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辅助性馆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辅助性馆员队伍的建设有利于缓解公共图书馆编制不足和经费紧张的困境,保障图书馆基础性服务的顺利开展。文章简述了辅助性馆员队伍形成的原因,指出了辅助性馆员队伍的管理问题,提出了辅助性馆员队伍管理的措施,以期对图书馆辅助性馆员队伍管理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9-0091-03
  关键词:辅助性馆员;公共图书馆;建设与管理
  1 辅助性馆员队伍形成原因
  辅助性馆员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内的固定编外人员,他们参与相关基础性图书馆服务,有别于书架管理员、保洁员等其他外包人员。近年来,公共图书馆聘用辅助性馆员的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开始使用辅助性馆员承担图书馆的日常事务。辅助性馆员队伍的形成与发展也因此成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辅助性馆员队伍的形成是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的客观需求。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单位编制紧张、人才匮乏这一普遍问题[1],而辅助性馆员队伍的形成缓解了图书馆事业日益发展壮大与服务人员缺失这一矛盾。另一方面,辅助性馆员队伍的形成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辅助性馆员队伍的形成,不仅弥补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员的缺口,还增加了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的流动性与丰富性,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转型。
  2 辅助性馆员队伍管理问题
  随着辅助性馆员队伍日益壮大,公共图书馆对辅助性馆员队伍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同时也暴露出图书馆对辅助性馆员队伍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①人员流动性大。辅助性馆员中青年员工的文化和专业素养普遍较高,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聘用对象,与此相应的是中青年员工的职业诉求往往也更高。因此,当工资薪酬、工作环境以及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与现实情况不匹配时,就会出现人员流失,造成图书馆成本上升,服务持续性也因此受到影响[2]。②岗位培训缺失。新员工入职后图书馆往往没有对其及时进行系统的岗位职能培训,后续职能培训内容也没有与工作内容同步更新,导致辅助性馆员只能凭借工作经验与个人认知满足和处理读者需求及其他工作。③管理主体不明确。图书馆辅助性馆员的招聘一般交由外包企业或馆内某一部门负责,聘用后的辅助性馆员会根据岗位需求被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但是由于聘用主体和实操部门不一致,容易导致管理主体模糊,出现管理重叠或空白,也使辅助性员工无法确认自身的管理责任人,从而产生疑惑。④管理制度不完善。辅助性馆员与在编馆员负责的工作内容不同,因此对二者的管理也应有所区别,但当前管理主体往往将原有的、已成体系的管理制度应用于辅助性馆员管理,导致辅助性馆员管理制度缺失。⑤日常考核缺失。当前,图书馆缺乏对辅助性馆员的日常考核,也未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可能导致辅助性馆员在提供读者咨询、资源导览等服务时出现失误,进而误导读者,甚至损害图书馆的形象。
  3 辅助性馆员队伍管理措施
  以广州图书馆为例,目前该馆拥有一支由41人组成的辅助性馆员队伍,承担着读者咨询、资源导览、业务办理、活动辅导等多项工作,在工作中逐渐暴露出一些管理问题。因此,该馆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制度体系,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管理要求的辅助性馆员队伍建设与管理模式。
  3.1 调整人员结构
  广州图书馆根据自身业务需求不断调整人员结构,建立了一支文化素养高、服务能力强的年轻化、示范性辅助馆员队伍。服务队伍由41名辅助性馆员组成,其中总馆28人,分馆13人,男女比例为4︰5;辅助性馆員均为本科学历,学科分布广泛,包括语言类、管理类、教育类、艺术类等多专业背景;年龄在20~40岁之间,具有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特点,为图书馆增添了活力,详见图1。
  3.2 制定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辅助性馆员队伍管理制度,不仅对辅助性馆员队伍具有导向与规范作用,也是图书馆形成示范性馆员队伍的关键所在。因此,广州图书馆一方面应明确划分辅助性馆员队伍的管理主体,合理进行管理责任的分权与授权,避免出现管理重复或空白;另一方面应根据辅助性馆员队伍的特征,按照岗位培训、职能划分、能力考核、管理规范等要求,分别制定具体、清晰的管理标准和制度,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人员管理体系。
  3.3 完善培训机制
  对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进行梳理和明确是图书馆对辅助性馆员开展岗位培训的基础。管理主体将辅助性馆员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文字性材料,并据此制定相关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3],同时依据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的变化不断补充和完善培训内容,使每一个辅助性馆员都能及时、快速地获取培训信息。完善的培训机制可有效降低因人员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
  3.4 定期考核工作
  图书馆定期考核辅助性馆员的工作不仅可以全面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还可发现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便于及时改进。广州图书馆定期进行月度或季度等业务考核,采用抽查或普查的方式对辅助性馆员的服务态度、业务办理、设备使用等情况进行评测,以此检测辅助性馆员的全面业务能力,及时对辅助性馆员的业务短板进行培训与矫正。科学的考核机制能够有效提升辅助性馆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业务能力。
  4 辅助性馆员队伍管理的实践成果
  4.1 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经过不断的管理实践,广州图书馆初步形成了以聘用方(外包单位)为管理主体,实操部门为需求主体的辅助性馆员队伍管理模式。在该管理模式中,实操部门与管理主体直接进行沟通,向管理主体提交用工需求和培训内容,管理主体负责招聘辅助性馆员,并按照部门职能要求进行岗前培训后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岗位实践后,由管理主体对新馆员进行工作考核,考核通过即可正式上岗就职,如未通过则由管理主体再次对其进行培训。辅助性馆员在工作中若出现工作内容调整或变更,实操部门可向管理主体提交新的培训内容,由管理主体对辅助性馆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该管理模式可清晰划分管理主体与实操部门各自的权责,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实现管理的有效对接,形成良性循环的管理链条。
  4.2 管理制度逐渐完善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图书馆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广州图书馆对已有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补充和完善了辅助性馆员的培训、考核等条例,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该制度体系主要由岗位培训、职能考核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组成,并以管理制度为标准和要求,分别细化了辅助性馆员队伍的岗位划分、操作指南、培训计划、工作标准、考核制度等,为今后培养和发展辅助性馆员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详见表1。
  4.3 示范性服务队伍建立
  广州图书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科学化管理模式,建立了一支示范性辅助馆员服务队伍。该服务队伍具有年轻化、高学历、多语种、标准化等特点,不仅可以承担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工作,同时还能够辅助图书馆开展各项读者活动。由此可见,示范性服务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实践经验,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公共图书馆辅助性馆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5 结语
  综上所述,辅助性馆员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进一步细化辅助性馆员管理权责,形成科学高效的辅助性馆员管理模式,建立一支示范性、标准化的辅助性馆员服务队伍,亟须公共图书馆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明侠.新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健康发展的路径探析: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视角[J].理论导刊,2014(10):79-81.
  [2] 陈俊翘,诸葛列炜.新公共管理影响下的国外公共图书馆总体外包研究:以美英日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3(1):52-58.
  [3] 张薇.高校图书馆临时工作人员管理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5):147-148.
  (编校:徐黎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26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