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近30年来国内建筑学科在 社区养老领域的研究动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毛秀兰 王松涛 祝莹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增长,作为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的社区养老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用知识图谱跟踪分析国内建筑工程学科在社区养老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发现:(1)适老化改造设计、养老模式、养老服务设施、养老建筑空间设计和景观设计是当前国内建筑学科社区养老领域研究热点,养老设施布局选址、建筑设备、农村社区养老却成为研究冷门;(2)适老环境景观设计、医养结合建筑设计、嵌入式养老设施设计以及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是近期的前沿研究方向;(3)针对老年人口的精细化设计、智慧型适老化设施设备研究、农村地区养老问题研究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因此,加强跨领域、多学科的跨界合作是提高研究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社区养老;养老服务中心;适老化设计;老龄社会;养老模式;老年人口;景观设计;知识图谱
  按照国际通行老龄化标准,我国在1999年底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超过10%,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为了更好应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各类养老政策、措施、模式探索逐步推开,其中《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国务院35号文件》等政策明确要求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建设〔1〕,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数量激增,据民政部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有30.1万个,占我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的88.5%〔2〕。同时城市居民的养老观念发生转变,《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提出26.5%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社区养老,和之前所提倡的9073、9064相比,差距较大〔3〕,社区养老总体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
  S着社区养老事业的迅速发展,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可将社区养老服务类型、养老设施建筑分为以下三类:居家老人对提供上门服务、短距离助餐服务的老年活动中心、助餐服务站等设施的需求强烈,日托老人对提供康复保健、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服务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等设施需求较大,全托老年人需要社区养老院、社区养老综合体等大型设施,实现全托养老服务。
  为了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国内建筑工程学科专业人士(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聚焦养老,探索适用于各类养老模式、设施的物质载体和空间环境。建筑学致力于养老类建筑设计,从老年人的身体、心理需求出发,为老龄化人群提供人性化、科学化的建筑设计〔4〕;城乡规划从区域、城市、社区层面为养老类设施的布局选址提供合理建议;风景园林专业人士立足于老年人需求,运用“景观疗愈”等理念,注重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搭配,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环境〔5〕。
  现有社区养老研究综述成果,多聚焦于养老模式、养老服务,而各类养老模式、服务的物质载体及空间环境相关研究综述较少。建筑工程学科致力于养老物质空间环境研究,故本文对国内建筑工程学科在社区养老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有助于精细化地分析和把握当前关于国内建筑工程学科在社区养老物质载体及空间环境上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洞悉其成因、逻辑和解决之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1.研究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3期毛秀兰近30年来国内建筑学科在社区养老领域的研究动态国内建筑工程学科在社区养老领域的文献数量在2010年后激增,运用文献法进行综述研究,分析的文献样本数量有限,难以兼顾大量已发表文献,而CiteSpace运用共引分析理论、寻径网络算法有利于精细化识别研究方向〔6〕。所以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分析,综合文献法和数据型分析方法,对国内建筑工程学科在社区养老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2.数据采集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在CNKI中运用高级检索,将检索词设置为“社区and养老or社区养老”,文献时间限定为2020年12月31号之前,学科类型为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同时,为了提升研究数据的全面性和解释度,进一步扩大搜索范围,根据社区养老的定义,将“养老驿站、托老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等加入检索主题词,尽可能全面搜集文献。图11991―2020年国内建筑工程学科在社区
  养老领域的历年发文量统计结果除去部分会议、报纸以及严重不相关的文献,得到2205篇文献作为分析数据。
  如图1所示,国内建筑工程学科在社区养老领域的相关研究从 1991 年开始, 1991―2000年是研究初期,相关文献较少,平均年发文量1.8篇,总文献数量18篇;2001―2010年是一般增长期,文献数量增多,平均年发文量17.9篇,总文献数量179篇;2011―2020年是快速增长期,文献数量激增,平均年发文量200.8篇,总文献数量2008篇。
  二、研究分析
  (一)研究历程分析跟踪文献数量和社会人口发展变化,可推出以下结论: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呼应社会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的需求。1994年国家颁布《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进入国家工作视野,社会开始关注养老,从中国知网检索到的第一篇国内建筑工程学科在社区养老领域的研究文献发表日期为1991年,这与当时刚起步的老龄工作发展背景相符合〔7〕。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0.2%,对比国际通行标准中的10%,普遍认为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从2000年开始国内建筑工程学科在社区养老领域的相关研究慢慢起步,研究文献逐渐增多,与2001―2010年一般增长期一致〔8〕。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高度重视老龄化问题,与2011―2020年快速增长期相一致,国内建筑工程学科在社区养老领域的研究文献激增,平均年发文量200.8篇〔9〕。
  (二)研究作者
  1.核心作者分析
  作者发文量胡惠琴18周典13周燕珉10姚栋10裘知9于一凡9林文洁9王竹8李斌8徐怡珊7运用普赖斯理论分析核心作者,其条件为发文量在N篇以上,N=0.749η1/2max(ηmax为最高产者的发文量)〔10〕。统计发现1991―2020年,胡惠琴发文量最多,为18篇,即ηmax=18,由此求得N≈3.18,取整后得到发文量大于等于3篇的作者为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社区养老相关研究中的核心作者,因此本文结合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和CiteSpace作者合作共现图谱对发文量前10的核心作者进行统计。从表1中可以看出胡惠琴发表文献数量居第一,发文量18篇;周典位居第二,发文量13篇;周燕珉和姚栋并列第三,发文量10篇。根据洛卡特定律分析研究作者和文献数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发文量为1篇的作者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小于60.79%,则形成稳定的研究网络〔10〕,表2为作者发文量占比统计结果,其中发文量为1篇的作者占比高达8522%,由此可知,我国建筑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社区养老相关研究中未形成稳定成熟的研究网络。

nlc2022061316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43340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