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块链技术与图书馆版权调查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图书馆;区块链;版权
  摘 要:在已往技术条件下,图书馆版权调查工作存在信息不透明、程序复杂、成本高等弊端,而在区块链技术背景下,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解决。图书馆应适时将区块链技术引入版权调查活动,积极研究和推广适用的版权调查模型,同时注重培养区块链技术背景下的复合型版权管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4-0080-03
   图书馆数字版权问题的根源是技术创新背景下作品传播与利用方式、强度和频率的改变,进而对版权利益关系的平衡形成冲击。然而,日新月异的技术也为解决图书馆数字版权问题不断提供新的思路与新的手段,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必将有助于版权矛盾的化解,促进权利人、图书馆、用户之间版权利益关系的再平衡。所谓区块链,是指由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等计算机技术构成的新型应用模型,是多种技术有机结合的应用体系[1]。区块链技术具有重要的版权管理功能,对解决图书馆数字版权问题将起到多方面的正向功能与作用,尤其是能消解图书馆开展版权调查工作的复杂性,降低版权调查成——提高版权调查的质量和效率。
  1 图书馆开展版权调查工作的版权法律难题
   图书馆是一个自适应组织,能够根据外部条件(主要是用户需求)的变化对工作宗旨、任务、目标做出自主调整,以便既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继续履行社会职能,又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加稳固的社会基础和政策支持。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新的技术、经济、科技与社会变革,图书馆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逐步开展了许多新的服务项目和基础业务活动,如慕课服务、链接服务、嵌入服务、实时咨询、信息共享、网络视频服务、游戏服务、3D打印服务等。这些服务和基础业务几乎都涉及数字版权问题,受到版权法律的制约。其原因在于图书馆在新技术背景下的服务和基础业务大都需要对版权作品进行数字化收集、加工、存储和传播,而按照版权法原理,除非符合版权限制条件,图书馆对他人版权作品的数字化利用必须取得权利人本人的授权,或者通过版权代理公司、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等取得授权。如果图书馆数字化利用他人作品的行为不符合版权限制条件,又未事先取得授权,那么就会构成侵权,就可能面临权利人的指控和索赔,承担侵权法律责任。
   通常而言,图书馆的技术水平越高,服务和基础业务项目越多,涉及范围越广,相关的版权关系就越复杂,版权问题就越棘手,侵权责任风险也就越大。为此,图书馆必须开展规范化、科学化的版权调查工作。版权调查就是图书馆根据服务和基础业务建设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弄清拟使用作品的版权状态(权利人身份、作品类型、作品保护期、许可和转让、授权条件等),以便为版权管理提供翔实的依据和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版权调查已经成为数字技术与网络条件下图书馆开展服务和基础业务建设不可忽视的前置性重要工作。
   在已往技术条件下,圖书馆开展版权调查并非易事,其原因在于:一是许多作品属于“孤儿作品”,权利主体不明。另有一些作品的权利主体虽然已明确,但图书馆却无法与其权利主体或者权利继受主体取得联系,无从开展授权谈判。二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条件下,版权管理信息与载体容易分离,易被篡改,且不留痕迹,作品显示的权利主体信息可能并非真正的权利主体。三是图书馆虽然可以通过出版社、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版权登记机构等组织获取版权信息,但是这些组织对信息采取中心化管理,透明度不高,而且获取信息的程序相对复杂,成本较大。另外,中心化的版权信息管理组织掌握的作品数量和类型也往往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图书馆对海量作品开展版权调查的需求。
  2 区块链技术下图书馆版权调查工作的特点
   准确和完整的版权信息是图书馆开展版权调查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已往技术条件和中心化的版权信息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处于信息非对称的地位,不仅获得的版权管理信息的可信度存疑,而且即便是版权管理信息真实可靠,也存在着“孤儿作品”造成的权利主体“失联”的问题,这使版权调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甚至是风险性。“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突出的技术特征,类似于一个分布式账本系统,全链各节点处于扁平拓朴结构环境中,地位平等,共同记账、共同维护、共同监督,建立起“共识机制”。在这种技术条件下,作品从创作到确权,直至超过版权保护期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都得到所有节点的同步记录、保存和查证,难以被篡改和伪造,透明度高、可信度高、真实性高。也就是说,在区块链技术条件下,“人的信任被机器的信任取代”,用数学算法和加密手段保证了信息的公信力。或者说,“信任”是区块链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区块链是信任的机器[2]。因此,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版权调查工作中的应用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图书馆获得的版权信息的确定性,为后续的版权管理活动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
   在已往技术条件和中心化版权管理模式下,图书馆版权调查是一个工作量大又颇费周折的艰巨任务。例如,如果是图书馆自己从事版权调查,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了解版权信息的真实性,寻找并确认真正的权利主体,但是,许多版权调查活动从何处入手并无头絮,这种复杂性尤其体现在权利主体较多、作品类型复杂和作品数量较大的情况之下。例如,对于多媒体作品的版权调查就是如此,此类作品是一种“作品集”,由文字作品、美术作品、戏剧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软件作品等不同类型的作品组成,而这些作品又涉及不同的权利主体,其本身也可能是通过“二次创作”或者“N次创作”活动得来,因此就可能涉及更多的权利主体,权利关系之复杂、多样、重叠可想而知,图书馆要厘清廓明是相当困难的。假如图书馆漏掉任何一个权利人,都有可能存在侵权隐患。又如,图书馆通过版权保护中心、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等中心化组织开展版权调查,也要经过审请、批准等程序,而且并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在区块链技术下,版权管理信息在全链节点都能得到直观展示,而且可以回溯查证,从而解构了复杂的版权调查程序。    在已往技术与中心化的版权管理模式中,图书馆开展的版权调查还是一项高成本的工作,这是制约版权调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据报道,由于无法解决“孤儿作品”版权调查所需的巨额费用,欧洲许多数字化项目存在突出的“资源黑洞”问题[3]。而在区块链技术条件下,版权清理的成本会明显下降。一方面,确权本身的成本降低。例如,Blockai公司推出的区块链版权登记费用只有0.4美元左右,利用侧链注册成本会更低,确权程序可以瞬间完成[4]。另一方面,版权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图书馆可以即时查证、即时获取,省去申请、审批等环节。此外,不同先进技术的叠加效应在版权调查中也得到彰显。例如,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更便利、更准确地解决佚名、笔名、假名等作品和“孤儿作品”的权利主体的认定问题。
