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丹华 刘芸

  [摘要]通过对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与研究,然后分析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革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一、当前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江苏大学附属幼儿园是一所镇江市比较好的公办幼儿园,师资水平,教师素质,教学水平,校园设施都比较完善。在与教师和小朋友的交流接触过程中,笔者感受到了和谐的校园环境,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学习内容丰富有趣,师生之间相处融洽。在与园长的交流中,询问了几个关于本园课程设置的问题,发现该园作为一所重点优质幼儿园,仍存在一些问题,课程设置内容过多,过分注重知识教学,有“小学化”趋势,幼儿游戏时间较少,对活动教学不够重视,同时没有对课程进行评价的措施。这种种现状也反映出了当前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的情况。
  (一)幼儿园课程资源配置水平低
  课程资源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隐性资源,显性资源,物质资源,非物质资源,教材资源,非教材资源等。偏重显性资源,忽视教师生活经验,师生关系等非性课程资源。教师在配置课程资源时,往往认为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就是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不会考虑教材资源是否适合本园实际情况,也不会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编排和创造性使用,只能从教材到教材,照本宣科。
  (二)幼儿园课程设置呈“小学化”倾向
  由于优质的小学教育资源有限,重点小学设置了招生门槛,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急功近利的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包括提前教幼儿学习算数、汉语拼音认字写字等,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纳入幼儿园教学内容之中,以“上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以故事、儿歌为主,幼儿园“小学化”剥夺了幼儿大量游戏活动和休息时间,幼儿的智力和体力无法接受这种密集“填鸭式”的教育,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加重了幼儿学习压力,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活动课程安排不当
  1、课堂教学仍然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活动教学只占一小部分,课堂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游戏等其它活动所占比例不多。幼儿园教师关注的重点是课堂讲授教学,关注幼儿是否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忽略生活经验的重要性。幼儿缺乏情感体验和主动的探索认知,不能让幼儿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2、幼儿园的活动课程多强调娱乐性,教育价值不大。活动安排随意性较大,活动创设的情境比较简单,不能很好的体现活动教学的教育意义。同时教师在材料准备,活动过程组织等方面做的不到位。
  (四)忽视课程的整体效益
  幼儿在幼儿园里的一日活动包括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幼儿园课程实施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一日活动是否科学、合理地得到安排和组织,是评价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
  但部分教师不认为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就是课程,不能将教育活动,游戏活动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各类游戏几乎从不开展。一日活动不被认为是幼儿园的课程,课程的整体效益得不到重视。
  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如今幼儿园以私立为主,公办幼儿园只占一小部分。调查显示,公办幼儿园里的教师都经过正规的幼师教育,并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但大多数私立幼园低薪聘请代课教师,这些代课教师学历偏低,很多没有幼师资格证,专业素养偏低,教学能力欠缺,缺乏对课程的基本认识,不懂得课程的预设和生成,缺乏对课程的基本认识,不懂得课程的预设和生成,从不研究教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的重难点,更别提开发课程的能力。
  同时由于幼儿园以私立为主,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影响了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课程理念落后
  1、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园的课程主要是学科教学,并不把幼儿园里的一日活动归属于课程,过分注重知识的学习,忽视生活经验的重要性,课程理念陈旧,忽视“生活性”。科学的课程理念是要把幼儿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教育。
  2、在整个课程系统中,教师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教师在课程创设、生成、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没有从儿童兴趣出发,无法充分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需要。
  3、课程理念缺乏人为关怀。在幼儿园“小学化”趋势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知识教学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占重要地位,课程内容缺乏人为关怀,幼儿在机械地学习中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不能通过自我发现、自由探索地解决问题。
  (三)教育目标缺乏可操作性
  幼儿园传统的教育目标主要针对具体的、可定性定量的、明确的知识点。可,具有很好的操作性,便于实践落实。而新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以动态性的、过程性的新知识观为基础的,教育目标较宽泛,重点在于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不能进行明确量化,缺乏操作性,长期习惯以具体的知识技能为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理念所确定的宽泛目标,往往不知如何下手。
  (四)学前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课程评价是课程生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重地位,然而幼儿园课程改革开展得红红火火,课程评价却遭忽视,停滞不前。当前幼儿园课程评价重视结果,忽视过程,课程评价与幼儿生活脱离,过多强调知识评价,忽视幼儿个性、性格、能力、品质的评价。在幼儿园课程评价过程中往往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特点。传统教育中得到“三好学生”才是最出色的学生,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标准,但是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具有差异性的,智能发展具有多元性,除了成绩,不同学生在个性、品质、能力、技能等方面各有所长。在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中,往往认为教师是课程评价的主体,幼儿是课程评价的客体,这是一种错误的评价理念,教师和幼儿不仅是课程评价的主体,同时也应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传统的课程评价比较单一,以教师评价为主,全面的课程评价应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   三、改革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对策及建议
