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桂林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素质教育,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政治素质上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在政治素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政治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政治情感需要加强、政治行为缺乏理性指导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出现政治情感困惑,在对一些政治现象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时总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更有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政治经验,政治行为比较盲从,容易出现偏激的言行。
  (二)思想素质存在的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也不断的凸显出来。大学处在经济体制转型各种矛盾不断涌现的时期,一些大学生表现出中心信仰确失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信仰多元化、多变化、功利化、自我化等特点。使得大学生没有明确的思想价值倾向,一切行为都以自我为中心。
  (三)道德素质存在的缺陷。在谈道德素质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主流是好的,但是仍然存在道德滑坡的现象。诚信缺失现象增多。从日常生活到找工作,其中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诚信缺失问题,这不仅阻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发大学生素质的功能,也严重影响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整体评价。
  (四)心理素质的不成熟。近几年有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频频见诸媒体,从“博士生”到“投毒犯”,种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及学术界的关注。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自身的心理问题突出、意志薄弱、人格缺陷问题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低下。因此,有必要通过大学生外在的行为来探析、把握大学生内在的心理素质状况。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一)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的内因分析。(1)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不够成熟。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熟关键时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关系到学生能否正常学习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人们的利益需求趋于多元化,价值观念出现碰撞与交融,因此不可避免的使大学生的心理遇到困扰和冲突。(2)缺乏与教育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教师的行动能影响其在学生中的威信,影响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接纳程度。目前高校管理以及教育体制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要完成各种科研指标,对学生的关心不足,不能及时沟通,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总感觉学习比较迷茫。另外,社会实践活动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的数量和质量不高、社会实践缺乏连续性,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持久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和随机性。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外因分析。(1)教育形式老套,内容陈旧。课堂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形式走过场现象严重;教育方法过于陈旧老套,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问题关注的热情非常高,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非常广泛,如果仅把思想政治重要理论停留在一般性的理论分析或者口号式的阐释上,大学生就会因教育内容的陈旧和肤浅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兴趣,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同时,有的辅导员自身政治理论修养还不够,开展工作常常力不从心。(2)国内环境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我国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关键时期,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也发生着改变,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多。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方法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发大学生素质的各项任务归根到底是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发展和壮大。高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题要培养坚实的理论功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从而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开发大学生素质打下基础,还要合理运用教育的方法、艺术,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个人魅力,才能达到说服和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引导人的活动行为、促进大学生良好素质的良好建构。
  (二)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入手。针对当前大学生素质现状,着眼于时代对当前大学生素质的新要求,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道德高尚、文化素质过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另外,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
  (三)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开拓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发大学生素质的主导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研究的重点。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入大学生的头脑。大力开展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开发大学生的素质。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把开展谈心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四)营造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大学生素质开发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发大学生素质的作用,必须把三者充分的结合起来,建构和谐的育人环境,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氛围;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发挥家庭在思想教育中积极作用;通过优化社会环境,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夏威.大学生素质教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2]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邱桂林(1976.10- ),男,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6101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