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汉代的统治思想学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阳

  [摘 要]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成为迫切的要求。从此,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
  [关键词]黄老之学;董仲舒;天人感应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灭亡了,虽然它结束了战国时期的战乱,但它还是延用了法家思想,这种思想体系只适用于战乱时期不适用于和平时期治国,而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却是在汉朝确立的,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的结束,可以说思想上的封建社会是从汉朝开始的。要提到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就要了解以下两个方面。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说
  西汉初年,经泾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此时,道家学说形成两派。“黄”―黄帝的学说,“老”―老子学说,黄老之说在战国时期形成的一个学派。黄老之说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黄老之学虽然对包括早期道家在内的先秦各家学说都有批评和舍弃,但却在另一方面突出地表现了它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同时又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之善的特点;二是黄老之学强调的是“无为而无不为”,一方面它遵重的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另一方面它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张“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主义。
  黄老之学主张实行“无为”政治,主张统治者“省苛事,节赋敛,毋夺民时”和“节用民力”等,要求统治者适当减轻人民负担,不要过度地剥削压榨人民。这就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使人民发挥生产的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受到严重破坏的社会经济。这些主张既符合人民休养生息的愿望,也适合统治阶级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汉初从惠帝到武帝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汉初的几位皇帝和宰相都崇拜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汉初的一些重要思想家和陆贾、贾谊等人的政论著作,也明显地吸收了黄老之学的内容,如陆贾《新语》中《道基》、《无为》、《至德》诸篇。
  黄老之学促进了封建统治秩序的巩固,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创造了条件,使汉初经济在很短的巩固,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创造了条件,汉初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但是,随着统治阶级本身力量的强大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统治者必然要求强化和集中权力,不可能再安于“清静无为”的自由放任状态,于是西汉中期的汉武帝时代,也就随着国家由弱到强的转变,走上了由盛到衰的道路,最后让位于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二、董仲舒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是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他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他的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事实,将周代以来的宋教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第一,“天”的学说
  在董仲舒的哲学体系中“天”是最高的哲学概念。主要指神灵之天,是有意志知觉,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董仲舒把道德属性赋于天使其神化,伦理化。他又把天体运行说成为道德意识和目的的体现。
  第二,“天人感应”说
  董仲舒天人感应说,有两个要点:(1)神学的灾异谴告说,变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惕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2)“天人同类”、“天人相副”说,认为“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而起,其道一也。”“无人感应”说牵强附会带有深厚的神秘色彩,有碍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他宣扬这一学说,也包含着限制君权,维护封建地主阶级长远利益的目的。
  第三,人性论
  在天人感应的基础上,董仲舒提出了他的人性理论,他认为人是宇宙的缩影,是天的副本,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人,人的性情禀受于天。他认为被统治者的大多数属于“中民之性”,需要统治者加强道德教育。
  第四,伦理学说
  董仲舒对先秦儒家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理论思想体系。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从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出发,他把人性看成“受命于天”的资质。董仲舒继承了先秦时期孔子,孟子的义利观,提出“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的主张,强调义重于利,在志与功的关系上强调志,主张“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认为动机不善可以惩罚不必等到酿成事实。
  第五,历史观和社会政治思想
  董仲舒认为历史是按照赤、黑、白三统不断循环的。每代新君主受命称帝,必须根据这三统来改,正朔、易服色,这中“新王必改制”但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化、习俗,文义尽如故,这种“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纲常名教,万古不灭的僵死教条,起了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尊崇儒家,包括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他还鼓励学者从事私家儒学教育,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了2000年之久。
  参考文献:
  [1]晁福林《中国古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出版。
  [2]林剑鸣等《秦汉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会1995年版。
  [3]王永祥《董仲舒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会1995年版。
  [4]周桂钿《秦汉思想史》河南人民出版社区2000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63303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