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李唐与其南宋山水画新画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研究南宋山水画,一个重要的画家不能忽视,他便是李唐。其既是北宋山水画的继承者,又是南宋山水画新画风的开创者,是两宋山水画转捩时期的关键人物。其笔墨、形式、意境等方面显示出南北两宋山水画的不同特点,他一变北宋山水画风格严谨的格局,开启南宋山水画新画风的端倪。
  关键词:李唐;山水画;新画风
  宋代进入了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绘画的题材和内容逐渐扩大,多数画师的作品所反映的是当时社会风貌。然而画家师法自然,熟悉当时当地的山川地貌特性,进而将人们生活感受与自然美景相结合,从而细腻的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样,不同处境不同阶层的人物与时代是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李唐便是体现宋代山水画画风及其演变过程的画家之一,更是具有鲜明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李唐是亲生历经了北宋和南宋的两朝画家,他满腔爱国思想,欲通过其山水画作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与审美情趣。其晚年的山水画风收放有度,笔墨形式妙趣横生,朱光潜先生曾言:“自然中无所谓美,在觉自然为美时,自然就已告成表现情趣的意向。”[1]
  南方相较于北方而言,改变的不仅仅是地域,更多的是内在描绘出雄伟的山川,借以表达出开阔的心襟,响应时代的潮流,从而反映出人民的呼声,使绘画这门艺术重振雄风。在表现山水画的方法上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突出的是“水墨苍劲”和“边角取景”的画风,进一步推动着南宋时期山水画的发展。
  一、南宋山水画产生的时代背景
  北宋末期内部动荡,外部又饱受“蛮夷”凌辱,靖康之变使宋室被迫南渡,社会中不乏文人志士弃笔从戎,成为反抗金兵入侵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心中热血沸腾,所以艺术家笔墨下的作品风格必然转变。不再柔弱,而是刚毅的线条与猛烈的斧劈皴。南宋时期的山水画也如南宋的时局一样,都有着刚硬的性格。
  从北宋形成严谨的绘画精神和追求写实的风格以来,其山水画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南宋山水画家想要突破北宋全景式山水画风格不得不另辟蹊径。由“远观其势”的全景观照转向“近观其质”的边角取景,这样使得南宋的“边角山水”的发展形成可能,并且文人画中独具个性魅力的构图方式又直接为南宋山水画风格所用。“边角山水”形成为中坚力量是与南宋的审美标准和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分不开的,另外理学的“理以分殊”的世界观以及其由此导出的“以小观大”的方法论为南宋山水画提供了哲理依据。于是“边角山水”便由此应运而生,不仅丰富了南宋山水画的艺术风格,而且更加突显出了它强大的艺术魅力。
  二、李唐山水画
  李唐,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早年在民间以卖画为生。宋徽宗政和年间李唐赴开封参加当时皇家举办的图画院考试,那一次试题是:“竹锁桥边卖酒家”。参加考试的人大多在“酒家”上着工夫,唯有李唐一人在画桥头竹外挂一酒帘,恰如其分的表现了试题中的“锁”意。宋徽宗亲自审阅试卷,很喜爱李唐的巧妙构思,顺理成章的李唐便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皇家画院的画师。经此之后,李唐出众的绘画才华及巧妙的画意构思于北宋画院期间锋芒毕露。
  公元1127年,汴京沦陷,金人将徽、钦二帝掳走的同时也掳走了画院包括李唐在内的大部分画家。在和众人一同被押往北国之后,李唐从北国死里逃生,经历千辛万苦之后南渡来到了临安城。大约在绍兴16年间,李唐重新进入了南宋的画院成为了南宋画院待诏。这时候的李唐虽然已经有80多岁了,但是李唐仍然有着对山水画创作的激情,其山水画风格独树一帜,创作了大量新颖的绘画佳作。他精湛的艺术技艺及对当时山水绘画领域的深远影响奠定了他在南宋画院的宗师和首领的地位。
  李唐的山水画十分重视设色并且喜用极浓的石青以及石绿入画,在笔法上给人以厚重有力、层次感极强的画面效果。《长夏江寺图》便是师承李思训绘画风格的代表作之一。然而令李唐在南宋画院以及对后世造成深远影响的并不是他的设色山水画风格以及青绿山水画风格。因为李唐又师法荆浩、范宽的北派风格,其早期的作品大多是借全景的构图方式来表现出北方山河的风貌,表现对象鲜明突出,十分雄伟壮阔。北宋时期的李唐并没有特别创新的风格,而是以学古、崇古为主要创作风格。从他晚期的作品大可发现,李唐渐渐将自然风景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和取舍,创作意图逐渐清晰明朗。《万壑松风图》可以称得上李唐晚年的巅峰之作。《万壑松风图》描绘的山峦千沟万壑,峭壁悬崖又尽显其貌,当中不仅有飞瀑幽洞、白云环绕,周围还有劲松相映,将他对大好自然风光的欣赏以及赞美之情完美表现。[2]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晚年的李唐画山石方直坚硬,棱角分明,皴法浓密,将斫点、勾砍、渲染相结合,采用直笔的雨点皴,刮铁皴与横笔的小斧劈皴混合的表现方式,使得表现物具有强烈的坚实感。《绘事微言?皴法》:“李思训用点攒,簇而成铍,下笔首重尾轻,形似丁头,为小斧劈皴也小斧劈用笔宜有波折顿挫,转折处无圭角,能圆浑。”李唐在《采薇图》和《江山小景图》中用这种皴法将山水画的刚阳之美表现的恰如其分。
