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环境下生态管理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生态管理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多学科交叉的关系管理理论体系。在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中较为常见的阅读环境问题、资源整合问题及组织结构问题等都可以依据该理论进行改革和优化。文章简要分析了生态管理理论的沿革及其在图书馆管理重要环节中的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9-0036-0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网络环境;生态管理
  生态管理集管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于一身,属于交叉性学科,其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能够革新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发挥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协助图书馆营造多元化、个性化和立体化的阅读环境,高度集中资源、环境和人力优势,打造生态型服务空间。
  1 生态管理的引入及应用价值
  1.1 生态管理
  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提出了“生态学”的初步概念,并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生态学主要强调个体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和互动,经过不断的演化和发展,生态学逐步被其他学科所应用,形成了一些交叉性学科,如生态文学、生态美学等。1988年,《公园和野生地的生态系统管理》一书出版,详细描述了生态系统管理学,该学科以此为标志正式诞生。从表层来看,生态代表的是生命自我发展和良性循环的生存状态。生态管理学基于生态管理,强调生命与自然界的系统关联,包含人对自然界的内在反省,体现出很强的人文关怀。将生态管理引入图书馆的管理之中,主要是利用其先进的理念管理各方面因素的关联,将管理过程设为重点环节,创设新的管理模式,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凸显内外部因素结合对图书馆总体读者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1.2 生态管理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价值
  从功能性上分析,公共图书馆是具备社会教育职能的公众性场所;从资源角度分析,公共图书馆是储存大量知识资源的建筑实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形式和教育方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读者服务和资源储存等方面呈现出多维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的特征。就图书馆的内部系统而言,资源管理、组织关系、服务架构等都需要在不断的协调中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从综合角度分析,公共圖书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因此,利用生态管理理念打造绿色人文环境是实现高质量阅读环境构建的有效途径。以生态管理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阅读环境构建能够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势,保持生态优势,实现读者、资源、服务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2 影响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的主要因素
  2.1 环境因素
  在区位优势上,公共图书馆应坐落在交通便利、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最大限度地保障读者获取阅读服务的便捷性。我国大型公共图书馆的区位选择较为合理,但对于中小型城市而言,一些图书馆的选址则不够合理,往往为了注重自然环境或突出地域特色而导致交通不便,影响服务效能。在建筑形式上,很多图书馆为了突出知识的神圣性而将图书馆的外观设计得过于庄严、肃穆,但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实用性不强,功能性区分不明显,导致读者长期处于单调的阅读环境中。
  2.2 技术和资金因素
  从传统纸质环境到当前的网络环境,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从单一的纸质资源向多媒体或全媒体资源转变,馆藏资源量成倍增长,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自身的技术革新与人才引进力度。当前,很多中小型图书馆不注重先进技术的使用与革新,导致馆藏资源结构失衡,资源库中存在大量重复、缺失或失真资源,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当前,国际上大型图书馆已经引入大数据、云技术等高精尖技术,用以实现文献传递等业务的智能化处理,还能全面收集读者的阅读喜好资料,并自动推送相关知识服务。
  2.3 管理因素
  图书馆生态管理的核心在于发挥管控主体的管理效能,在内部充分调动各方因素的积极性,在外疏通和引导读者积极配合。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到馆人数和网络访问量逐年增大,用户的需求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要想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就需要及时调整内部管理模式,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馆员培训等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网络环境下的读者阅读服务过程的关键是注重人的需求,仅仅考虑文献资源建设和馆藏规模等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图书馆的服务需求。
  3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模式的构建
  3.1 以读者为中心与生态管理相融合
