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隐喻认知理论下的流行语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芳

  摘 要:本文在隐喻认知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时下流行语基础隐喻的探究和在使用过程中的跨域映射分析,试图找到在流行语流行过程中隐喻认知机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隐喻认知 流行语 跨域映射
  一、引言
  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语言,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尤其是在青少年中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种传媒广泛流行,过了一段时间又被新的语言所代替而悄然消失的语言。2012年年末,《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12年十大流行语”,按顺序排列分别是:“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着也中枪”“高富帅”“中国式”“压力山大”“赞”“最美”“接地气”。
  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传统的隐喻理论仅仅把隐喻看作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法,仅仅属于语言表达的范畴。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并于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打破了这种只把隐喻当作一种修辞手法的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思维方法,是人们对外界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强大认知工具。现代隐喻学的种种研究表明,人类语言整体上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语言无处不在的规则正是隐喻,它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方式。隐喻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还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存在于人们的语言中,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强调人们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在语义解释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类隐喻认知结构是语言、文化产生发展的基础。
  由于隐喻的存在,使得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因认知个体的经验和认知能力的不同而具有成千上万的意义。流行语之所以流行,之所以被那么多的人热捧,或许是因为隐喻的认知方式使得它们获得了富有吸引力的意义。
  二、流行语的隐喻探究
  隐喻认知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倡导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性,认为没有绝对客观的现实,也没有离开客观现实而存在的感知。强调经验在语言理解中的重要性,强调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对客观外界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形成的,这就给流行语的存在和流行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首先,从”2012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的“元芳,你怎么看?”这一话语来看。这句话出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在电视剧中,狄仁杰在遇到案情难解之处时常会问副手李元芳:“元芳,你怎么看?”,而李元芳的回答通常都是:“大人,此事蹊跷,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的阴谋。”不知何时这一话语迅速流行,并一度形成“元芳体”且产生各种版本。这一口头禅被网友戏称为“元芳体”,它以250多万的讨论量,雄踞微博话题榜首。当人们在听到这一话语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嗯,某件事有什么蹊跷?”至于是什么样蹊跷,就看听话人的自身体验了,基于不同的体验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这是一场自娱自乐的网络狂欢,也有人说,它体现了广大网民表达诉求、寻求民意共鸣的愿望。这场自娱自乐的狂欢之所以能够实现,广大网民的诉求之所以能够得以表达,民意之所以能够得到共鸣,人们借助的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元芳,你怎么看?”的本意,而是其中的隐喻意。凡是有一些戏谑意义的问题,人们都会带上这句话来进行反问,而这里的戏虐意义就是“元芳,你怎么看?”这一流行语的基础隐喻所在,人们乐此不疲地使用它,想要传达的也就是这一意义。
  流行语“躺着也中枪(躺枪、趟中)”,出自电影《逃学威龙》里的一句台词。电影讲诉了在激烈打斗中,某人装死,然后一小兵手一歪向地上发了一枪,正中装死的“某人”。于是便有经典台词:“躺着都中枪!”。躺着够低了吧,居然都能被子弹打中,表达了当事人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嘲心理。这种意思基本上类似于伤及无辜。在这里仅就字面意思理解是躺着还被枪打中,在作为流行语的使用过程中,已经不再是它的本义,而是它的基础隐喻意,即无辜受到牵连。
  “正能量”这一流行语,本是物理学上的名词,本意是大于零点能的能量,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它的基础隐喻意是“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的标签。差不多是一夜之间,使之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正能量”之所以有那么巨大的能量,其实也正是它的隐喻意在起作用。
