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锁骨菩萨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胜莉

  【摘要】锁骨菩萨实质上是印度佛教密教观念之中国版。它利用佛经故事的素材创作了一个具有中土特色的传奇,接着利用这个传奇翻案改造,创造了一个具有中土性格的印度菩萨,最终确立了一个符合正统教义的示化模本。锁骨菩萨的演变体现了密教中土化后的文学接受,其核心在于密教与显教对世俗资源的争夺。
  【关键词】锁骨菩萨;唐密;文学接受
  【中图分类号】B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1-0043-6
  锁骨菩萨是自中唐后甚为流行的佛教故事。它的有趣之处在于从一个中土自创的佛教大圣逐渐成为佛教史著作中的真菩萨,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文学到信仰的华丽转身。而在锁骨菩萨故事的宗教色彩代代增持的同时,作为其渊源的唐密却日渐萎退,渐行渐远。
  一
  锁骨菩萨始见于中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卷五《延州妇人》云:
  昔延州有妇人,白皙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瘗于道左。大历中,忽有胡僧自西域来。见墓,遂趺坐具,敬礼焚香,围绕赞叹。数日,人见谓曰:“此一淫纵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徇焉。此即锁骨菩萨,顺缘已尽,圣者云耳。不信,即启以验之。”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
  故事主要情节要素有三:一、有一个人尽可夫的女子。二、女子死后有僧人出现,告诉大家女子乃锁骨菩萨化身。三、开墓后发现女子骸骨果然为锁骨。“延州妇人”是否有本事已不可考,但故事发生地延州(今陕西延安)却留下了一个证据:如今的延安宝塔。延安宝塔即岭山寺塔,位于延安城东南嘉岭山上。据清嘉庆本《延安府志》卷八载:“县城东南一百八十步的嘉岭山,……山顶古塔九级,唐建。”由此可见,延安宝塔始建时即州人为妇人起的锁骨菩萨舍利塔。
  锁骨菩萨故事此后承传敷演,至宋代发展为一淫一贞两个版本。
  一个以北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卷十三上《马郎妇》为代表:
  释氏书:昔有贤女马郎妇,于金沙滩上施一切人淫。凡与交者,永绝其淫。死,葬后,一梵僧来,云,“求吾侣”。掘开,乃锁子骨。梵僧以杖挑起,升云而去。
  这个故事与《延州妇人》情节、主题相类,都是菩萨以肉身度化众生,只是在前者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元素,明确了地点(金沙滩)和身份(马郎妇),主角仍是锁骨菩萨化身。而且改前之“淫纵女子,人尽夫也”为“贤女”,增添交媾结果“凡与交者,永绝其淫”,显示出由玄怪构想向佛教点化故事靠拢的痕迹。并有“释氏书”。一说,说明在北宋以前,锁骨菩萨即进入了佛教书籍承担起佛教教化之责。
  另一个以南宋释志盘《佛祖统纪》卷四一“(唐)宪宗元和四年”目下“马郎妇”故事为代表:
  马郎妇者出陕右。初是,此地俗习骑射,蔑闻三宝之名。忽一少妇至,谓人曰:“有人一夕通《普门品》者,则吾妇之。”明旦诵彻者二十辈,复授以《般若经》,旦通犹十人,乃更授《法华经》,约三日通彻。独马氏子得通,乃具礼迎之。妇至,以疾求止他房,客未散而妇死。须臾坏烂,遂葬之。数日,有紫衣老僧至葬所,以锡拨其尸,挑金锁骨谓众曰:“此普贤圣者。闵汝辈障重,故垂方便。”即陵空而去。
  此故事与前之故事相比已是面目全非,彻底颠覆了锁骨菩萨人尽可夫的形象。故事中的妇人以婚姻为饵诱导世俗诵读佛经,启示人们起心向善,皈依佛门,勉强算是以色设缘,但相比前两位锁骨菩萨或“狎呢荐枕,一无所却”或“施一切人淫”,点化手段全然不同。而且,此妇名义上嫁给了马氏子,但“客未散而妇死。须臾坏烂”,不仅保持了清白之身,同时还教示了佛家的“不净观”,符合中土世俗对菩萨的期待与想象。这个马郎妇甚至不再是锁骨菩萨,而变成了普贤圣者,惟僧人揭示金锁骨情节相同。其他诸如宋祖琇《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宋宗晓《法华经显应录》、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元宝洲《释氏稽古略》、明宋濂在《鱼篮观音画像赞》序引《观音感应传》均载有类似故事,只是妇人化身有观音、贤者之别。
  对比以上两个版本可以看到,《海录碎事》的《马郎妇》还保留有《延州妇人》核心情节,主角仍为锁骨菩萨(或锁骨菩萨与马郎妇的混合体);至《佛祖统纪》等佛教典籍则大肆改造,改头换面成为观音菩萨了。因此《海录碎事》也可视为“延州妇人”到“马郎妇”的过渡。此后经过历代改造,马郎妇最终确立为观音菩萨化身,放浪形骸的锁骨菩萨亦正式让位于端庄圣洁的马郎妇观音/鱼篮观音,从玄怪传奇走向佛教经典。
  二
  锁骨菩萨,在佛经中并无直接对应,实属中土自创之菩萨名号,其渊源大概有二:
  一为“菩萨锁骨”,即菩萨有锁骨。据《长阿含经·大本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有三十二异相,其中第八相即“钩锁骨。骨节相钩。犹如锁连”。再如《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亦有“金锁骨如来”形象:
  自有众生乐观如来诸骨支节。槃龙相结其间密致者。自有众生乐观如来钩锁骨卷舒自在不相妨碍。
  钩锁骨。蟠龙结间。如是中间出诸金光。此一一光从一节出入一节间。如是和合成一大光。
  如金摩尼。
  因此,身有(金)锁骨即成菩萨之专属特征。延州妇人之所以被胡僧称为锁骨菩萨,正是因为她“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
  另外,根据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骨缫天》条,“缫与锁同,梵名商羯罗Sankara,译作缫骨,自在天之化身也。《因明大疏》一曰:商羯罗者,此云骨缫。外道有言,成劫之始,大自在天人间化导,二十四相,匡利既毕,自在归天。事者顾恋,遂立像,像其苦行,悴疲饥赢,骨节相连,影状如缫,故标此像名骨缫天。”而《大自在天》条之解释又云:“(天名)自在天外道之主神也……密教以之为大日如来之应现。”也就是说,“锁骨”即骨锁天,乃大自在天的化身,而大自在天即密教中的大日如来。由此锁骨即菩萨这一说法或许也与密教观念有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3424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