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现状及提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高校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高校学生在进行社区志愿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志愿精神的缺失、缺少培训导致个体业务能力差、志愿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等。文章通过文献检索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民办高校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分析问题,提出高校通过加大对志愿活动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机制和奖励机制等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社区志愿服务;服务能力与质量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广东培正学院的在校学生,参与到问卷调查的学生共337人,其中男女比例大约为1:4,其中大一的学生为146人,占总人数的43.32%,大二、大三、大四各占总人数的22.85%、25.52%、8.31%,参与调查的学生大多数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次数为1-3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
  文献来源为中国知网(CNKI)和读秀知识数据库,以主题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为检索词检索2007-2020年文献13645篇,以信息不全、内容重复以及研究方向与本项目有所偏差等进行文献的筛选,选择其中20篇为研究重点。
  (2)问卷调查
  本次项目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社区志愿服务的渠道;对社区志愿服务的看法;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类型;倾向的激励、补贴方式;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以及认为其存在的问题。问卷填写共337人,其中有效问卷共240份,有效问卷率71.22%。(说明:问卷中设置是否参与过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若填问卷者没有参与过社区志愿服务,该问卷则视为无效问卷。)
  二、研究结果
  (一)社区志愿服务的了解方式及动机
  (1)了解方式
  根据数据显示,广东培正学院学生了解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方式主要通过学生参加的社团或组织进行了解,其次通过微信上相关推文的发布和转发了解。
  (2)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
  从表1得知,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以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承担社会责任及喜欢做志愿为主。其次为了丰富简历、i志愿时长或综测。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都是积极向上,有助于个人发展,也有助于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层面的提高。
  (二)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类型与存在问题
  (1)学生参加过的社区志愿服务类型
  调查数据显示,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参加过的社区志愿服务主要有探访老年人、儿童学习辅导、开展社区环境保护活动、漂流图书角等。
  (2)目前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从表2得知,广东培正学院学生认为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时间冲突,可供选择的志愿时间较少。此外,还有许多内外因素构成,如:信息不畅通、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力度小或者学生志愿精神的缺失等等。因此,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活動方都应该增强社区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
  (三)社区志愿服务问题改善方向
  调查数据显示,占调查总数74.17%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基本保障(福利、安全)力度一般;超过调查总数75%的学生倾向于给予相关证书和优先评优机会的激励方式,对交通费、餐费进行补贴的补贴方式;占调查总数51.25%的学生认为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之前必须提前培训志愿者。由此可知,活动方应增强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的基本保障力度,并对激励方式和补贴方式进行完善,做到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推进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四)继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
  根据数据显示,占调查总数92.92%的学生表示愿意继续在参加过社区志愿服务之后继续参与。广东培正学院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学生对于社区志愿服务抱有极大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尽管社区志愿服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志愿精神依旧促使着学生继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无论是对社会的奉献还是对个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意义,鼓励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三、存在问题
  (一)高校对大学生志愿精神缺乏培育意识且支持力度小
  调查中52.08%的学生认为社区志愿服务现状主要问题是志愿精神的缺失。民办高校对社区志愿服务这方面缺乏严格组织管理,没有重视培养高校学生的志愿服务的态度,以至于高校生缺乏对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注重走形式和流程。即使每一次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都来源于共青团组织或通过团组织上报活动项目和所花的费用,但在资金上资助少,安全上保障少等等。学校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力度小,极大影响了高校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的持久性和深远性。
  (二)高校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缺乏专门部门管理
  64.17%的学生是通过自己的社团或组织中了解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高校社区志愿服务大部分是在校院团委或系发动下形成的社区志愿服务、学校各类社团包括志愿实践社团和非志愿实践社团下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班级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具有临时性,缺乏专业部门管理,内部组织和管理较为松散,缺乏相应地服务培训项目,导致社区志愿服务并没有达到所要的效果,反而让有意愿的同学在此次社区志愿服务中丧失了热情。
  (三)高校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能力偏低且缺乏激励机制
  第一,54.17%的学生认为社区志愿服务内容单一,多以养老和小孩教育这一方面,民办高校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但在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较弱。长期在校园里,与外面的社会较少接触,而在社区志愿服务需要的是实干能力的,对于有些家庭环境好、独生子女的他们可能难以完成,并未达到想要的效果。   第二,高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社区志愿服务机制有待改善与提高。据调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高校生认为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以促进高校生参与的热情,除此以外,社团和组织在完成社区志愿服务之后,缺少对个人的激励机制,同时,缺乏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标准,这会影响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志愿活动的支持力度,增强大学生的志愿意识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社区居民对高校学生的志愿服务项目的信任度较低、了解度较低、参与度不高等现象,造成社区居民对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合法性及认可度不高。加大民办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让社区居民意识到政府、社会无法为社区提供的服务需由高校学生志愿者来提供,因而加大对志愿活动的支持,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资源共享、社区共建。高校学生的志愿活动在被学校、社会、社区居民的认可下,树立参与志愿服务的自信心亦增强了志愿意识。
  (二)建立健全的参与机制,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
  首先,民办高校需建立健全参与机制,对高校内各个志愿服务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科学地管理。建立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与社会的志愿组织结对,学习社会志愿组织的管理运行机制。在社区建立固定的志愿服务基地,将社区民众的需求与志愿服务很好地结合,确保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另外,学校也可以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结对的社会志愿组织参与到社区工作中,学习专业技能,并传播到学校组织中来,指导开展更加切合社区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服务社区的积极性
  民办高校学生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的次数较少,参与的积极性较低。高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建立档案,使他们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效记录,还可为其他一系列鼓励政策做依据例如优先就业、出国深造的推荐信等。其次,对于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补偿和奖励,如志愿活动时长、思政学分、实习证明等。此外,通过建立档案对参与志愿服务时间较长且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以此激发高校学生的服务社区的热情,增强学生对社区志愿活动的认同感。
  (四)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
  从调查问卷数据可知,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之前接受专业培训的并不多,存在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因此,高校应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同学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志愿服务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进行专业化培训,从而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其次,民办高校内对于相同性质的志愿服务组织例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各学院的志愿实践部、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在交流沟通中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共同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并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队伍逐渐发展壮大,高校大学生作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学校和社会应加大对高校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志愿者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参与机制和奖励机制,激发高校学生的志愿熱情,给予学生志愿者更强的自信心。民办高校学生应该端正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努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及服务能力。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与个人特长满足社区服务的需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努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参考文献
  [1] 吕子月,邵彩玲.高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19(06):33-34.
  [2] 安慧影,邵彩玲.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63-165.
  [3] 曹禹,胡留杰,潘青,安海松.张家港市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30):202.
  [4] 范黎惠,赵守飞.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动机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8,20(03):81-84.
  [5] 张国臣.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与创新[J].高校辅导员,2016(06):46-48.
  [6] 祝文文,付帅,蔡宛耘,韩耀亭,沈佳琦.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多方合作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13):61-62+71.
  基金项目:文章为广东培正学院科研一般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pzxk1920c0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17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