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游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霞

  关键词: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研学游;济宁市图书馆
  摘 要:研学游既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实践、发挥教育功能的全新尝试。文章详细论述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并对济宁市图书馆的研学游实践进行分析,以期為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开展研学游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12-0030-03
   2018年,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正式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开创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也为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游创造了良好环境。研学游活动可由公共图书馆负责提供活动场地和研学课程,由教育部门及相关学校统筹组织,多方协同,全面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对教育、文化、旅游的跨界融合进行重要探索[1]。2017年,“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在曲阜成立,开创了济宁市研学旅游发展的新局面。在此背景下,济宁市图书馆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把握用户研学游需求,挖掘旅游的文化属性,与相关机构开展研学游协作,开启了济宁文旅融合的时代新篇章。
  1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探索开展研学游的SWOT分析
  1.1 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游的优势
  1.1.1 相关政策扶持。当前,研学游已成为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旅游+”发展的重要形态。为推动研学游的规范化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大力支持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游业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要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游的可行性。公共图书馆将研学游与阅读推广、地域文化传承和特色项目建设相结合,为自身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1.1.2 丰富的资源优势。教育部联合十一部委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强调,各地区要依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建立突出乡土乡情、县情市情和省情国情的研学游活动课程体系。同时,公共图书馆具有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数据库资源,可为高质量研学游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2]。例如,广州图书馆在开展广州数字图书馆研学课堂活动过程中,广州数字图书馆的《广州大典》数据库、粤睇粤精彩、荔湾地方文献数据库等各类资源为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1.1.3 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场地、设施设备能够为研学游活动提供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不断创新阅读推广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阅读推广主题活动、讲座展览等,并对其进行合理转化和有效融合,能够为研学游活动提供良好的科研支持和课程资源。此外,许多公共图书馆历史悠久、人文内涵丰富、建筑特色鲜明,具有极强的观光属性和旅游特征,也可成为独特的研学游项目。
  1.2 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游的劣势
   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游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学游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当前,公共图书馆虽然陆续开展了研学游活动,但多以馆情介绍、新书推介为主,形式单一,致使研学游的价值和吸引力不高。究其原因,是公共图书馆对研学游的概念及相关政策认识不透彻,没有清晰的发展定位,研学游活动缺少特色和长期规划。因此,公共图书馆亟须明确研学游目标,同时加大与学校的协作力度,共同开发研学游课程,创新研学游课程模式[3]。二是相关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针对研学游活动的法律法规,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活动过程中若出现意外事故,没有相关法规予以指导和规范,易引起责任纠纷,不利于研学游的良性发展。三是缺乏资金支持和人才保障。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游活动需有充裕的资金支持、人才保障以及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才能有序进行,但当前研学游活动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实践的全新尝试,不但缺少专项经费支持,而且相关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了研学游的发展后劲[4]。
  1.3 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游的机遇
   当前,以文化、阅读和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消费需求成为大众的主流消费习惯,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游,充分适应社会主流消费习惯,不仅可提升旅游项目的内涵与品质,还能为阅读推广和文化传承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公共图书馆积极把握研学游的时代需求,按照“宜融则融”原则,开展包含动手实践、体验图书馆先进设备以及参观展览等多种形式的研学游活动,丰富中小学生在研学游中的积极体验,使其充分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魅力,彰显公共图书馆研学游服务的巨大潜力。在各级政府都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建设研学旅行基地、开展研学游活动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结合学校实际需要,与其互联互通携手打造研学游资源库,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研学游服务,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5]。
  1.4 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游的挑战
   首先是来自社会机构的挑战。尽管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设施设备完善,但缺少良好的研学游市场定位,研学游服务项目单一,市场竞争力有限。目前,提供研学游服务的主体除了公共图书馆,还有专业的研学机构、旅行社和学校的研学基地等。例如,2016年中国青年旅行社成立研学旅行事业部,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小学生提供航空航天、大使馆、军事等十余种主题研学游项目,无论是研学游线路的丰富性,还是研学游服务质量,都远超目前多数公共图书馆所能提供的研学游服务。随着未来研学游发展的不断成熟,品质将成为影响研学游生命力的关键,因此,公共图书馆亟须提升研学游品质和发展层级。其次是来自用户实际需要的挑战。当前,多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研学游服务仅是浅层次观赏、参观等,很少与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阅读兴趣相融合,与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6]。再次是来自管理机制的挑战。当前,公共图书馆的研学游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缺乏职责清晰的研学游管理机制,不仅没有制定规范的研学游活动实施细则及标准,也没有针对馆员制定科学合理的研学游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严重影响研学游活动发挥其应有的成效。   2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游开展实践——以济宁市图书馆为例
