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案例分析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今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出生的一代,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是高校教育和管理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造成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此类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要多向发力,用爱和耐心帮助学生摆脱网络游戏成瘾,拥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常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网络游戏成瘾;案例分析;工作思考
  一、案例简介
  小杰(化名),男,在学校比较孤僻,与人交流较少,大一第一学期晚自习打游戏被笔者抓到,找其谈心谈话,该生表示因为身高、长相和挂科而自卑,认为班里同学看不起自己,笔者对其进行了思想上的疏导。学期末小杰三位室友来找笔者,叙述小杰几乎每晚打游戏到凌晨2点多,边打游戏边大声说脏话,影响他们睡觉,与其沟通小杰不听劝转而骂室友,三位室友不堪忍受要求调宿舍。
  二、案例分析
  通过和小杰谈心谈话,向班内其他班委、学生了解情况,与其父母沟通、交流等,针对小杰同学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做如下分析:
  (一)性格孤僻、自卑,借助网络游戏寻找成就感
  该生在班里独来独往,不善与人交往,内心渴望融入班集体,但因为身高、长相而自卑,知识面狭窄,与室友没有共同话题,怕表达观点被嘲笑。将负面情绪通过网络游戏“对骂”发泄出来,通过在网游中取胜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二)父母过分溺爱,学生我行我素
  该生高三暑假沉迷游戏,父母说教无果,便任由其发展。大学时,该生不会在网上购买火车票,每次都是其父亲购买好纸质车票寄送给该生;该生手机摔坏寄回家,父亲去售后店修理好后再寄回该生。诸如此类的事情反映出父母的教养方式过于溺爱,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包办了,导致该生缺乏主动性,比较懒惰,经历的事情也比较少。
  (三)自我约束能力差
  该生能如实表达自己的情况,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是自我管理能力差,有想过改善,但靠自己的力量最终失败。
  三、解决办法
  小杰不善人际交往,自卑怯懦的性格、父母过分溺爱等像一个个“反作用力”使小杰沉迷于虚拟世界的游戏,笔者思考要借用多种外力持续的作用于小杰,给其“作用力”,帮助其回归现实、达到平衡。
  (一)多方联动,多向发力
  (1)采用多种形式与小杰谈心谈话。如共进午餐、带他看电影谈感受,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明白同理心,要求他记录玩游戏时间,并逐周减少,不要说脏话影响室友生活学习,并与其商定让室友A监督。每次谈话询问近期表现、学习情况、内心想法等。(2)联系家长,与家长共同探讨转变该生的“良策”。与家长沟通过分宠爱话题,建议家长“少做些”,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3)联系班主任和班干部,共同探讨帮助小杰的“行动策略”。班主任从学习情况入手,找其谈心谈话;班干部平时主动与其交流,有活动喊上他,增强小杰对班集体的归属感。(4)联系室友,共同监督。每周向室友了解小杰在宿舍的情况,建议室友多与小杰沟通交流,促进感情。
  (二)寻求专业心理老师帮助,精准施力
  笔者建议小杰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找心理老师聊聊,小杰表示愿意去。该生去心理中心谈话后,笔者向心理老师了解到类似该生情况有过几例,比较难改变,好在小杰有自我反省意识,只是自控力差,各项功能完善,没有调动起来。心理老师建议可以让其多做点事情调动主观能动性。
  (三)调动主观能动性,持续助力
  笔者安排小杰做辅导员助理,空余时间来办公室帮忙做些事情,如汇总表格、整理资料等;学院的志愿活动,比如会场布置、物资准备等都会喊上他。虽然是一些简单的事,但总会给他一种被认同感,增强其自信心,在辅导员助理工作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增强其积极情绪体验。鼓励其周末和同学出去玩一玩,不要老待在宿舍打游戏,或者去图书馆看看书,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四)严明纪律,夯实定力
  笔者向小杰表明一直以来,为了帮助他改善自身问题所做的一些工作,老师、家长和同学都在帮助他、包容他,如果他仍旧我行我素,不为别人着想,与他商量只能办理校外住宿,家长陪读。
  四、最终效果
  对于小杰的改变,笔者和同学们都是看在眼里的,在办公室他对交代的工作比较认真,接受任务由起初的“沉默少言”转变为主动询问;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由被动转为主动,在活动中与其他同学沟通合作;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出远门游玩”,主动去其他高校找高中同学游玩,表示出去玩玩心情挺舒畅的;室友反馈小杰晚上打游戏时间减少,不会超过11点,也不再说脏话了,会和他们一起聊天,有时也会主动挑起话题。有次志愿活动结束,小杰给笔者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其中他写道:老师,起初我不敢在别人面前说话,不是怂,是害羞,我知道自己的问题,但是我没有朋友也没人管我,谢谢你拉了我一把。期末考试结束,小杰主动在qq上询问笔者办公室是否还有事情要做,他可以晚回家几天,在办公室帮忙做些工作,笔者对他表示了感谢并夸赞了他的积极性。
  五、案例启示
  在小杰的案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坚持的力量!学生不正常的表现像是一种呼喊:“谁来帮帮我!”沉迷网络游戏的“小杰们”内心是渴望交流、渴望走出網络世界,但是他们自卑、自制力差,他们需要社会支持力量来带带他们。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是借力最好的诠释,利用杠杆原理我们可以省力做很多事情。笔者愿意成为或者给予“小杰们”支点,给他们一些“力量”,这些“力量”能牵引着他们回归正道,直到自己勇敢前行。相信教育会让他成长,教育的结果可能会滞后,但充满希望之光。
  六、案例思考
  据文献报道,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有人格特质[1]、人际交往[2-3]、家庭教养方式[4-5]等。作为高校辅导员,要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内在和外在原因,有针对性的一一缓解和突破。加强外环境如班级、寝室、家庭环境等建设,以及内环境建设如增强沟通能力和自信心,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等。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和寝室氛围