  由目前形势来看,加上对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分析和研究,当前幼儿园课程需要进行一场变革,其目的是使幼儿园课程往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特色化方面发展,为幼儿营造出良好课程教学的氛围,同时也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方式、课程评价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也是课程设置的基本顺序和要求。如若缺少其中某个方面,则课程改革的最终结果还是失败的。针对这五个方面,幼儿园课程改革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大主体出发,用新思维、新理念打开学前教育另一扇大门。
  (一)课程目标:三位一体
  课程目标所遵循的原则是三个:体验性、过程性、结果性。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情感与态度。现代教育普遍的通病是,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而相对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引导。这不仅没有完善教学所布置的任务,也没有从幼儿本身出发,寻找可行的教学方法。幼儿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乱的。因而在这个阶段幼儿接受知识与技巧的训练只能通过比较简单的教育来进行,而传统上对幼儿进行算术、语言等训练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反而会使幼儿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均衡的发展。而这个时候,教师却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帮助幼儿获得情感与态度体验,从中让幼儿区分各种情感,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二)课程结构:综合选择
  课程结构的合理布置是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幼儿园课程结构主要体现为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均衡性是指教师的计划性与儿童的主体性各占一半。而综合性是根据《纲要》要求,创造性地使用地方教材,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选择性体现了课程的动态性,要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教材,也就是没有最佳的教材,只有最适合的教材。这里面涉及到的最关键的是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教材为教学提供了指导,而教学又为教材提供了实践基础。孔子提出要因材施教,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的选择亦如此。尤其在幼儿阶段,性格多样化渐渐表露出来,幼儿对不同的事物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反应。教师应注重平时的观察,记录下每个幼儿的生长情况和性格特点,从而选择不同的教材,同时要注意资源共享,借鉴其他人的教学材料,做到取其精华。
  (三)课程内容:游戏本位
  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建构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应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理念,认为从生活中学,从生活中思考是另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而幼儿园课程内容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便体现为幼儿课程应注重生活游戏化。福禄贝尔和裴斯塔洛齐也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游戏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幼儿获得情感体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非从教师的说教中接受,而是从游戏给予他们的欢愉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以及与人相处之道。同时,游戏应从生活中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细微的现象,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幼儿获得感知,在脑中形成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去,于是也就形成了“生活——游戏——生活”的循环支链,使得游戏和幼儿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从做中学”、“从学中做”的二维教育模式。但两个生活所指的主体不同,前者是指老师从生活中挖掘自然现象,而后者指幼儿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四)课程方式:学生本位、探究合作
  1、学生本位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评价一门课程好坏的标准是学生掌握了多少,而不是教师教了多少。同样的,在幼儿接受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而课程中最主要的应是幼儿本身。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说到,课程与儿童相互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造成冲突的课程的主要价值是“为了教师”。可见,课程设置应以学生为主,考虑的是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从思想上树立学生为本的观念。
  2、探究合作
  幼儿园中“教师牵着孩子走”的现象依然严重,突出表现为孩子的自由活动缺乏自主性、合作探究和思考,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只是在验证教师直接或间接提出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这样的活动没有孩子高智力的投入,孩子在活动中缺乏自主的、有创意的、个性化的探究,是极其不利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幼儿合作能力与解决困难的能力,协调幼儿间的关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对生活的认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开发思维,增进人际交往关系。
  (五)课程评价:多元智力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促进,是为了发现问题,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将平时对幼儿的观察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方法进行评价,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必须公正公平,根据幼儿平时的表现为标准,指出幼儿的缺点,表扬幼儿的优点,使幼儿的人格和身心都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如今的幼儿园对幼儿的评价只拘泥于一张成绩报告单,而又的教师为了图个省力,对幼儿的评价毫不负责,甚至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个别批评,严重损伤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样不仅是评价的不公正,也是对幼儿人格的不尊重。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监督,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最后,幼儿园应立足“园本课程”的开发,除了完成大纲给予的课程任务之外,还应开发出具有本地域特色的课程。如农村幼儿园,具有城市幼儿园所没有的自然风景,便可开发出很多自然课程,促进幼儿知识的接收与情感的体验,让孩子亲自观察自然现象,或用工具搭建实验平台,在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应有的只是。确保每个幼儿园都能使自己的园有自己的特色,走科学化特色发展之路,这对幼儿、对教师、对幼儿园本身都是大有裨益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4409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