  2.1 以协同发展为基础,走上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济宁市高度重视研学游产业发展,出台《济宁市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方案》,全面推行“图书馆+书院”研学游模式,为济宁市图书馆开展研学游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济宁市图书馆建立尼山书院,在乡村、社区开办儒学讲堂,开展“走进尼山书院·弘扬国学经典”、公益国学冬令营等多种活动,为研学游搭建良好平台,尼山书院、国学讲堂等优质研学游品牌借助研学游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为济宁市图书馆研学游项目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
  2.2 以优秀文化为动力,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各国,开创游学先河,“世界儒学中心”撑起济宁研学游高质量发展框架。济宁市图书馆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积极打造“礼敬先师、大学之道、手读《论语》”的优质产品,突破一日研学游模式,开创吟诵《论语》、游学曲阜等多种研学游模式,实现了真实情景与文化体验的充分融合。此外,济宁市图书馆还坚持品质为王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文化旅游内涵,全面探寻研学发展规律,积极打造有深度、高品质的研学游产品,形成具有济宁特色的研学游产品体系。
  2.3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诠释高质量发展新使命
   济宁市图书馆持续巩固在研学游领域的发展优势,始终坚持“用户至上·阅读无限”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研学游服务与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不断完善研学游服务的设施基础。该馆对图书馆空间进行合理改造,重新布局,设置了休闲阅览区、少儿阅读区和自修区,为开展研学游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物理环境;配备了“朗读亭”、超星AI智能机器人、超星少儿学习一体机等智能设备,为研学游创新发展提供了智慧动力。
  2.4 以优势人才为保障,充实高质量发展新力量
   公共图书馆开展高质量研学游服务需有优秀的专业人才作支撑。济宁市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建设研学游专家库,聘请旅游、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专家担任研学游文化使者,有效补充研学游项目中的师资力量,为持续优化研学游服务机制提供智慧支持;高度重视研学游课程建设,依据济宁各县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济宁特色的研学游课程体系,并对研学游课程设置、效果进行督查和评价,推进研学游与中小学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了研学游的全面延伸。
  3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游的展望和建议
  3.1 积极诠释融合发展思维,打破公共图书馆封闭的研学游服务状态
   公共图书馆要想打破研学游资源有限、形式单一的状况,就要加强协作,以服务联动和资源共享为基础,打造功能强大、区域协作的图书馆服务共同体,增强研学游的服务能力。因此,公共图书馆需积极树立开放办馆理念,加大投入,配备专职人员,开发具有创新性和独立知识产权的研学游课程[7];与其他行业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专业研学机构以及景区等开展广泛协作,共同打造优质研学游线路和研学游服务体系,盘活优势资源,拓宽研学游发展渠道。
  3.2 立足资源实际,开发高质量的研学游服务课程
   公共图书馆应明确自身开展研学游的目的和优势,与学校建立高效协同机制,及时了解他们的研学游需求,开发高质量的研学游产品。公共图书馆应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研学游课程为目的,掌握并研判用户的现实需要,发挥自身优势,依据用户的多元诉求,打破单一的展览式、参观式研学游服务形态,开发具有内涵、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研学游课程拳头产品[8],构建完善的研学游服务课程。
  3.3 注重情感体验,构建多维度的研学游评价体系
   公共图书馆在对研学游课程进行评价时,要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实际收获,从而构建多维度研学游评价机制。知识化、趣味化和生活化并重的研学游评价机制能够极大提升用户的实际获得感,因此,公共图书馆在构建研学游评价体系过程中要重视与阅读推广活动、讲座展览的有机融合,及时收集用户反馈意见,调整研学游服务方案,以推动研学游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3.4 挖掘文化内涵,构建有深度的研学游文化产品
   公共图书馆提供研学游服务要精准把脉用户需求,坚持从诠释文化内涵和精神情感出发,打造有社会影响力和优质口碑的研学游品牌活动,同时注重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全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资源全面融合,打造具有省情、市情以及乡土文化气息的研学游课程[9],以图书馆为载体,以阅读为核心,以地方文旅资源为主要内容,塑造研学游服务品牌,实现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
  4 结语
   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游是延伸服务空间、优化服务体验的重要尝试。随着文旅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共图书馆要进一步挖掘馆藏资源,诠释地域文化内涵,夯实研学游课程基础,开发优质研学游课程,打造具有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研学游品牌,充分履行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责,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与阅读推广职能。
  参考文献:
  [1] 白长虹,王红玉.以优势行动价值看待研学旅游[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51-159.
  [2] 张学福.文化旅游背景下的图书馆+民宿的跨界合作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为例[J].公共图书馆,2018(4):53-56.
  [3] 任唤麟,马小桐.培根旅游观及其对研学旅游的启示[J].旅游学刊,2018(9):145-150.
  [4] 高兵.跨界融合:图书馆文创工作的发展新常态[J].图书与情报,2018(2):116-120.
  [5] 金龙.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创新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5):123-128.
  [6] 金铁龙.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书馆中小学生研学服务探索[J].图书馆,2019(8):95-98.
  [7] 陈琦.图书馆+旅游:绍兴图书馆“走读人文绍兴”案例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9):13-15.
  [8] 徐益波,毛婕.打造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宁波样本”:宁波市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实践探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9):10-12.
  [9] 许迎霞,朱江,董晓鹏.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以鞍山市图书馆研学基地课程设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7):109-113.
  (编校:徐黎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86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