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妇科护理过程中患者隐私保护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观察与研究妇科护理过程中患者的隐私保护。方法:随机抽取82例就诊的女性患者且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其隐私保护作为观察组;另外在随机抽取以往给予常规护理的妇科患者80例作对比研究,即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隐私保护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良好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同时观察组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病史病情的保密、病历等个人资料的保守以及私人空间维护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妇科护理过程中的隐私保护,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关键词】 妇科; 护理; 隐私; 保护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7-0090-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7.043
  近年来,随着女性法律观念的提升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妇科护理过程中的隐私保护日益受到重视[1],但妇科护理是一种不可回避的需要触及患者隐私的行为,且加上女性特有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常可引起患者心理与情绪的波动,甚至会诱发医护纠纷的出现[2],笔者本次对妇科护理过程中患者的隐私加以保护与研究,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随机抽取82例就诊的女性患者,年龄25~53岁、平均(39.50±2.00)岁,婚姻状况:已婚74例、未婚8例,文化程度分类:大专及以下12例、大专及以上70例,此82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加强其隐私保护且作为观察组;另外在随机抽取以往给予常规护理的妇科患者80例作对比研究,即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以及言语功能异常等影响沟通者;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依从性差等原因退出本次研究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隐私护理,即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培训、规范护理操作等。观察组则根据以往妇科疾病特点、隐私暴露原因、隐私部位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等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隐私保护措施,包括:(1)加强医学伦理知识的学习、增加护理人员对妇科患者隐私保护的意识;(2)改善病房环境;(3)护理前的心理疏导;(4)护理过程中加强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5)护理期间注意护理技巧以及护理服务态度;(6)改善护理人员带教方法;(7)加强患者病历等个人资料的保护。
  1.4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护理效果参考《护理学基础》,按照入院情况介绍、床头医疗设备用法及注意事项、疾病护理是否到位、护理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日常卫生的清洁、对治疗、饮食、护理方面的指导等方面[3];制定相应护理效果调查问卷表,分为良好(80~100分)、一般(60~79分)和差(0~59分)。
  隐私保护满意度参考《妇科护理学》[4],包括隐私部位的保护、病史病情的保密、病历等个人资料的保守以及私人空间的维护,分为满意和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整体护理效果对比
  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护理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的良好率是97.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隐私保护满意度对比
  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护理后,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隐私部位的保护、病史病情的保密、病历等个人资料的保守以及私人空间的维护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隐私是一种不愿公开的有关个人人格尊严的私生活秘密,包括个人身体、私人空间、个人事实以及私人生活等,尤其是妇科患者,往往涉及到患者个人身体隐私部位的暴露,但由于病房环境、设施以及护理人员缺乏相关意识、不合理的带教方法等因素,导致妇科女性患者羞于启齿、不愿详谈病情或是在护理期间不愿暴露于外人,因此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护理困难,影响了患者康复等[5]。所以,加强妇科患者护理中对其隐私的保护尤为重要。
  鉴于此种情况,笔者本次加强了妇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隐私的保护且与以往护理加以对比分析,从表1结果可知本次护理整体效果良好率为97.56%、高于以往的常规护理措施的70.00%,同时从隐私保护观察来看,本次隐私部位的保护、病史病情的保密、病历等个人资料的保守以及私人空间的维护满意度明显升高,说明本次隐私保护有效。究其原因,现总结如下,(1)加强医学伦理知识的学习,增加护理人员对妇科患者隐私保护的意识,例如要求护理人员学习医学伦理知识、提高护理人员对隐私的重视,同时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有关护理人员中对患者隐私保护的规定,以及《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要求,从而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切实保护妇科患者隐私;(2)改善病房环境,例如病床间设置床帘、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护理空间,护理期间除相关护理人员外,其他人员回避;(3)护理前的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状态,根据其具体情况加以疏导,例如对于紧张、焦虑或恐惧患者来说,在护理上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稳定其情绪,增加护患间的信任感,使其能主动配合各项护理工作,同时与患者多交流沟通,予以心理支持;(4)护理过程中加强患者隐私部位的保护,例如在护理前,应主动告知患者相关情况(例如护理目的、护理方法、需要暴露的部位以及护理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护理动作轻柔(如有需要,可协助患者褪去衣物)、注意遮蔽,以降低暴露所致的不快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隐私部位的暴露、缩短暴露时间,同时做好对非护理区域隐私部位的保护;(5)护理期间注意护理技巧以及护理服务态度,例如对于合并性疾病者,做好保密与消毒隔离工作,同时床头卡上的诊断以其他形式代替,同时遵从患者意愿,在征得其同意后,可将其病情告知家属;同时在护理期间,沟通时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不谈论患者病情、不给予评价,不断提高各项护理技能(例如导尿术、会阴擦洗);(6)改善护理人员带教方法,存在带教的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解释,在征得其同意后,方可给予护理操作;(7)加强患者病历等个人资料的保护,病历等资料往往可清晰地反映患者病情等隐私,所以,护理人员应妥善保管好患者病历资料,不能随意存放,以免丢失或被他人翻阅;同时在各种学习报告及总结发言上,不以患者真实姓名出现。
  对于妇科护理中患者隐私的保护,除了要求护理人员有娴熟的护理技术外,还应具备丰富的沟通技巧等,总之,加强妇科护理过程中的隐私保护,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君然.妇科病人的隐私保护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0,8(5):1386-1387.
  [2]张萍.妇科护理过程中患者隐私保护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242-243.
  [3]李如竹.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魏碧蓉.妇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白顺荣,汤翠芳.妇科手术患者隐私暴露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332-333.
  (收稿日期:2015-05-23) (编辑:何玉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504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