  “中国式”这一流行语,最初源自王海鸰的小说《中国式离婚》,改编成电视剧后曾火热一时,衍生出各种“中国式”的说法。它的本义指的是中国(或者中国人)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它的引申义直接指向的是中国人的某种劣根性,其基础隐喻是用戏谑和自嘲的方式表达对中国(或者中国人)的一些具有劣根性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的质疑。2012年网友提出的“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成为“中国式”爆发的导火线。媒体上出现大批以戏谑口吻议论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的格式,如“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相亲”“中国式插队”等等,在隐喻意的支撑下阐述着质疑,于戏谑中表达着自嘲。
  三、流行语的跨域映射分析
  隐喻存在于使用和理解两个方面,所以自然会涉及交际双方之间的互动,双方只要对某种隐喻说法达成共识,就可能建立某种常规关系,使其成为双方之间有效的交际共识。也只有这样,隐喻才会具有存在的可能性,才会具有生命力。当然,人们的认知能力是复杂的,所以就产生了千奇百怪、林林总总的隐喻表达方式。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概念系统也不会完全相同,因而有时可能会导致对隐喻理解的偏差。在喻体特征向本体映射过程中,本体所具有的特征会对该过程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在喻体对本体的映射和两者的互动过程中,主体对它们之间潜在的相似性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的推理和分析,由表及里,去异存同。一旦在两者之间建立了适合当下情景的相似关系,便会产生映合效果,也就能获得隐喻意。在隐喻跨域映射的过程中,由于语境的参与,使得映射过程变得扑朔迷离,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隐喻意。   首先以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为例。倾诉型的表达方式是:“今天为何不发工资啊!元芳,你怎么看?”;发泄型的表达方式是“该死的毛囊炎,我要毁容了。元芳,你怎么看?”;咨询型的表达方式是“股市太让人纠结了。如此疲软的大盘,我是“割肉”呢,还是不动呢?元芳,你怎么看?”;揶揄型的表达方式是:“得了个诺贝尔奖,为什么还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元芳,你怎么看?”。同样是用戏谑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某种诉求,在倾诉者这里喻意是一种戏谑的倾诉,在发泄者这里是一种戏谑的发泄,在咨询者这里是一种戏谑的咨询,在揶揄者这里是一种无奈的戏谑诉求。正是因为这种跨域映射机理的存在,使得流行语隐喻意得到迅速的扩张,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互动,同人们复杂的认知能力和概念系统叠加在一起,便产生出千奇百怪、林林总总的隐喻表达方式。
  其次,就“躺着也中枪”这一流行语的使用来说,在“股票投资策略报告:躺着也中枪”这个报告中写道“伯南克的枪响了,美国股市摸了摸自己的胸口,还在恍惚之中,边上的日本突然大口喷血一头栽倒……最神奇的是,躺在地上的A股也惨叫一声,又晕了过去……”这里的躺着也中枪的隐喻意,除了无辜受牵连外,还多了一层语义:全球经济及其股市的连续性,一方出现问题,另一方必定会受到牵连。在“禽流感让人躺着也中枪,卖家禽的大叔改行卖鲜花”这个报告中写道:从今年2月份第一例H7N9禽流感感染者被发现以后,全国各地“闻鸡色变”,虽然有广东副省长带头吃鸡,有专家声称煮熟后可安全食用,但都无法挽回“鸡飞蛋打”的局面。跟着一起躺枪的,还有一大批养殖户和商贩。这里中枪的意思除了无辜受牵连外,还多了一层意思,即人们的盲目恐慌状态所造成的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正能量”这一流行语来说,同样是表达“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这一意义。由于跨域映射机理的存在,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使用语境下有着不同的隐喻意,而这一点恰恰就是流行语的生命力所在。例如:人们在生活中事事不顺,脆弱无力的时候往往祈求上苍赐予自己力量,所以高呼:“苍天啊,请赐给我正能量吧,好让我对抗这险恶的社会”,这时候的“正能量”指的是一种面对生活的勇气。政府面对媒体的舆论压力希望尽快摆脱阴暗面的时候,说:“政府建设服务型社会,需要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这里的“正能量”指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同是对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的呼唤,同为传递一份积极的心态,但由于使用人和使用语境的不同,“正能量”的隐喻意变得丰富多彩了。
  在“中国式”这一流行语的使用中,“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在“中国式接孩子”里,指当学校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附近马路上满是接送孩子的家长和各种交通工具,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小轿车,大人、学生混迹其间,把一条宽阔马路塞得满满当当的,人流和车流散向各个方向,毫无秩序可言,使城市交通拥堵,让过路人苦不堪言。顺着这样的思路,将开车强行变道称为“中国式并线”,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中国式堵车”,将随地吐痰称为“中国式吐痰”。在直指“中国式”的基础隐喻的同时,由于所处语境的不同而具有了不同的意义。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隐喻在流行语的流行过程中几乎无处不在。由于隐喻的存在,赋予了流行语以生命力;由于隐喻映射机制的存在,在本体和喻体的复杂交接中,在不同的语境下,流行语的语义经由网络、使用者的心灵得到了空前的扩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流行语的流行过程中,隐喻的认知机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流行语的流行,实际上就是流行语的隐喻意透过字面含义不断扩张所造成的,如果没有隐喻意的存在,流行语将不再流行。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泽权,张丹丹.我国当前流行语的语言学与社会学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
  (杨芳 云南蒙自 红河学院人文学院 661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4564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