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高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维娟

  【摘要】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提问必须严谨科学,做到在语言设计和运用上精心思索,巧妙安排,体现教师在语言文字上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使课堂提问成为运用语言的课堂艺术。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127-01
  古人曰:“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诚如斯言,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止于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一定的技巧,也有一定的要求。
  1 课堂提问设计的要求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若想在课堂上问得准确巧妙,首先要在课外下功夫,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深研教材,了解学生。
   (1)提问要联系教材,并从学生出发。提问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训练点烂熟于胸,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施问。
   (2)提问要紧扣目的。提问的设计,要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围绕教材中心,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切忌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
   (3)提问要具体、准确、严密。所提问题的语言要准确、完整、明了,要让学生明确回答问题的方向。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提问必须严谨科学,做到在语言设计和运用上精心思索,巧妙安排,体现教师在语言文字上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使课堂提问成为运用语言的课堂艺术。
   (4)提问要难易适中。课堂提问既不能高不可攀,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取正确的结论。
   (5)提问要有新颖性、启发性。提问千篇一律,老调重谈,会使人生厌。具有适度的新颖性,才能适应学生好奇求胜的心理,才能引起其探索活动。提问具有启发性,也就是具有挑战性。这样的问答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增添信心产生的快乐,并锻炼意志力和自制力。
  2 课堂提问的设计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并实施提问呢?
   2.1 创设情境,作铺垫式引导型提问:比如在教《五人墓碑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我就引用“感动中国”中佘幼枝为守袁崇焕墓多方奔走,呼吁政府不要拆迁袁墓的事做情景导入。讲佘幼枝为此生活拮据、痛失爱子仍不改初衷,最终获得赞扬、支持。学生为之唏嘘不已。我就趁机问佘家这样做为的是什么,政府支持的又是什么。学生马上说是“忠义精神”。我跟着说几百年前的张溥也曾为五个普通百姓的激于义而死的事高声称赞,大家再读课文,找作者的观点及五人激于义的壮举和视死如归的神采,接着我又引入学生熟知的谭嗣同慷慨赴死时的诗句与之形成比照。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精神十足,对文中相关段落的朗读赋予了极大的热情,但我仍不放弃追问,又问作者用他极富热情的笔赞扬他们,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你对那些不肯见义勇为的人如何看。学生讨论热烈,再不觉得这篇文章乏味难读。
   2.2 提问要选择最佳突破口,把握时机:提问中,先由一个个小问题的提出为一个要解决的大问题的提出创造时机,使提问问在点子上,问在要害处,问在恰当的时机,从而提高效率。
   比如教《项链》时,让学生讨论:“作者认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是不是造成路裁瓦夫人悲剧的原因?”在同学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推出几名代表,各抒已见,课堂气氛极为热烈。这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带着钻研探讨之牛劲,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前进,学生在自觉独立地分辨正误,积极大胆地探究质疑,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 分层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问题太大太空,学生都不能好好把握,回答起来无从着手。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的,就要点拨引导,或化大为小,或化难为易,为学生答题架桥铺路。
   如教《胡同文化》时,有位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读《胡同文化》这篇文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与其他文章比较,它在语言上、构思上、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由四个问题组成的,学生很难一下子组织好语言来回答。如果换成具体点问题,如:读完全文,你对“胡同文化”有什么样的认识?本文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回答的方向性更强。
   2.4 提问要符合科学性,要精确:如有位老师在讲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时提问:作者把“金柳”当作“新娘”来写是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全部回答成“拟人”。这不是学生的素质差,而是老师问错了。“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是比喻(暗喻),但老师的提问恰恰是暗中把它当成了“比拟”,因为只有比拟才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正确的提问应是:作者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5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评价要及时、客观。有情教学从来就不是单边活动,而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多边活动,提问首先应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听取回答,以求实的态度肯定学生回答中的每一点成绩,即使对问题的答案作过认真的思索,也不能拘泥于己见,用现成的答案去匡正学生。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于“好奇”与“质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固然很重要,然而及时以正确的价值观客观评价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客观”“有情”的评答更为重要。做到了这三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到单向发问还不够,应该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为了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积极探索向学生激疑设向的方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2253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