  三、李唐与南宋山水画新画风
  李唐来到南方以后审美取向发生了变化,其绘画从此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
  他亲历了战争的残酷,故国的失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唐的内心常含悲愤之情,有心报国但无力救国的心情也在画卷中有所流露,同时坚强的意志和爱国的深情也得到彰显。李唐的《采薇图》则是当时社会的现实写照,小景山水初现于北宋末年,到了南宋时期得到迅速发展,直至“边角山水”的出现,以”小宇宙”表现“大宇宙”境界的构图形式也达到极致。[3]这种边角山水始于李唐,是与当时的时代特色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它与全景山水相呼应。李唐山水画中的斧劈皴带着披麻皴与众不同,南渡以来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深刻影响着南宋的画坛。在他身上体现着两宋山水画风格的演变:首先在构图形式上,北宋时期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气势雄伟磅礴的风格,而在南宋时期多从边角布局来展现另一番简约风格;其次在笔墨技法上北宋时期的山水画作笔法苍劲,皴擦为主较少渲染。在南宋时期则多以笔墨晕染画面来达到效果;最后从意境上来分析,北宋时期山水作品雄伟壮阔,而南宋时期的山水作品一转北宋的壮美给人以小清新的含蓄之美。[4]从气势宏大的全景山水转向刚劲有力、外柔内刚的边角式山水,极大的丰富了南宋山水画艺术领域。李唐山水画这一时期清新简约的画风显示出了其内在的精神和魅力,使得个人风格愈加成熟。
  李唐在南宋画坛年龄最长,资历最深,当时很多画家都是李唐的朋友或学生,如萧照、刘松年、马远等。当时统治阶级对李唐画风及其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十分喜爱。再者李唐与南方画家一直在山水画领域进行不懈努力,使得南宋的山水画艺术繁荣了相当长的时间。
  我们最常见的南宋山水画是对某些对象或者某个对象的一部分进行描绘。上不留天,下不留地,着意经营,苦心造诣,精心剪裁,将细节的追求和意境的创造并举,并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等诸多感性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理性方向,令人们有更多遐想与想象的空间。可谓“一勺水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5]这些绘画特色与李唐画风如出一辙,或者说是李唐引领着南宋山水画向前发展变化着,同时以李唐为先河,开启南宋山水画之端倪。
  四、意义
  历史的巨变影响了山水画的风格,南宋山水画正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对于传统山水画进行临摹研究,就是要揭示其内在的美学规律,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审美需要。李唐前后两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得上是“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6]这并不是偶然发生的重要转变,而是缘由山水画它自身的发展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不可置疑,李唐在整个南宋山水绘画领域的影响是任何一位画家都无法取代、无法逾越的。当今的时代是多元化的时代,而中国画应该怎样与时代同行?怎样反映我们今天的社会?怎样能够更好的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的结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开明书店,1946.1。
  [2][宋],郭熙淳《林泉高致?山水训》。
  [3]郑以墨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浅谈马远、夏圭“边角山水”的形成书画艺术2005年3期。
  [4]郑跃丽李唐山水画的传与承文艺争鸣2008年9期。
  [5][清],恽寿平《南田画跋》。
  [6][元]虞集所写的一首《风入松》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31789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