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宋海军

  【摘  要】论文构建基于工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中国2010-2016年的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结果表明,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国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先大幅上涨,而后增长趋于平缓;年度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结构变化较为平稳;投入能力、转化能力对科技创新能力有着显著正效应;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依赖于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产出能力的提升和互联网发展状况的改善。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工业提高创新能力、发挥工业竞争优势和政府通过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驱动工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internet, and measure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6.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China, which supported by informatization, first improved sharply, and then the improvement tended to be flat;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of the annu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was relatively stable; the input capability and transformation capability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depend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pporting capability and output capability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et development statu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 as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China's industry to improve its innovation capability, give full play to its industri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government to dri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科技创新;改进CRITIC法
  【Keywords】informatization; indust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roved CRITIC method
  【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6-0124-04
  1 引言
  后金融危機时代,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从“去工业化”战略转向“再工业化”战略,力争在制造业领域竞争中重新培育竞争优势,积极推动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的形成。在新格局形成过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主动谋划通过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来更多地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已经对我国工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近年来我国经济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和人口红利的消失造成依赖人力资本投入的传统装备制造业部门工资上升,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政府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布《中国制造2025》,努力探索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的发展之路,抢占制造业领域竞争的制高点。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创新驱动战略以来,中国明确了创新在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引领作用。工业企业能否在未来竞争中形成优势,创新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创新能力的提升将紧密依靠信息化的实现与融合发展。本文基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视角,系统研究信息化管理提升对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2 中国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2.1 确定指标权重
  运用Eviews7统计软件,计算出19项二级指标的权重以及5个一级指标的得分,如表1所示。
  2.2 指标权重分析
  从评价指标的权重可以发现,多数指标权重分布较为均匀,说明建立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进一步分析,规模工业企业数量、企业产能、财政预算支出、技术研究与开发财政预算支出、科学普及参加人数、科技机构数和互联网普及率7个指标的权重大于权重均值,累计达到0.5915。表明这7个指标对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影响最大。可以看到这7项指标集中在一级指标中的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互联网运营状况,由此说明,我国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投入能力、科技转化能力以及互联网运营状况。
  在指标体系中,对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贡献度最大的是技术研究与开发财政预算支出,权重为0.1672。随着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政府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导力量,而技术研究与开发财政预算支出作为政府主导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决定了技术研究与开发财政预算支出成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最大权重。
  从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5个一级指标得分来看,支撑能力、转化能力、产出能力和互联网4项指标得分较为均衡,而投入能力得分很高,达到0.3047。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投入,投入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助手,但这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投入水平的依赖程度很高。
  2.3 创新能力计量
  中国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如表2所示。
  2010-2016年中国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分波动趋势如图1所示。
  2.4 创新能力计量结果分析
  综上,总体上中国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0.0166上升到2016年的0.8865,提高了53.4倍,发展速度非常显著。但从7年间的具体情况来看,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不一,大体呈现出逐年放缓的趋势。2010-2011提升速度为844.58%,而2015-2016提升速度降为7.82%,降速异常明显。
  从5个一级指标对创新能力的贡献程度分析发现,2010-2016年7年间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互联网运营状况对科技创新能力的贡献度大体保持在19%、29%、24%、14%和14%的水平,每一年度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结构变化较为平稳,变化幅度不大。从7年间各个一级指标计量值来看,排名前三的是技术研究与开发财政预算支出、科技机构数和科学普及参加人数。从而可以看到我国工业企业科技化发展对国家技术研发支出、科研深入化、科学普及化的需求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到二级指标,2015-2016年中国工业企业总产值得分提高了26.58%,人均纯收入得分提高了17.95%,说明科技进步真正给普通民众带来了收益;但技术研究与开发财政预算支出、科技机构数得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下降趋势,这也成为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
  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是在进行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时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支撑条件,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根据表2可知,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在整体上处于增长趋势,但是增长速度呈现出明显放缓态势,已经从2012年近一倍的增速降为9%。
  从投入能力来看,2014年投入能力计量值最高,2015年投入能力计量值下降了12.4%,但年度创新能力计量值反而提高了13.25%。可以看出,虽然科技创新投入能力权重最高,年度贡献维持在29%的水平,但是投入能力变动与创新能力变动之间没有必然的一致关系,说明仅仅依靠改变创新投入来改变创新能力并不一定能够实现。
  从转化能力来看,其反映的是由投入到产出的质变环节。相对于其他2项指标,人均教育消费支出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2项指标计量值明显偏低,这反映出居民在教育观念上的不足和社会整体对于人才培养上的缺失。
  从产出能力来看,从总产值计量值来看,增长较为平稳。专利申请授权数和高等院校发表科技论文也是考察创新产出的重要参数。从表2中看出,科技产出能力对科技创新能力得分的年度贡献值大约只有14%,为5项指标中最低。
  3 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不同的评价指标均对中国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针对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①在影响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5大因子中,支撑能力、产出能力与互联网发展状况对科技创新能力的贡献度均低于20%。如果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就必须加大互联网发展环境、产出与支撑能力建设力度,提高科技投入水平,改善科技创新能力的贡献结构。
  ②科技创新应作为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应具备合理的科技创新鼓励与支持机制。首先,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政策配套上应大力支持,给予创新以政策红利;其次,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再次,经济发展要特别重视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最后,面对科技机构数得分逐年下降的趋势,我国也应集中国内具有优势的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和发展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③我国应从自身资源条件与经济实力出发,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创新效率为目标,适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技术研究与开发财政预算支出力度,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等方式共同提高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适度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技投入转化率,节约技术创新成本。切忌片面增加资源投入而提高创新效率,这种模式也会随着资源匮乏而被淘汰。尤其在当今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更要通过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技术开发以及加快技术、人才引进步伐等方式提高工业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而不是片面地增加创新投入。
  【参考文献】
  【1】ROMER P 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S71-S102.
  【2】张立军,张潇.基于改进CRITIC法的加权聚类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5(22):65-68.
  【3】齐秀辉,武志勇.创新驱动视角下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动态综合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1):114-119.
  【4】范德成,蔡文科.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绩效分析——基于熵值和TOPSIS法物元评判模型[J].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0):109-116.
  【5】吕薇.新时代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论纲[J].改革,2018(02):20-30.
  【6】劉志彪.从后发到先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J].产业经济研究,2011(04):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90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