  加强班级建设和寝室管理。大学生与班级同学和寝室同学相处时间相对来说较多,引导班委能关注到、多关注些不善交际的同学,积极开展增进班级同学熟识度和凝聚力的活动,营造互帮互助、尊重包容的班级氛围。加强文明寝室建设,建立“寝室长直报”制度,如果有网络成瘾的学生要及时上报辅导员,联合室友共同帮助网络游戏成瘾的学生回归正常生活和学习。
  (二)提升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适应能力
  每个大学生初入大学都会有一段适应期,个体面临的问题不同,适应期的长短不同。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会把精力和空余时间放在网络游戏上,成为班级“不合群”的学生。开展班级团体辅导帮助新生互相认识、熟悉,建立信任关系,鼓励新生投入班集体,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适应能力[6]。
  (三)加强家校联动共凝教育合力
  许多网络成瘾的学生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例如案例中学生小杰,其父母对其过分溺爱,事事顺其而行,属于包办式、顺从式父母,小杰高三暑假开始沉迷游戏,日夜颠倒,父母见状,劝说无果,便不再干涉。与父母及时联系沟通,一方面及时发现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对症下药。另一方面,与家长共同探讨转变该生的“良策”。
  (四)借助多方力量助力回归现实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网络游戏成瘾的学生,不能单靠辅导员的说教和监督,可以借助心理咨询中心、班主任、学生干部、室友等的力量。心理咨询中心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支持与辅导,要切实发挥学校专业心理咨询的力量。联合班主任共同关注和施策,安排班级干部主动观察关心网络游戏成瘾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在班级活动中积极带动该类学生的参与。室友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通过室友反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人际关系最基本的环节,融洽友爱的寝室氛围也有利于网络游戏成瘾学生慢慢由虚拟世界走向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
  (五)锤炼品德修为重塑新自我
  带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校内外志愿服务有利于锤炼自己各方面能力和品德修为,作为辅导员,要积极主动联系网络游戏成瘾的学生,把他们带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使其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自我认可,提升品德修为,找到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不断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增强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认知
  网络游戏成瘾会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危害[7]。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如视力急剧下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等,长期熬夜打游戏会使免疫力低下,身体素质下降;网络游戏成瘾者深陷虚拟世界,缺乏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流与互动,不利于人格健全发展,还可能会引发偏执、抑郁、躁狂、自闭、强迫症等心理障碍。沉迷网游还会影响大学生学业,笔者身边有不少因为沉迷网游而挂科、留级甚至被退学的学生。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网络游戏成瘾对自身的危害,如开展主题班会、辩论赛、演讲比赛,观看相关视频、听讲座等形式。
  (七)提升积极人格特质
  善于发现网络游戏成瘾学生的长处、优点,帮助其多关注自己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让学生从自己擅长的事情中找到乐趣和自信心。文章案例中由于父母的溺爱,学生在生活中比较懒惰,但是很听老师的话,对自己的情况能如实汇报,也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交谈中能发现学生内心想改变,奈何自身约束能力差,小杰很信任笔者,对笔者交代的任务认真上心,便让其帮助辅导员、班主任或者班长做一些学生工作,通过一些简单的事,如信息汇总、表格制作等,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在工作中增加沟通和自信心,同时在工作中也发现学生认真、细心的优点,不断给予学生正向反馈和鼓励,提升积极体验,塑造积极人格特质,提升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张耀元,何兴杰.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调查及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73-75.
  [2] 杨眉.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剖析及其对策[J].西南大学学报,2010(05):70-71.
  [3] 马薇薇.2007.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人际交往能力、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4] 丁婧.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J].科技资訊,2017,15(13):195-196+198.
  [5] 夏洁.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0):44-45.
  [6] 宋建容.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适应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7):181-182.
  [7] 刘京雷.网络游戏成瘾对当代青少年的危害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6(04):10-12.
  作者简介:张慧丽(1992- ),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17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