体。随后对阳性处理栏位网格进行检测,若仍然为阳性,则可以更换消毒剂后,进行再次处理,直至达到阴性为止。
  2.构建闭环生物安全体系
  闭环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可以围绕生猪产业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全面搜集生产端、供应端、生产后端、销售端、屠宰端等环节存在的非洲猪瘟风险因素,进行封闭式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首先,供应端主要涉及了饲料加工、饲料原料获取、饲料运输等作业,为保证生猪养殖基地供應上游安全稳定,应严格依据一点生产、多点配送的原则,将红色、黄色、绿色、橙色分区域管理纳入原料选取、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为密闭形式的饲料原料供应、饲料加工生产、饲料运输提供保障。同时在红色、黄色、绿色、橙色分区管理方案实施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级别关口管理方法,对车辆、物资、人员进行逐一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饲料原料供应商选择阶段,应着重考察原料供应商驻扎地,避免选择距离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地较近的原料供应商。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在原料采购前进行检测,保证每一批生猪饲养用原料符合标准;而饲料生产阶段,应依据非洲猪瘟病毒干燥、敏感性质,严格实施饲料熟化180秒杀灭病毒技术(85℃持续3min)(图1);在饲料运输阶段,应严格依据流程,执行清洗、消毒、检测、核查作业,阻断非洲猪瘟传播途径。
  其次,生产端主要包括生猪饲养基地内各生产单元、种猪养殖基地外物资供应、生猪养殖基地周边(3.0km)风险因素等。其中对于生猪饲养基地内各生产单元内存在的风险因素,可以对整个生猪养殖基地内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利用一对一的形式,要求其掌握非洲猪瘟四阶临床症状(最急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每24h内重点观察、报告不正常猪只临床症状。
  而对于生猪养殖基地周边(3.0km)风险因素,可以生猪养殖散户、周边重点道路为目标,设置安全保护巡视查阅团队,每间隔一定时期,对生猪养殖基地周边(3.0km)进行巡视检查。对于生猪养殖散户,可以在GPS卫星地图的支持下,组织内部人员根据前期确定的清群范围,对各个村落进行逐一排查;而对于关键道路,可以依据科学的消毒方式,制定每间隔一个星期消毒频次及所用药品,保证消毒效果。   再次,生产后端主要涵盖了多点自育肥基地、合同农场等。上述区域应间隔生猪养殖舍50.0m以上,并制定严格的发酵、焚烧、堆积密封或者化学处理流程及规定。
  最后,针对销售端、屠宰端存在的风险因素,应以装猪台为要点,控制装猪台与生猪养殖基地距离在100.0m左右。同时在拉猪车进入猪场前期,需要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后,利用泡沫清洗剂仔细刷洗。随后对车底、驾驶室进行全方位喷雾消毒。最后,设置专门的烘干室,在60.0℃环境下,持续烘干40.0min。在生猪装车前,可以利用氯类消毒剂进行再次消毒。
  3.细化风险因素控制条例
  在闭环生物安全体系运行的基础上,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料传(附着饲料传播)、人传(人员携带非洲病毒传染)、物传(非洲养殖基地专业运输生猪车辆)、介质传播(飞鸟、老鼠、苍蝇、蚊虫等中间介质携带)等途径传播。因此,生猪养殖基地管理者可以从物资管控、车辆控制、消毒、灭鼠、灭蚊虫、人员管理等方面,对风险因素控制条例进行进一步细化。
  首先,在物资管控阶段,除了制定更加严格、详细的物资进场流程、物资隔离减毒流程、食材分洗处理流程以外,生猪养殖基地内管理者应在距离生猪养殖场3.0km位置,进行食材分隔清洗中心、物资隔离消毒地点设置,保证进入生猪养殖基地内食材均可以顺利执行分切、清洗、高温水煮等作业。同时在物资、食材运输至生猪养殖基地门口后,应严格制定净通道、污通道分隔管理要求,进行材料卸除。
  其次,在车辆控制阶段,生猪养殖基地内管理者应在生猪养殖基地周边5.0km、3.0km、考场边,分别进行一级清洗消毒、二级清洗消毒、三级清洗消毒体系的制定。同时以整体车辆流动为核心,对三级清洗消毒地点进行更加详细的清洗消毒流程及内容制定。根据相关内容,对清洗消毒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考察。在这个基础上,组织专门的生物安全员根据生物安全检查表相关内容,不定期对每一辆清洗消毒后车辆进行检查。
  再次,在消毒管理阶段,考虑到非洲猪瘟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能力较强,且对pH值要求不严格,但是对脂溶剂、温度敏感的特点,可以选择乙醚、氯仿、漂白粉(有效氯含量高于16.0%)、苯酚(10.0%)、戊二醛等消毒制剂,在恰当地区进行消毒。
  最后,在人员管理阶段,在详细的内部人员进入生猪养殖基地、走出养殖基地流程制定的基础上,生猪养殖基地内管理者应在距离生猪养殖基地10.0km的区域,进行人员隔离点的恰当设置。在人员隔离点严格要求人员进行病毒检测、隔离、洗澡、更换消毒后衣物及鞋子等作业。在人员消毒完毕后,可以利用专门的人员运输车将其运输至生猪养殖基地。随后再次组织其在专门的消毒点进行洗澡、消毒后衣物及鞋子更换等作业。
  四、總结
  综上所述,近期,非洲猪瘟威胁着全球特别是我国猪肉市场,不仅导致全球生猪产量下滑,而且给我国与其他地区生猪贸易增添了不确定风险。因此,为了稳定生猪生产,应全面响应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及农业农村部关于生猪生产转型升级的要求,构建闭环生物安全体系,从上游、中游、下游等多个方面入手,强化内部隔离保护、消毒管理,落实防重于治的原则,达到控制、消灭非洲猪瘟疫情的目的,保证生猪增产保供。
  参考文献:
  [1]赵刚,崔玉虎,张远航.非洲猪瘟对河北省生猪养殖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20):25-25.
  [2]尹红斌,李波,刘亚林,etal.云南省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生产调研中发现的问题[J].中国动物检疫,2019(6):36-36.
  [3]谢德明.浅谈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要点[J].兽医导刊,2019(4):87-87.
  [4]刁绍林.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农村生猪疫病防治的思考[J].云南畜牧兽医,2016(5):22-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28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