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大数据环境刍议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开放与共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已经存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也面临着服务机制及方式的革新,借助大数据平台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开放的知识服务。文章由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切入,分析了图书馆知识服务开放与共享的几种模式,并且针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多元化服务、保障机制和市场化导向三个方面分析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9-0075-03
  关键词:知识服务;运行模式;大数据市场化;多元化服务
  1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自2009年以来,大数据概念受到普遍关注,至今已成为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大数据属于信息资产,具有多样化和高增长率的特点。大数据在结构上比较复杂,不仅包括结构性数据,也包含非结构性、半结构性数据。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非结构性、半结构性数据的体量逐年增加,非结构性数据将在今后发展中占据了大数据的主体地位。在大数据环境下,针对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生成速度更快捷,实效性明显增强,并且数据具有较高价值,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在海量数据中提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此外,信息数据的发送方式、提取方式都比较自由、灵活,但在提取有效数据时往往需经过大量过滤,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难度较大。
  2 知识服务的主要特征
  2.1 知识内容更丰富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是吸引读者进入图书馆的主要因素,传统的服务机制已经难以帮助读者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导致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存在价值。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更加丰富,不仅能使读者获取大量纸质资源,也能提供优质电子资源,进而使读者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在提供知识服务过程中,能够实现对资源内容的深度挖掘,有效分类、整理不同类型的图书资源,进而提高图书资源的价值。
  2.2 服务范围更加广泛
  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知识服务过程中,如果服务水平比较低,读者的阅读兴趣将难以被有效激发。大数据环境中,图书馆可以通过优化知识服务模式,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支撑,使读者在查找信息资源时不需花费太多精力与时间。同时,在提供知识服务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不仅能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还能提供信息推荐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使读者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3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开放与共享发展现状
  从我国发展现状来看,高校图书馆已逐步完善与大数据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清华大学制定了与数据集成、数据挖掘相关的项目;中科院图书馆将一百多家研究所的知识库进行了整合,文献开放共享率能够达到80%。各高校图书馆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并致力于信息情报中心、传播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社会服务中心等相关信息服务建设。在此基础上,高校图书馆逐步建立了信息化、数据化知识服务的基础,同时有助于为高校教育、学生自我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4 大数据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产生的影响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目前,各高校的学术资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并且结构完整,非结构性数据数量不断增长,如信息行为数据、读者个人信息、读者与读者之间以及图书馆和读者之间产生的交互性数据等,这些数据都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机制中的重要资源,能够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与信息一般在自动或半自动状态下生成,以云计算技术为主要依托,促进数据存储、分析、收集、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使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知识服务时获得技术保障。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利用大数据特点形成智力资源,实现知识服务能力的稳步提高。在移动终端、网络社交等新信息发布方式的共同作用下,数据信息量爆发式增长和社会化发展趋势。目前,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数据主要体现出多结构、多媒体、大体量等特点,并在学科交叉、学科分化的作用下,读者对知识的获取提出了实时化、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等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使“信息孤岛”“信息淹没”问题日益突出。在提供知识服务过程中,怎样将问题解决过程融入进去,实现对数据转化的标准化处理,针对复杂数据实施知识密集加工,推动知识的转化、吸收、增值,并妥善保存数据,使资源数据安全得到有效维护,是高校图书馆需重点思考的问题。
  5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开放和共享运行模式
  从资源建设效益与效率的角度出发,大数据环境下知识服务机制的构建一方面可以在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构建开放共享联盟平台。
  首先,以原有的科研设施为基础,实现对设施的有效升级、维护、运行、整合。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网络数字化及知识经济的双重冲击,需要在进行数据存储时确保自身的独特架构,保证数据信息在处理时的快捷、高速、自动化。在此过程中,我國可以借鉴先进国家的大数据开发及共享经验,以高校的公共科研机构文献共享平台为依托,清晰了解不同图书馆在数据资源方面的分布情况与使用情况,通过共享网络促进设施的有效应用,将框架结果视为支持渠道,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采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升级与改造。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发挥云计算技术的作用对信息平台进行重塑,将传统模式下的单机软件逐渐升级为与公共知识平台、社会知识网络相融合的数据存储系统,使分散状态下的知识服务平台和信息数据得到有效结合,形成知识纽带,通过关联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将信息资源充分展示在读者面前,拓展文献知识总量与知识获取方法,实现海量信息的实际分析和科学处理,并进一步挖掘有价值数据。其次,利用大数据构建一个开放的共享平台。在网络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读者对数据资源的实际需求在方式、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数据资源从常规查询服务方式向深层次转变,数据挖掘呈多样化特点。为了满足综合性、全面性的数据信息应用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加强对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实现对硬件设备、网络、数字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分散的学科优势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将数据集中到数据联盟平台中,构建一个集数据查询、存储、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并可根据需求获得信息的开放性、共享性平台。读者无论是在平台内还是在平台外,都能在共享平台中获得资源,资源获取不会受到任何限制。   6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开放与共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1 开放共享规划性不足
