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该如何帮助遭受性强暴的女儿?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我是一位不幸的母亲,女儿在一次夜自习回家的路上被醉汉强暴了。事件发生后,女儿显得郁郁寡欢,不爱理人。我怕她精神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不知道该如何去帮助、安慰她,使她平安度过这一危险时期。
  浙江李 小娜
  李小娜读者:
  失身的痛楚是深沉而剧烈的,受害少女在失身后出现的心理眩惑需经历两个时期。一是情绪跌宕。这是产生轻生动机的危险期,一定要闯过这一关,才能进入第二个时期,即眩惑淡化、心理平衡的恢复期。少女在遭到性侵害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附加恶果,排出异物,防止怀孕。这样做的正向心理效应和积极意义在于使受害者获得心理补偿,能暂时阻止精神崩溃,以便有利于引导进入心理康复阶段。消除心理眩惑,促进心理康复,你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帮助女儿。
  一是稳定情绪。心理调节技巧之一是疏导积郁,使之合理宣泄。家长、教师是少女最依赖的人。要以真挚的同情启发受害者倾诉屈辱、憎恨和内心深处的凄楚。技巧之二是诱发情感和行为的积极转移,即不能让你女儿沉溺在性侵害心理眩惑的漩涡中,而要使她把情感移向珍惜生命的价值和追求生活的美好这一面。
  二是讲究心理卫生,消除心理病患。脱离危险期并不意味着心理失调的消失,自卑、孤独、消沉等负性情绪的长久存在,会继发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发现这些病症要及早进行心理诊治和药物治疗,你也要配合医生辅之以心理上的鼓励、诱导和抚慰。
  三是促进心理健康,增强对迷乱的抗衡力。这是根除性侵害心理眩惑最富于积极性的要举。要让你女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积极的姿态对待自己与社会。还要引导她从逆境中奋起,自强不息。只有这样,才能增进你女儿抗衡迷乱的能力,信心百倍地迎接崭新的明天。
  袁浩龙
  
  我为何总想与“男主人公”性交?
  
  近来,我闲得无聊,便在书摊上买了几本书看看,但看后我老是想着书上男女主人公做爱的场景描写,并也常常在想象中与男主人公发生性关系,使我感到自己很下流,以致直接影响到我的工作。我心里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办?
  山西 赵丽
  赵丽读者:
  你的这种表现其实是一种意淫行为。意淫是指不借助于手或器物,仅凭意念进行想象的性活动,便能获得性快感者。意淫时,有时会有性高潮,有时仅有快感而无高潮。单身或未婚女性会按照一些不健康书刊上的描写,在想象中与男性进行“性交”,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意淫行为。
  意淫是不正常的性活动,它对身体的危害很大。意淫虽非实际性性活动,然而在意淫过程中,人体的许多系统都一同处在高度兴奋中。意淫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条件限制,可每日数次在脑子中进行性活动,一般比手淫的次数要多,这样就使人在精神上长期处于性亢进的状态,而这种持续的性亢进对人体的危害,要远远超过即使是比较频繁的手淫。过度意淫会导致严重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强迫症、性功能衰退或性功能障碍,甚至发展为精神病色情狂。
  意淫形成习惯后,克服起来比较困难。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这一顽疾是完全能够克服的。有意淫习惯的人首先不要为自己有这个不良习惯而懊恼、悔恨、自责,而应尽景将它忘记,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踊跃参加各种集体文娱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每当性欲强烈时,应立即去人多的地方,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性欲强烈实在难以抑制时,可进行手淫。从而缓解性冲动,使自己平静下来,避免做出使自己后悔的事。特别是注意不要接受外来的不良性刺激,如阅读、观看黄色书刊、音像等。
  袁浩龙
  
  丈夫凭什么怀疑我?
  
