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文化性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在对文化、民族等基本概念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文化性进行了初步探析,并进而指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文化本质意义的认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文化;民族;文化性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43-02
  1988年秋,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作Tanner演讲,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这篇著名论文,对中华民族结构的全局作了自成学术体系的纲要性论证[1]。笔者通过深入考量与研究,认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核心在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理论。
  为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文化性,我们先从“文化”、“民族”等最基本的概念入手进行探析。
  一、关于“文化”概念的考量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有关文化的定义已不下300余种,现列举较为典型的定义以供探讨分析:
  (一)英国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的定义: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性意义来说,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2]
  (二)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墨西哥城召开了“世界文化政策大会”,有126个国家、94个组织的960多名与会代表参与了讨论,提出了文化的定义:“从最广泛的意义讲,文化现在可以看成是由一个社会或社会集团的精神、物质、理智和情感等方面的显著特点构成的总和的整体,它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也包括生活方式、人类的基本权利、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3]
  (三)《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这也是目前我国学术界多数人的意见。[4]
  以上定义各有侧重,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释。但就其实质而言可对文化作广义的理解,“文化”即是“人化”,是在生产与生活中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及其成果的表现,是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相应的语言、风俗、习惯、信仰及心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表征。
  基于对文化概念的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所谓文化性,就是指某一事物或概念部分或全部地具有或属于文化概念所指的范畴。本文所述某一事物或概念具有文化性则是指该事物或概念从主体或本质上来看属于文化概念所指的范畴。
  二、关于“民族”概念的考量
  “民族”有众多的定义,现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加以分析。
  (一)由斯大林提出的经典性定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5]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官方定义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6]
  (三)以上两定义的比较
  共同语言语言
  共同地域历史渊源—地缘、族源
  共同经济生活生产方式
  共同心理素质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宗教
  以上要素大致可以一一对应,因此两者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后者在认识上更为全面,前者的“共同地域”属于“地缘”的范畴,而后者的“历史渊源”既包括“地缘”,也包括“族缘”,突破了“共同地域”的限制,更符合民族成员分布的实际状况。笔者的理解是,“族缘”中包含了“血缘”,这也许是民族形成的最初原动力。同时,后者强调了宗教的因素。
  以上两个关于“民族”的典型定义中都提到了“文化”一词,在某种程度上,对“文化”都做了狭义的理解。但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文化,再综合由以上对民族涵义的分析,我们就可以从更接近实质的意义上认识民族概念,即所谓民族,就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特定文化的,具有共同心理认同感的稳定的共同体。
  由此可见,民族具有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及层次性等四大特性。共同的历史渊源是民族形成的基础,民族的产生、发展、融合乃至消亡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民族具有历史性;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民族形成的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同决定了民族的发展程度以及表现出来的社会形态,民族具有社会性;形成特定的文化是民族形成的关键,正是文化特质的不同才成为我们区分不同民族的根本依据,民族具有文化性;此外,民族还具有层次性,这是由心理认同感所决定的。鉴于民族的文化性与层次性能起到区分民族的重要作用,因此这两大属性应属于民族的本质属性。因为所谓本质属性,正是“使某一事物之所以成为它自己,并把这种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属性。
  三、民族的文化性与层次性
  (一)民族的文化性。从对“文化”与“民族”概念的解析可知,文化体现为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相应的语言、风俗、习惯、信仰及心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表征;而民族的属性集中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历史、语言、风俗、信仰、心理等文化因素上,故此,我们可以说,“民族”和“文化”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文化总是具有民族性,是人类中某个民族所创造的;同时,民族的特性较多地集中在文化中。”[7]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族的其他特性,包括历史性、社会性及由心理认同形成的层次性,也可归结为民族的文化性。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民族是个文化概念。
  (二)民族的层次性。如上文所述,民族的层次性是由心理认同决定的。具有共同的心理认同是民族形成的标志,正是由于一致的心理认同才使得同民族的人们具有强劲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并由此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同时,认同也是分层次的,我国56个民族内部各有其认同,但全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又有着更高层次的认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3597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