  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知识服务过程中对相关内容缺乏足够认识,重建设、轻管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当前发展现状来讲,比较有效的解决措施是相关部门针对科技平台提供一些政策支持和立法保障。此外,平台开放共享政策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受认识偏差和规划水平的影响,大数据平台开放共享的整体进程比较缓慢,且水平较低,对大数据价值发挥和人文关怀的实现造成了不利影响。
  6.2 缺少开放共享制度上的保障
  当前,我国适用大数据环境下知识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存在效率不高、缺乏体系、欠缺权威性等缺点,难以实现知识服务的有效开放共享,也难以对相关公共利益实施全面规划与全面调整,更不能获得法律的有效支持和有效保护。同时,从制度层面来讲,相关政策、法规缺乏全面性,不能以需求为中心制定开放共享保障机制,以致于很多知识数据存在分散、重复、封闭的问题。开放共享平台难以实现数据的互通共享,图书馆知识服务在开放性、共享性上也难以获得相应法律机制的保障。
  6.3 市场意识稍显不足
  图书馆不仅需要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也要使市场主体获得足够的科技发展支撑与技术创新支撑。企业实现创新时,需利用外部知识提升创新能力,在获取外部资源时可以通过图书馆信息平台直接获取。目前,知识服务研究方面的合作系统虽然比较完善,却很难直接为企业、馆外读者提供服务,知识服务能力亟待提升。高校图书馆只有在大数据环境下对服务进行创新,实现对图书馆数据的开放共享,才能使读者获得更为优质的知识服务。
  7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开放和共享策略
  7.1 促进服务模式的多元化
  在大数据环境下,读者的阅读习惯、学习习惯上发生了较大改变,信息在传递时由传统模式向专题化、个性化、社会化、特色化方向转变和延伸,读者服务内容、服务环境、服务条件等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信息服务时需运用全新服务理念和思维模式:在服务理念方面需要革新传统检索模式,将用户视为服务核心,实现对多方资源的挖掘,满足读者不同类型的信息需求,在满足读者显性需求的基础上使其隐性需求得到释放;在服务模式方面改变原来单纯提供馆藏资源的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大体量的馆内外资源。此外,高校图书馆应以用户实际需求为依据,深入分析信息资源价值,促使信息逐步向社会共享学习资源转变。同时,图书馆应积极对服务类型进行拓展,利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为读者提供远程文献检索、线上借阅服务、慕课教育等新型服务项目,吸引读者参与到沟通、交流、互动中。在此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对读者隐性需求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服务方式进行创新,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需求,使图书馆服务模式更加多元化。此外,高校图书馆开放性、共享性平台在构建过程中并不是单一、线性过程,需由多部门参与,实现有效协作互动,促进数据资源的互补,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
  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类型多样,且整体数量比较大,高校的最新科研成果及信息资源的创新性直接决定了其在共享联盟平台中的作用。为了促进信息服务的开放与共享,高校需加强与企业、机构的合作,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开放性、共享性平台的不断发展。通过政府、企业、情报研究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资源的扩充与共享,将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将不同单位的数据资源优势充分展现出来,构建一个高效的开放性、共享性平台。
  7.2 构建有效保障机制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在共享数据资源时,面临着数据结构复杂、存储困难、数据量大等问题。在数据体量达到TB级、PB级的系统中,图书馆面临用户隐私泄露、数据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为了使读者在享受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保证信息安全,我国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首先要科学设置云计算架构中的数据存储结构,在设计功能时需考虑到大数据安全标准,构建统一性知识产权标准体系,而该体系是实现大数据共享与利用的基本前提。其次需确立数据开放性原则。高校图书馆在数据共享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利益纠纷,这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不利,因此我国需对有关数据共享、数据迁移的法律政策进行完善,明确图书馆在实施知识服务开放和共享时应承担的具体责任。再次要对云服务进行客观、科学评估,将最终评估结果作为依据,选出适合的云服务商,提升图书馆在数据共享服务方面的安全级别,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开放共享保障机制,为数据共享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知识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需要重视资源共享机制的完善,并积极宣传开放共享,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形成开放共享意识。高校图书馆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大数据应用和知识服务培训,加强相关内容的普及。最后要构建实用、科学的共享评价体系,保证知识服务的共享性、科学性。高校图书馆可以从服务质量、信息内容、利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考量,不断优化知识服务整体获取环境,充分保障读者获取信息时的公平性。
  7.3 重视市场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的供给、生产、消费资源系统中,知识生产者可以从消费者手中获得需要的信息。在此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会对数据资源信息进行挖掘,从而使读者的知识产品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管理者和服务者会利用大数据体系的特有机制,为知识产品供求双方提供便利,实现周围环境与信息主体之间的交互,促进供应链生态性的实现。在生态系统中,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以市场规律为依据,保证知识服务供给的均衡性,有效避免传统模式下知识服务存在的供求不平衡、垄断等问题。该机制能为大数据市场化提供良好的条件,调动人们在获取知识服务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能使企业或其他组织在使用信息资源时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进而主动投身到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当中,推动图书馆的良性发展与升级转型。
  参考文献:
  [1] 肖洪,赵洪,毋晓霞.基于知识挖掘与协同融合的情报研究方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10):15-19.
  [2] 柳益君,何胜,熊太纯,等.大数据挖掘视角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型、技術和服务[J].现代情报,2017(11):81-86.
  [3] 赵淑媛.浅析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挖掘技术[J].兰台世界,2017(S1):36-37.
  [4] 王凯,孙济庆,李楠.面向学术文献的知识挖掘方法研究[J].现代情报,2017(5):47-51,110.
  [5] 刘海涛,赵卫东.基于知识模式挖掘的流程知识推荐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7(2):396-403.
  (编校:崔 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26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