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六师五家渠市产城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产业是城镇建设的基础,城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城融合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挥特殊作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城镇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和功能完善。
  关键词:产城 融合 发展 思考
  中图分类号:E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6-00-01
  一、加强设施建设,为产城融合提供基础
  1.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路网布局,加快推进园区及市区道路、青湖经济开发区综合枢纽客运站建设;推进“智能公交”建设,实现智慧交通服务“一点通”、公共出行支付“一卡通”;改善团场(镇)通连公路通勤条件,加快连队道路硬化。
  2.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健康有序发展
  牢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完善房地产供给结构,改进落户条件和服务,提升住宅小区综合配套服务水平,打造2个以上星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
  3.加强生态园林建设,提升城镇面貌
  加大公园、绿道绿廊等建设力度,实现“一路一景”“一街一情”;建设下沉式绿地公园,提升城镇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
  4.加强团场(镇)、连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完善团场(镇)、连队的道路、供排水、供热、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进团场(镇)、连队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城镇环境。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推动团场(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连队延伸,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加强交通建设,为产城融合提供便捷
  六师五家渠市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石”城市群的一员,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要着力构建结构合理、联通周边、通达连队、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全面融入乌昌半小时经济圈
  加快推进乌五公路、马桥镇和大东沟至东莫索湾扩建项目,积极推进乌五高速、乌鲁木齐—五家渠城际轨道交通纳入省级规划并组织实施。
  2.主动参与“一带一路”交通枢纽中心建设
  以“十字”型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配合推进乌鲁木齐—五家渠—北屯、准东—五家渠—克拉玛依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建设103团、北塔山牧场通用机场和神信铁路专用线二期项目。
  三、加强社会建设,为产城融合提供服务
  1.参与建设文化科教中心
  1.1加快推进“一城三馆一园”等文化产业项目落地,加大兵团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介力度。围绕增进“五个认同”,大力实施文化援疆工程,打造一批反映兵团文化的精品力作;打造立足新疆、辐射中亚的中华文化传播高地、文化产业创新基地和文化旅游集散地,以此促进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1.2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作用,着力打造亮剑之师。加快构建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计划地对文化设施进行投资和建设,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中心、团史陈列馆、基层文化站的功能和作用。挖掘打造屯垦文化、将军文化等知名文化品牌,增添旅游的文化底蕴。
  2.参与建设医疗养老中心
  引进社会资本,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和体育服务产业,主动承接乌昌地区的医疗、养老、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功能。
  3.参与建设兵团重要教育基地
  加大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依托五家渠职业技术学校,打造兵团一流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引进区内外教育资源,把五家渠打造成为兵团重要的教育基地。
  四、加强全域旅游 为产城融合提供活力
  1.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借助自治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东风,形成师市大旅游大区域的格局。重点形成三条旅游线路:一是以郁金香、荷花、兰花、葡萄采摘为主要产品的绿色生态观光型旅游线路;二是以“亮剑”文化、军垦精神为魂的军垦历史文化红色旅游线路;三是以金色沙漠、高山湖泊、自驾骑行为目的的体验型旅游线路。
  2.全力抓好旅游经济
  加强青格达湖景区等景点建设,提高旅游接待水平,打造新疆旅游集散中心。特别是围绕师市区位、资源和文化特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团场对沙漠、冰雪、观光农业、体验、文化旅游等潜力项目的招商推介。
  3.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
  一是把“旅游+”战略转化为“+旅游”措施,通过“文化+旅游”“小镇+旅游”“扶贫+旅游”等系列措施,促进其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推进“大旅游”,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从主要依赖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生态、文化体验、居民等复合型旅游转变,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多层次、多功能、结构优化、具有竞争力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五、加强引人聚才 为产城融合提供保障
  1.以产业引人,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引人聚才
  一是发展产业,吸引集聚人才。以新型工业化为先导,以城镇化为载体,以现代服务业为平台,以特色产业为依托,推进产业集聚,繁荣经济来吸引集聚人口。二是优化人才结构,打造人才高地。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团场连队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三是依托科技创新园区、各类创新型企业集聚高端人才,围绕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2.以环境留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引人聚才
  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创业扶持、投资融资、成果转化等人才服务体系,打造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健全与业绩、能力相适应、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积极拓宽人才创新创业渠道,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希望。
  3.以机制育人,创新体制机制引人聚才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坚持需求导向,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鼓励团场与院校合作,探索“高考定向招生、在校定向培养、回团定向就业”方式,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采取高薪聘用、股权激励、兼职兼薪、特聘顾问等方式,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行业、技术创新领域以及重点开发项目集聚。三是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80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