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腹改良式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子宫切除术临床对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传统子宫切除术与经腹改良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措施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0例行子宫全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顺序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案,将17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4例,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46例,采用经腹改良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排气、下地活动时间、并发症等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改良式子宫全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有效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临床并发症少等特点,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关注和推广。
  关键词:经腹改良式子宫切除术;传统子宫切除术;良性疾病;手术时间;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38-01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全子宫切除术在子宫肿瘤的切除、附件病变、子宫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比较多见,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时间较长,且深部操作困难,术中出血量多。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患者对治疗技术的要求不断增加,子宫切除手术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经大量的临床探索和研究,将经腹手术进行适当的改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0例性子宫全切除手术患者,探究经腹改良式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4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0例行子宫全切除手术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1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84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36岁,平均年龄(51.32±4.13)岁,子宫大小孕正常至15周,平均(10.29±1.50)周,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子宫肌腺瘤20例,子宫肌瘤50例,卵巢恶性肿瘤8例,其他6例;观察组患者86例,最大年龄57岁,最小年龄37岁,平均年龄(50.36±4.09)岁,子宫大小孕正常-15周,平均大小为(10.48±1.39)周,患者的疾病种类主要表现为:子宫肌腺瘤患者20例,子宫肌瘤患者48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2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过统计学分析未见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处理,术前做好常规的肠道、阴道和备皮准备,手术视野内的皮肤给予常规复方碘伏消毒处理,并留置尿管。对照组患者临床期间给予传统子宫全切除术治疗,麻醉后在患者的腹部正中进行10厘米左右的切口,随后对患者的各层腹壁组织进行逐层分离,再进行子宫切除治疗,最后将各个组织缝合[1]。观察组患者临床期间给予经腹改良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经常规麻醉处理后,在耻骨联合处约3指的位置行横切口,切口长度约为6-7厘米,随后对患者腹壁组织进行逐层钝性分离(主要有皮下组织、基层、腹膜组织),分离的过程中要保证动作轻柔,探查患者的腹腔、盆腔以及各个脏器的情况,最终确定手术治疗的方式,取患者头低脚高体位,术者三指进入腹腔后,将子宫牵拉至腹壁外,采用集束法[2]使用双重钳将一侧的圆韧带、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以及阔韧带夹住,切断后结扎,使用剪刀紧贴患者的子宫做锐性分离直到子宫的动静脉部位,经双重钳夹好切断,缝合、结扎子宫血管。采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对侧输卵管、血管、韧带等。使用1号可吸收线对一侧的阴道穹窿、部分主韧带筋膜进行“U”形缝合,再继续进行连续性锁边缝合,再缝合对侧,不缝合腹膜,连续性缝合前鞘,间断性缝合皮下组织,最后连续进行皮内连续缝合。
  1.3观察指标:临床治疗期间严格观察患者的症状特点和身体体征,注意患者的是否有尿潴留、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时间等。
  1.4疗效评定: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3]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主要涉及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每个项目分为4点评估项目,总分范围在0至100分之间,分值越少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1.5统计分析: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经临床治疗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发生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出现6例尿潴留患者,4例肠粘连,对照组患者中11例尿潴留,7例肠粘连,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切除术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手术类型,主要应用于子宫肌瘤、附件病变或某些子宫出血病症的治疗,进行子宫切除的方式较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微创技术的提高,微创技术在子宫切除治疗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并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腹改良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治疗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其临床意义。但是,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术者要具备良好的妇科手术经验,熟知盆腔的解剖结构,且技术娴熟;②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情况,注意患者的以往手术治疗史,对手术指征进行详细评估;③采用集束法对输卵管、卵巢韧带、阔韧带、圆韧带进行处理,不适宜进行大把结扎;④应紧贴子宫体对子宫血管和宫旁组织进行向下分离,减少对直肠、膀胱、输尿管的损伤。
  参考文献
  [1]罗克燕,谢红梅,代思瑞.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117例临床观察[A].第二届西部地区(12省区)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18(07):109-110
  [2]李桂花,曾俊.举宫杯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A].全国第12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12,13(04):198-199
  [3]姚书忠,陈淑琴,谢洪哲,牛刚,陈玉清,刘栋擎,黄建昭.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216例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15(14):106-107
  [4]王兴碧.改良式经腹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临床效果观察[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0(17):120-1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0882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