  我的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了能彻底治好他的病,3年前我东渡日本去打工,以期挣回大把的钱。熬过了3年的艰苦日子,我终于怀揣着几个钱欣喜万分地回到了家。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丈夫冷着脸,绝情地对我说:“你挣来的钱未必干净,我们离婚吧!”
  虽然我熬过了那个最可怕的瞬间,又活下来了,但是我至今仍然感到受了极大的伤害,他为什么提出离婚,他凭什么怀疑我的行为?
  闵洁
  闵洁读者:
  想离婚的人总有千万条理由,但概括起来只有一个实质性的理由:他已失去了与你相爱、与你共同生活的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子呢?”被弃者常常穷思竭想找不出答案,其实答案是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找原因的过程中,得有时间逐步接受这个事实。而且,无论是什么原因,都是为了能对人对己有个交待。
  为什么他突然提出离婚?其实在你来说虽颇感突然,在他可能已深思熟虑酝酿已久。站在他的立场,也即是一般比较保守的男性的立场,可以揣测原因有这么一些:其一是根据传说他认为在日本挣钱的女人,涉嫌色情业的多,你老公难免不往这上面想。其二是他的男权思想在作怪,他受不了女人外出挣钱,他在家中带孩子的生存状态。其三是3年的分离,差不多已使他忘尽了肌肤相亲的温热,而长期的独处则使他抑郁、冷漠。了解了他的心情,你也应该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假如你还是不明真相,自己去和他谈谈,问明白再做决定。
  王裕如
  
  心理也要“排毒”
  
  我老伴退休后,开始帮助我分担一些家务事。有一天,他到菜市场买菜。在买菜过程中,老伴和卖菜的小伙子争执起来,卖菜的小伙子是个愣头青,加之那天又喝了点酒,就对老伴骂了许多不中听的话,气得老伴当时差点心脏病发作。回家后,老伴仍气愤难平,想想自己何曾受过这种窝囊气呀。于是在脑海中反复播放着那令他感到万分屈辱的镜头,恨不能把那个不懂礼貌的家伙叫来大骂一顿。从此老伴既不干家务,也不再锻炼、娱乐,而是经常发火生闷气。家人对此十分担心,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巩英
  巩英读者:
  在现实生活中,人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打击。面对这些失意,有人会把相应的负性情绪和心灵感受牢记下来,藏于心底,耿耿于怀。这样一来,他们的心理环境长期受到消极因素的干扰,造成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正如你老伴表现的那样。
  对过去的记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有意无意地忘掉那些消极的事情及情绪体验,可使个体得到心灵的有效卫护。因此,为身心健康着想,对以往的事件,尤其是对那些长期对自我心理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进行一下选择性的遗忘,应该值得提倡。在这方面,“记性”不好的人,永远觉得生活清新有趣。
  你要将这些道理告诉你老伴,并还要告诉他:每个人的经历中都有失意,虽然那些灰暗的日子已经过去,但如果我们不善调适、不善遗忘,就会在我们心里投下阴影,渐渐地就会成为一种病菌在悄悄蔓延,直到某一天引起心理上的不适甚至是障碍。在医学保健领域,把凡对人体功能有不良影响的物质都称为“毒”,因此现在有一个重要观念叫做“人体排毒”。其实,对于人的心理,也常存在着“心理毒素”,你应该帮助你老伴认清这一点,并要像打扫卫生一样,帮助他注重自己的“心理排毒”,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肖峰
  
  “直言”的苦恼
  
  我自参加工作十几年以来,在单位里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心直口快、有啥说啥的人。还好,同事和领导都了解我的个性,大家相处得比较融洽,没有闹过什么大矛盾。可不久前我下岗了,在人才市场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新单位里的年轻人较多,我心直口快的性格很快遭到他们的不理解。他们看不惯我,处处排挤我。我很烦恼,不知怎么与他们相处下去。
  南京 陶维兰
  陶维兰读者:
  现在单位里的同事不理解你,你生气,可你是否清楚你心直口快说过的一些话,会给别人带来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还都不具备十分的自信,人们都或多或少地希望能从别人的言谈话语中,获得点肯定自己的东西,少听点贬低否定的词,这是非常正常和自然的。倘若你没有顾及到人们的这种心理倾向,不管时间、场合、对象而只会一味地快人快语,有啥说啥,那么你可能就会冒他人之大不韪,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愤怒。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软弱的敏感区,危险的避讳区,这些区域好像是一片布雷区,是主人刻意或潜意识小心保护的地方。倘若你感觉迟钝,冒冒失失地擅自闯入,那么你必定会遭受挨炸的反应。
  确实,并不能说所有的“直言不讳”都意味着“真诚”与“直率”,有一些“直言不讳”往往夹杂着一些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成分。
  在社交场合温文多礼,谦恭自律,不能简单地将它视之为一种礼貌,更不能将它看成一种虚伪,而是要看到在这样一个相互赞美和肯定的社会氛围里,将有利于优化大众所处的社会心理环境,维护大众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自信和获取良好的自我感觉。
  “多发现和讲点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注意控制容易伤人自尊心的话语出口”,你看这一条能否当作你今后为人处世的一个“方针”呢?
  肖峰
  
  (编辑 汤知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40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