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社会生活过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这也让学生的各方面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包括思想、心理以及行为,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让他们可以健康的发展。对于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上出现的问题,可以基于社会学层面进行分析,进而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进行改革,构建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思想政治课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社会生活过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当前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是其理论课程中的一部分,是学生进入院校最先接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过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法治观、道德观。然而长时间以来学生对于该课程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缺乏兴趣和热情。要改变课程的理论化,让教学更贴近生活以及学生,提升其实践性,就需要基于社会生活过程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一、关于社会生活过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1)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当前要对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改革,这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和其他专门针对高职学生编制的专业课程教材不一样,思想政治课程教材并非是专门编制的,而是无论本科还是专科都是使用一样的教材。高职学生具备普通大学生的特征,同时也具备自己的特点,和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成绩一般都不是很理想,缺乏学习的热情,没有较强的自律性。但是他们也有优点,比如,他们具备更加活跃的思维和更强的动手能力。要想提升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效果,教师就需要全面的掌握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将国家对大学生的统一要求与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整合,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满足高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
  (2)设置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科学的设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3)教学目标要体现出道德教育。该课程是高职学生进入学校接触到第一门思政课,是思政理论课体系中的一部分,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让他们从学生朝着“社会人”转变,对学生的人格健全以及三观、道德观的树立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在设置目标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
  (二)教学形式生活化
  (1)重视养成教学,实现知行合一。个体道德品质以及道德修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养成的,所以,要想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品质,就需要有耐心,这是一项长期任务。授课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讲授社会主义道德以及法律规范,还需要注重发挥出教师的榜样作用,严格的要求自己,只有教师言传身教,才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德育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2)开展德育情景教学。教师在对模拟情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的体验,学生跟随情节的变化,可以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学习“道德修养”以及“法律素养”这一专题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学生都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一些设计道德选择的案例,创设出对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进行体验、辩论或讨论,让他们更加深入的感悟道德和法律,能够感染学生,让他们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思维以及法律思维。以往教学中,教师注重理论讲解,且教学的方式单一,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而运用情景教学,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参与进去。
  (3)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中,需要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前者是后者的补充。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貼近生活、学生和社会实际的要求,基于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调研以及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解社会,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学生可以更好的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另外,在实践教学中,还需要建立集合校园、课堂、社会的实践平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案例分析、讨论、建立情景教学、演讲、观看影视视频等;在学校内可以通过校园活动、校内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多样化方式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4)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加强师生互动
  因为一些方面的原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的学生数量较多,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兼顾所有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还需要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不多;教师在课后和学生接触和沟通的机会并不多。但是现在网络已经普及,教师就可以通过运用各种多媒体形式,和学生在课后也可以沟通,能够给学生推荐一些资源,比如,优秀视频、热门话题等,基于这些给学生传递积极的观点、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基于这些渠道,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指导他们更好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高职学生在这一阶段有优点,如,感情丰富、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但是也有一些弱点,比如,缺乏较强的自律性、情绪不稳定、易受别人影响等。社会不断发展,学生也受到了影响,这就使得他们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变化,如,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中有良莠不齐的信息,而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还不是较强,容易受到消极影响。所以,课程就需要注重加强社会生活中的德育,让教学内容能够贴近生活和时代发展,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当做案例,让他们进行讨论,这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
  过去课程教学评价一般都是将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进行结合,而当前教学评价要做到生活化,也就是對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进行观察和评价,进而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这能够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对于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的是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表现出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教学中的实践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业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的情况只有同小组的学生最清楚,所以,在评价时就可以让小组中学生互评,帮助教师明确小组成员分别在集体活动中做出的贡献,这可以调动他们的热情,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认真完成任务,提升组员的沟通、合作以及协调能力。
  二、关于社会生活过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
  依据该课程教学内容,能够进行主题划分,一共可以划分成五个,分别是爱国主义、三观养成、法律素养、大学生活和道德修养专题。
  (一)大学生活专题
  这一专题就是要让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新入校的学生对于校园还不熟悉,在该专题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关的话题,比如,大学生活特点、大学和高中学习生活的比较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合理的制定大学生活规划。
  (二)道德修养专题
  这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理解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以及职业道德,并且在平日里能够遵守这些道德。在社会公德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拍下学校中的不文明现象,之后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可以从这些不文明行为中学会做到文明。再比如,在家庭美德部分,教师要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情境模拟或运用身边的案例,让学生分别感受不一样婚恋观的结果,让学生在恋爱中避免出现极端行为。在职业道德部分,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专业情况,让他们分析和学习以后要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让他们意识到职业道德的作用。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比如,到养老院慰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关注老年人问题和有关社会问题,他们也能够开展这方面的社会调查。
  (三)三观养成专题
  这一专题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大学生活规划”专题基础上,开展“再不行动就晚了”,让学生能够重视思考怎样行动。
  (四)法律素养专题
  这一专题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让他们掌握基本法律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保护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创建相应的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在分析和讨论案例中,学生也能够逐渐形成法律思维,学会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社会生活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理解以及思考,通过增加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社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 胡静.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J].北极光,2019(04):161-162.
  [2] 周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农家参谋,2019(08):295.
  [3] 王楠.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2):93-94.
  作者简介:王微(1982.08- ),女,山东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87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