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哮喘患者全方位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全方位呼吸护理方式对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肺癌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 全方位的呼吸护理)和对照组(88例, 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治疗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方位系统化呼吸护理能明显缓解哮喘患者的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全方位系统化呼吸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15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高反应炎症, 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国内外多项研究指出, 全球哮喘患者病情能达到全球哮喘防治倡议控制目标的情况均不十分理想[1]。哮喘不能得到很好控制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许多护理方法不系统、不规范且不能对患者实施有效管理。因此, 控制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关键是为患者提供系统哮喘护理措施以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92例肺癌术后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呼吸护理, 效果满意,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哮喘住院患者, 均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88例)。观察组男42例, 女50例;年龄29~68岁。对照组男47例, 女41例;年龄30~7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自行咳嗽, 护士每天监测记录生命体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规范系统护理, 即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物理排痰及心理护理, 包括深呼吸、胸部叩击、机械通气、腹式呼吸训练、心理疏导等。具体如下。
  1. 2. 1 对症护理 哮喘症状发作时, 把药物进行雾化后喷入鼻腔内, 患者取半坐位或舒适体位, 以利于呼吸;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注意呼吸困难的表现及病情变化。
  1. 2. 2 深呼吸 指导患者合唇用鼻深吸气, 以最大限度扩张肺泡, 屏息闭气使肺泡进一步膨胀, 然后缩拢双唇作口哨状将气体缓慢呼出, 减少呼气时大气道闭塞及小气管阻塞, 如此反复3~4次, 再借助深呼气诱发咳嗽。
  1. 2. 3 叩击震颤 对痰液量多且黏稠者给予拍背、胸部震颤排痰, 叩击前嘱其先饮水湿化润化气道, 护理人员手呈中空状, 以手腕的力量轻拍背部以拍松气道内痰液, 同时配合上述深呼吸咳嗽法将痰液咳出, 若仍有痰液未排出可反复2~3次。另外, 定时翻身拍背, 促进痰液引流, 保持气道通畅。
  1. 2. 4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寻找致敏原, 使其了解诱发因素, 提高患者减少接触致敏原的防范意识;告知患者和家属哮喘是可控的、可缓解的, 甚至是可以治愈的, 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从而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加强与患者沟通, 保证其情绪稳定, 防止患者大笑、大哭、大喊、大闹等情绪反应, 避免过度换气诱发哮喘;指导患者心理调试技术, 如在急性发作时如何缓解紧张情绪, 使其认识到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1. 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中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标准。痊愈:哮喘症状完全缓解, 即使偶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值>35%, 或达预计值80%~100%;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FEV1或用力呼气流量(FEF)增加量范围25%~35%, 或治疗后FEV1或FEF达到预测值的60%~79%, PEF日间变异率(PEFRV)<20%。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FEV1或FEF增加量范围15%~24%。无效:临床症状和FEV1或FEF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x-±s, d)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
  观察组 92 13.5±2.8a
  对照组 88 18.5±4.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 3 影响康复预后的相关因素 为进一步探讨各相关因素与哮喘康复预后之间的关系, 将观察组患者按照甲组(痊愈+显效)和乙组(好转+无效)进行对照研究, 主要研究因素如下:A(年龄由大至小:岁), B(FEV1程度由重至轻:计为1、2、3), C(对症护理由轻至重:1、2、3), D(深呼吸:由少至多, 计为1、2、3), E(叩击、震颤帮助排痰:次数由少至多, 计为1、2、3), F(心理疏导, 1、2、3), 其中应变量X(甲组计为X=0, 乙组计为X=1),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A、B、E、F均为P<0.05, 相应的OR值为1.262、6.723、0.635、0.524, 其中A、B值均>1, E、F值均<1。
  通过对全方位系统护理的分析, 可以得出以上四因素是哮喘康复预后的重要因素, 年龄愈大、肺功能越差预后愈差, 辅助排痰和心理疏导越多的患者, 临床疗效越好, 康复越快。
  3 小结
  护理工作随着护理学的发展, 医学模式逐步向多方位系统化发展, 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单一的护理模式开始以生理-心理-社会多元化护理模式转变。提高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强化人文关怀力度, 不断满足患者对于护理的要求, 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7, 20(5):261-26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3):177-185.
  [收稿日期:2015-1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65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