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地方政府积极引导、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变了农村面貌、助力了脱贫攻坚。但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职能履行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健全乡村旅游市场制度体系、优化乡村旅游规划、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完善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实现乡村旅游永续发展等对策建议,从而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脱贫攻坚任务更重、挑战更大,尤其是给农村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挑战,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攻克农村贫困,乡村旅游在助力农村脱贫攻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探讨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职能定位,在职能发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优化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助力农村脱贫攻坚。
  一、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界定
  结合政府职能主要内容与乡村旅游涵盖面,将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职能概括为以下几个职能:
  (一)政治职能
  政治职能包括运用旅游行业相关法规政策、规章制度、具体措施方案、民主法制等手段,确保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健康。在具体操作层面表现为,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做好各类突发事件的动态监测和预防;提高乡村旅游信息的公开透明性;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保障乡村旅游公平竞争、公平交易等。
  (二)经济职能
  经济职能指运用规划、调控、管理和服务等市场经济手段,对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行为进行调节,弥补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失灵问题。具体包括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引导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鼓励乡村旅游良性发展等。
  (三)文化职能
  乡村旅游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满足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丰富其精神世界。地方政府需充分发挥其文化职能,深入挖掘旅游地的文化,在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时将文化元素贯穿其中,大力宣传独特的旅游文化产品,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
  (四)社会职能
  社会职能指地方政府发挥社会职能,美化亮化旅游目的地乡村环境;旅游权益的维护;景区周边公共交通、道路、道路指示牌、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旅游目的地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等。目的就是为乡村旅游目的地提供便捷的交通和公共服务,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五)生态职能
  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其生态职能,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旅游环境,优化地方产业结构,依法处置“小散乱污”企业,对污水企业进行污水控制的检验与合理排放,大力推广乡村植树绿化工程。与此同时,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
  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地方政府履行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鄉村旅游规划设计不合理,同质化竞争较为普遍
  目前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设计方面差异化程度不高,特色乡村旅游资源挖掘不到位,旅游项目开发水平普遍较低,特色不明显、亮点不突出,盲目模仿跟风,主题同质化严重,旅游项目集中在观赏、采摘、农事体验,具有乡土味道、乡村风貌、文化内涵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较少,导致旅游产品相互竞争,各自经济效益都难以提高,这也是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二)交通不便,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一是交通不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近几年农村公路、乡村道路建设已明显加强,大多数行政村都已通公路,但公路等级较低,路面狭窄,联村公路、道路的硬化、维养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不便游客在各乡村旅游景点间活动。二是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部分村庄加强了环境整治,但多数仅就最基本的外立面粉刷、公厕改造等,水、电、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改善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通讯信号不能做到全覆盖或信号不够强,宽带普及不够,数字电视频道较少,道路标识牌、安全提醒标志等不完善。另外,医疗、住宿、娱乐等公共服务辐射也不完善,不能完全满足食、住、行、购等乡村旅游的基本需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性不强,服务保障水平低
  一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乡村旅游参与者多为当地村民、返乡创业人员,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很少参加乡村旅游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服务水平较低,比如在提供乡村旅游服务时,存在景点解说不具体,无法将景区文化内涵讲准讲透,游客只能在景点走马观花式游览,没有达到良好旅游体验的目的,直接影响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质量。二是乡村旅游管理人员缺乏,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乡村旅游市场呈低小散乱的发展局面。现有部分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对乡村旅游未引起足够重视,对一系列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不能熟练掌握,信息了解不及时,无法高效做好乡村旅游服务保障工作,阻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四)环保意识薄弱,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同步
  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盲目开发现象,忽略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在于保持乡村性,一些传统建筑和古迹被城市化,粗放、掠夺式开发利用乡村旅游资源,超过当地环境承载力负荷,破坏了生态链条,未能正确处理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不符合当前绿色生态旅游发展要求。再有就是乡村旅游经营者为增加短期收益,肆意倾倒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排放污水,直接破坏了乡村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损害了乡村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乃至生态环境的根本利益。
  三、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地方政府政治职能,健全乡村旅游市场制度体系   一是成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改革创新工作,统筹协调城建、交通、电力、卫生等相关部门,加强各主体之间协调合作,推进乡村旅游市场共治,提高乡村旅游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各行政村指派专人与负责乡村旅游的乡镇工作人员联系,落实好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旅游形成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的运行管理模式。二是加强乡村旅游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的市场发展,确保当地乡村旅游业有序竞争,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以及乡村旅游市场平稳运行,并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定期对乡村旅游点和乡村旅游市场进行检查,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二)发挥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优化乡村旅游规划
  一是明确乡村旅游定位,突出其特色。当地政府应根据地理区位、资源优势、市场需求,统筹定位不同地方的特色旅游项目,突出乡村亮点,避免“千村一面”,同质化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名片。二是坚持全局意识,注重区域联合和产业联动。旅游要素多元,涉及到线路规划、景区布局、餐饮住宿、节假日活动、商品营销等吃、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各种元素,且各元素之间是一个相互穿插、相互影响的产业链,这就需要在规划时做到跨景点、跨村庄合作,将旅游线和产业链拉长,并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联动的粘合剂,让当地更多产业因乡村旅游业而发展起来。
  (三)发挥地方政府文化职能,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一是强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服务能力培训,使从业人员文化知识更为丰富,服务水平更趋标准化。乡村旅游在农村地区,从业人员中多数为本地村民,他们对景区内的道路、资源等比较熟悉,但服务技能、综合素质略显不足,需经过培训聘为乡村旅游景点的导游和服务人员,包括从业人员接待、餐饮、销售等方面的服务技能,以及旅游相关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相关政策法规常识等的培训,从而更好地把握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强乡土文化的培训,向从业人员普及乡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提高从业人员对本土风俗、历史、名人传记等的认知度,深刻意识到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而使从业人员在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的同时提高游客满意度。
  (四)发挥地方政府社会职能,完善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一是完善道路交通网建设,构建高铁、汽车客运站、重点旅游景点到乡村旅游景点的旅游交通网络,形成内部成网、路线通畅的交通体系。尤其是要解决各重要景区道路少、窄,大客车通行难、小型车辆会车难的问题,从而提高乡村旅游所在地道路的通达性。二是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水、电、通信、环境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保证乡村旅游景点、民宿等有水有电,确保移动通信全域全覆盖,设置数量合理的垃圾分类箱,设立符合游客需求的公共厕所,结合实际设置游客休憩的公共场所等。三是完善安全保障、应急处置、引导解说等配套服务机制,比如在安全保障方面,成立由专人负责的旅游安全小组,协调派出所对乡村旅游安全工作定时定点的进行重点景区巡查工作,确保景区社会治安稳定。
  (五)发挥地方政府生态职能,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审批管理,坚决杜绝具有生态资源破坏的旅游项目开发,比如禁止拆除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以及房屋,为让游客拥有对乡村基础环境更深刻的体验,可适当增修一些具有乡村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建筑。二是强化乡村旅游环境整治。一方面加大乡村环境监测、预报力度,对景区水污染、空气污染、废弃物等一系列环境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并作出准确预报,提前發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为防止旅游环境卫生遭到破坏,可在相关旅游景点外增设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点,将乡村旅游景点内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降到最低。三是加大乡村文明旅游宣传,促进乡村旅游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旅游项目。可巧用图片、宣传手册、录像材料介绍旅游景区基本情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切实增强游客文明旅游、环境保护的意识,自觉规范旅游行为,不乱丢乱扔垃圾,破坏生态资源。
  (莫申容: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52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