  图书馆向全社会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服务,对作品的利用具有“海量化”的特征,此外,在数字技术与网络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作品以“碎片化”“细屑化”的方式存在,加之版权管理信息不明或缺失,加重了图书馆开展版权调查的负担,如何在作品的海量化、碎片化与图书馆版权调查之间找到平衡点一直是图书馆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在区块链技术条件下,图书馆高效率的海量化、碎片化的版权调查有可能实现。一方面,任何作品(包括以“碎片化”“细屑化”方式存在的作品)从其创作立意、实施创作、许可转让等所有信息都被完整和准确地记录下来;另一方面,所有作品,无论其类型和表现形式,在确权后都被赋予“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简称DCI),不可篡改,易于辨识。对于原创作品的后续利用行为(包括修改、改编等)也将被区块链实时记录,不仅原作者的贡献不会被埋没,而且演绎创作者的贡献也会得到肯定,这为图书馆针对“集合作品”(特别是多媒体作品)的版权调查提供了便利。
  3 区块链技术下图书馆开展版权调查工作的思考
  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图书馆版权管理的观念、模式和机制的变革,促进图书馆领域的版权生态建设。区块链技术是价值互联网的一项重大技术创新,应用领域广泛,势必引起图书馆界的密切关注和对其实践的持续升温。《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年图书馆版》将区块链列为未来图书馆技术规划与决策的网络关键技术之一[5]。目前,美国、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的图书馆界都在针对区块链应用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证探索,在此过程中,区块链技术的版权管理价值和版权管理功能正在逐步受到重视。据悉,在部分国家,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版权管理(包括在版权调查)中的应用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区块链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正迎来重要的政策机遇期,图书馆界应紧跟技术创新步伐,树立区块链思维,把这项技术尽早引入图书馆工作,并向版权管理领域延伸。一方面,图书馆界要强化对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版权管理中的领导、组织、规划,制订路线图,搞好顶层设计,避免盲目性和无序性。另一方面,图书馆界要加强与技术研发部門、政策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开展合作攻关,争取在技术、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得到支持。
   较之于已往的版权管理技术,区块链技术在版权管理方面的功能的确更加全面,更加安全,更具有防范与化解版权矛盾、平衡版权利益关系的价值。尽管如此,同已往版权管理技术一样,区块链技术并非完美,并不能解决图书馆服务和基础业务中遇到的所有版权问题。相反,鉴于技术的局限性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如果图书馆不能科学合理地应用区块链技术,将会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版权管理的目的,还会使图书馆面临更大的版权挑战与侵权责任风险。因此,图书馆界要正确认识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对版权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不断熟悉和掌握这项技术的版权管理特点和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特别是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版权管理适用场景的研究与实践,建立针对图书馆的更具实用性、有效性的应用模型。需要强调的是,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图书馆版权管理活动,并不是要抛弃已往的版权管理技术,因为不同技术之间往往具有互补性,图书馆界要努力把区块链技术同其他版权管理技术相结合,尤其是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发挥不同技术在版权管理中的叠加效应。
   技术的先进性只是影响图书馆版权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技术要靠人才掌握和运用,技术越先进,图书馆就越需要与技术应用相配套的人才。在我国图书馆界,一些图书馆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版权问题,有的图书馆被诉侵权甚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的版权管理人才,尤其是缺少既掌握版权法知识,具有版权管理实务经验,又掌握并能科学、熟练运用版权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有学者认为,区块链技术与版权管理具有适配性,其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区块链版权管理价值的发挥需要能够驾驭这项新技术的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素养的专门人才[6]。在区块链技术被图书馆界热捧的背景下,在图书馆版权管理对区块链技术需求旺盛的情势下,图书馆要注重研究人才素质对这项技术的支撑能力,并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开展专业化的队伍建设,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邹均,于斌,庄鹏,等.区块链核心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9.
  [2] 任仲文.区块链领导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5.
  [3] 秦珂.我国图书馆对“孤儿作品”利用中的版权问题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4(1):55-58.
  [4] 张忠林,王玲.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场景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8(6):110-112.
  [5] 赵艳,魏蕊,高秦玲,等.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年图书馆版[J].图书情报工作,2018(3):114-152.
  [6] 王桥.区块链能否助推版权保护与版权交易[J].清华管理评论,2018(12):62-67.
  (编校:崔 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43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