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闲话饮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献奎

  “道可道,非常道”。要向一个滴酒不沾的人描述饮酒之妙是相当困难的。香吗?恐怕说不上,那种在喉咙中一团火球滚过的感觉恐怕是和美味搭不上边的。虽然也有很多人一再描述酒的香,但对大多数饮者来说,决不是冲着它的美味来的。以我饮酒的体会来看,应该说,饮酒,能使人体会到另一种生存境界。喝酒的人不是在于喝酒的味道,而在于酒后的感受!
  现实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压力,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工作的、有来自人际关系的。而我们总是小心谨慎地在各种压力之间游走。人总是寻求压力的释放,否则会导致精神的崩溃。释放压力的方式有很多种。饮酒就是其中之一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酒精的帮助下,可以暂时忘却烦恼与是非,得到暂时的放松,但这一条需要身体允许。
  而以酒释放压力的表现方式也林林总总:不同的饮酒对象,不同的席间话题,不同的饮者个性,释放压力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喋喋不休;有的痛哭流涕;有的装疯卖傻;有的蒙头大睡;有的吟诗作赋……总而言之,酒使人的精神在紧张和松弛状态之间自由的切换,试问有什么药物能够替代?因而,只要身体允许,没有人不爱喝酒的。
  说到酒对释放压力的功效,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当属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刘伶性情豪放,胸襟开阔,放情肆意,不拘小节,喜好独自游玩。他常乘鹿车,手提一壶酒,命仆人握锄头跟随其后,并说,若他醉死了,便就地把他给埋葬了。终年在鲁南一带游历时,竟酣醉而卒,葬于今山东的峰城东北的刘耀村。在当地传说,刘伶曾在峰城酣饮杜康,以至于酩酊大醉,三年不醒,故有“杜康造酒,醉死刘伶”之说。刘伶曾写下《酒德颂》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唯酒是务,焉知其余。其他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醉了就睡,醒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文人的心态,即由于国家长期分裂,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也是七贤之一)之女,阮籍借醉六十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遂作罢。
  说到不同个性饮者酒后的状态,就不能不提李白。据说,李白是“斗酒诗百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襄阳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李白醉卧长安街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他对着夜空长饮,忽发奇想:“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短歌行》);“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九日龙山欢》);“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他寻访名山大川,常常是“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友人合宿》),更有神来之思――“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襄阳歌》)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仍然整日饮酒。最终,他泛舟当涂湖上,“醉中捞月”而溺死于水中,还引出了许多美丽的神话。然而,李白是人醉心不醉。有人如此评论过:李白总在醉时最清醒,而他没醉时却最糊涂。这又是“醉圣”的一个绝妙注释。
  诗人醉了酒,仍然是那么潇洒,让人津津乐道,传为佳话。然而我等凡夫俗子喝酒就没那样幸运了,“酒鬼”、“酒疯子”、“饮酒误事”、“酒囊饭袋”、“醉生梦死”、“灯红酒绿”常常是用来形容爱酒与喝酒的贬义词。的确,对大多数人而言,喝酒可不会有多少佳话,更多的是因酒误事、影响健康的例子。据一些科普文章介绍,酒之所以能影响人的情绪,是因为酒精压抑了某些大脑中枢的活动,这些中枢在平时对极兴奋行为起抑制作用。这个阶段不会维持很久,接下来,大部分人会变得安静、忧郁、恍惚、直到不省人事,严重时甚至会因心脏被麻醉或呼吸中枢失去功能而造成窒息死亡。所以成天喝酒的人“上午是包公,中午是关公,下午是济公”。我的一个朋友,非常爱喝酒,经常醉烂如泥,老婆不胜其烦,每次他醉了都由他自生自灭,他“酒精”考验,“酒”死一生,居然也活得好好的。据说有一次他醉了酒,倒在地板上狂吐不止,老婆拿拖把拖地板时,拖把在他嘴边呼啸而过,还在他嘴角上拖了一把,他竟浑然不觉。又有一个老兄,骑着自行车外出喝酒,扬言一定保持清醒,回家时果然清醒,因为他能做到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酒后骑车,把车推回了家,路上一直纳闷车子为什么比平时重了,次日才发现原来是车子的锁没有打开!
  有人说酒后吐真言,那也未必,要看喝到什么程度,有吐真言的时候,但还是胡言的多,所以“一碗下肚,甜言蜜语;两碗下肚,豪言壮语;三碗下肚,胡言乱语”。乡间俗语说“酒后的话,瞌睡的屁”,虽然粗俗,但我认为还是一语道破天机的。
  试想,如果真有酒后真言,那警察不用学犯罪心理学,也不会有刑讯逼供的手段了,直接和罪犯对酒当歌就可以问出案情的原由了。先进性教育的收获总结,也不会有人蒙混过关了,大家喝喝酒,再来开开会,就知道谁的认识程度怎么样了,就不会发生那种已经高分通过“三讲”,通过“社教”,通过“三个代表”,通过“先进性”,通过“八荣八耻”……过五关斩六将的高级干部,突然翻身落马的尴尬事了。恋爱中的男男女女,也不用穷追不舍地问对方“你到底爱不爱我”了……可是酒伴随人类历史这么多年,我们的世界还是充满谎言!
  酒能壮胆,但这是一种非理性状态下的大胆,不能和理性状态下的勇气相提并论的,它只算得上一种轻浮。如果你借着酒胆,一身酒气地向你心仪的女子表白,恐怕只会赢得一记耳光。
  总之,酒,使内向的人变得外向,使沉默的人变得聒噪,使慎重的人变得草率,使斯文的人变得粗鲁……用佛家的话来说,酒能乱性!
  酒,临时地改变了一个人的状态,可是酒醒之后,我们还得面对现实,所有痛苦与压力,还得在清醒的状态下解决,喝酒只能麻醉,于事无补。所以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酒,作为一种礼仪,作为一种席间助兴之物有其存在的理由,但要以酒为逃避现实的手段,我看谁也逃不掉,还是乖乖地回来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290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