  生态管理的特征是生命机体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健康互动和良性循环,使自身保持良好的发展和循环,充分体现生命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图书馆的管理中,生态管理学表现为读者、管理及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充分展现人文关怀精神。以读者为中心与生态管理相融合的重点在于协调好读者与图书馆馆藏之间的关系,协调好阅览室阅读环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现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逐步向电子资源和数字化阅读终端转化,因此,图书馆应做好信息资源建设及生态管理工作。在处理读者与阅览室之间的关系时,图书馆应以生态管理理念为基础,通过内部装饰或布置营造浓郁的阅读气氛,充分体现人文情怀。
  3.2 生态设计与动态互动
  图书馆的生态管理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涉及多个部门的配合,如情报部门、采购部门、门禁部门等,这些环节都需要进行生态化设计的介入才能最终形成可行的管理模式。而生态设计则会涉及时间、空间、物质、信息、能量等几个核心要素,这些要素的结合形成“图书馆生态链”,即一个有机的整体。图书馆的生态管理也需要动态更新,通过馆际之间的交流或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获取更多的改进意见,并以此为目标进行生态管理的应用优化。
  4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应用策略
  4.1 信息资源建设的生态管理   随着国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升,公共图书馆拥有了海量的馆藏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以云计算、云储存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了极大便利,图书馆由以往信息的存储者逐步转变为信息的生产者、整合者、传播者和利用者。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的服务中枢,基础工作是做好资源建设,保障图书馆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技术型的信息服务建设核心是人才,外在因素是资金,因此,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必要的激励机制吸纳人才,购置相匹配的技术设备,为馆藏资源的信息采集、整合及利用等环节提供基础支持,而资金则需要中央及地方财政的支持。此外,图书馆除了积极吸纳人才,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建设信息技术中心或信息共享平台,借助知识资源获取技术,实现双方或多方的共赢。
  4.2 人文环境的生态管理
  公共图书馆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管理,就必须通过基础的调查或调研手段了解读者的需求,并用以掌控管理模式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影响因素,保证生态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目前,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以人文理念为管理价值核心,强调以和谐互动和互联互通为各方矛盾的化解要点。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引入生态学知识,多开展生态学讲座,提升馆员与读者的生态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情境,共同营造舒适、典雅的阅读空间。在具体的细节布置上,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重要作用,摆放可以降温、降噪、清新空气的君子兰或绿萝,营造典雅、安静的阅读氛围,让读者时刻感受绿意与生机,享受温馨愉悦的阅读环境。
  4.3 运营与维护能力的生态管理
  图书馆利用生态管理手段的目的是通过改变馆员的管理理念,进而慢慢改变馆员的行为方式,最终实现整体管理效益的提升。为此,图书馆要引导馆员积极学习生态管理知识体系,将生态管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注重细节对整体的影响;制订合理的生态管理实施方案,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优势,营造图书馆良好的运维环境,保障阅读服务的个性化、健康化,同时保证读者阅读的增值性。奖惩制度同样能被运用到生态管理中来,图书馆通过设置各个环节的奖惩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激发馆员的服务热情,鼓励馆员学习相关理念,规范自身行为,同时也鼓励读者参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建设多方面的信息沟通平台,提升图书馆的运维水平。
  4.4 生态管理的应用优化
  公共图书馆生态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管理、螺旋上升的过程,生态管理也需要自我纠错和优化。在保证公共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图书馆生态管理也应从较低的层次向较高的层次发展,最终形成正向反馈的内外部环境,建立良性的生态服务环境。合理地运用生态管理手段能够提升图书馆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馆员可以可以通过适当变化或微调管控机制等形式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对全过程的有效管控,实现阅读服务效能的提升、管理创新和经验积累。公共圖书馆的生态系统优化要立足长远,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规避不良因素干扰,在特定的阶段采取特定的策略,通过综合分析,不断完善、更新和优化已有策略。
  参考文献:
  [1] 白弘臻.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生态管理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9):5-8,17.
  [2] 于丽萍.图书馆空间设计与空间服务研究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2):110-111,114.
  [3] 姚宁.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生态管理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10):66-69.
  [4] 李积君,王凤姣,龚蛟腾.知识生态视角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J].图书馆,2020(7):73-78.
  [5] 钟伟.公共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理念与实践:以广州图书馆新馆为例[J].图书馆,2020(5):93-98.
  (编校:崔 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26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