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汉语古诗意象英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巨成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呈现出强烈的意象性特征,因此在翻译这些作品时,译者应当充分把握并在译语中彰显这种特征。本文考察翻译名家汉诗英译实例,总结出常用的六种汉诗意象再现方法。
  关键词:汉诗 翻译 意象 意象再现
  
  一、意象
  在我国,早在先秦就有有关意象的论述,后经汉代王充在礼法领域的探讨,魏晋时王弼在哲学范畴上的辨析,到南朝刘勰第一次将“意象”作为审美概念引入诗学,自此意象在诗学中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刘勰之后,以意象论诗的代不乏人,直至近现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意象的内涵虽有所变化或增加(如从强调作者在意象中的作用,到强调心理感官的具象呈现或强调直觉心理活动中呈现在头脑中的物象,再到强调意象对读者解诗的作用等),但都未曾脱离传统诗学的意象观。袁行霈(1987)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梳理了中国古代诗学中 “意象”的种种涵义后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二、翻译分析
  我们可以说,汉诗注重的是“意会”;而英语,严格遵循逻辑思维方式,直抒胸臆,强调的是“言传”。通过解读汉诗意象的建构和翻译大师的汉英意象转换策略, 笔者认为意象传递的主要处理方法有六种:直译、意译、转换译法、加注法、释义法和增词法。
  (一)直译
  直译是在译文中采用原诗的表达法,直接翻译原意象,诗句结构与原句较相似,但也不排除在短语层次进行某些调整。从翻译效果来看,直译策略可以较成功地将原意象传递出来,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呈现原诗的审美空间。但是,直译实施的前提条件比较苛刻,只有较少部分的汉诗可以直译。
  请看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张廷深(1991)的译文如下:
  Over a thousand mountains the winging birds have disappeared.
  Throughout ten thousand paths, no trace of humankind.
  In a solitary boat,
  straw hat and cape,
  an old man fishes alone ―
  Cold river in the snow.
  译文中将“千山”译作a thousand mountains(一千座山),将“万径”译作ten thousand paths(上万条小径),将“孤舟”译作solitary boat(孤独的小船),都是一一对应物直译。虽然是简单的短语表达,但通过数字和景物的直译,在读者面前呈现轮廓鲜明的孤寂之美景。
  请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句的译文如下(文殊,1989):
  Dry vine, old tree, crows at dusk,
  Low bridge, stream running, cottages,
  Ancient road, west wind, lean nag.
  译文完全按照原作的意象结构直译,贴近原文,且形式方面对等。
  译文在保持原作品意象和意象结构的基础上,添加brother(兄弟)一词,点明了诗中意象bean(豆)和stalks(豆萁)是用来喻兄弟之情的。
  
  三、结语
  中国传统哲学和诗学话语中的“意象”思维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成诗之道。而这个成诗之道必然会折射到对其的译理之道。既然在诗词创作中, “意象”承载了诗人们的诗学主张,成就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强烈的“意象性”特征,因此,当我们将中国诗歌翻译成英语时,我们应当注意彰显原诗词中的“意象”,体现原作者的“不尽之意”。正像翁显良先生(1982)所说“汉诗英译要保持本色,首先要辨明什么是本色,一不在词藻,二不在典故,三不在形式,而是在于意象及加强艺术效果的节奏。”在对中国古诗词的翻译中重视对原文诗学理念的把握和传达,这样才能真正让外国读者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底蕴。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2] Eliot, T・S. Literary Essays of Ezra Pound[M]. London : Farber and Farber, 1954.
  [3] 郑敏. 英美诗歌戏剧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2.
  [4] 张廷深. 唐诗一百首[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5] 文殊. 诗词英译选[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 路易・艾黎. 杜甫诗选[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7] 曹雪芹,高鹗(著).杨宪益,戴乃迭(译).《红楼梦》汉英对照[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8] Hawkes, David. The Story of the Stone[M]. London: Penguin Books, 1977.
  [9] 翁显良. 本色与变相―汉诗英译琐议之三[ J ]. 外国语, 1982 (1).
  
  作者简介:徐巨成(1962-),男,甘肃民勤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3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