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前言
  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增强地方高校科研竞争力、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基本要求。但目前由于教育理念、培养体制、条件及社会环境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不明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培养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促进导师有效指导;加强创新平台与创新文化建设,提供环境条件支撑”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为增强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提供思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指在培养过程中始终贯彻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区域性经济发展服务的历史使命,其研究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技术领域培养专门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工科专业需要培养以技术创新的硕士研究生,促进技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增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对社会未来发展具有强力推进作用和累积效应。因此,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提高地方高校科研实力的根本,对于增强地方高校产-学-研结合,提高自身竞争力至关重要。也是培养研究生吃苦耐劳、冲锋陷阵的品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1.1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
  1981年,我国建立了学位制度,自此30多年来,我国共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70万人,其中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之前培养总量的50%,研究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在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地方高校长期实行的单一模式研究生培养方式已经较难适应社会需求,也不能满足对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迫切要求。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是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曾专门成立课题组,开展三次调研活动。结果显示,尽管部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 但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有:一是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容易循规蹈矩;二是创新活动参与程度较低,对创新活动不感兴趣;三是缺乏高水平创新性成果,科研项目存在较大重复现象。也有学者把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概括为“四个简单”,即简单移植、简单揭示表面现象、简单延伸和简单推理,这反映了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的严峻现实。
  1.2工科研究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影响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归纳以下几点:
  (1)教育理念与创新能力培养不适应。目前的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还是继承了本科教学方式,把研究生教育看成本科教育的简单延续,以简单的知识传授为主,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研究生扩招严重,但在许多地方高校,相关的教师资源、仪器设备、科研经费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一些导师对研究生管理散漫,不善于对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学术交流。研究生难以获得有效指导,使研究生丧失了对科研的兴趣,也失去了创新动力。
  (2)培养体制、条件与创新能力培养不适应。我国考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淘汰机制,严进宽出的研究生培养体制,不能给研究生有效压力,许多研究生的课题工作只为了满足基本毕业要求,不去追求创新和解决高难度问题。另外,地方高校许多工科专业缺乏科研条件,必需的仪器设备偏少、经费紧张、兼职导师太多、缺乏创新积累等,无法满足研究生创新课题开展的需要。研究生缺乏学术交流和创新实践,也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3)社会环境与创新能力培养不适应。地方高校处于不发达城市,信息闭塞,且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高校的学风,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产生了严重影响。且地方高校研究生就业受到许多限制,因此许多研究生选择课外兼职、考证等,为以后就业积累资本,忽视了对科研的追求,必然影响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地方高校由于地域条件、地方财力等自身原因,加上社会环境、教育理念、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条件等诸多原因,使得我国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普遍不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表现尤其突出,并日益成为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学校发展转型的制约瓶颈。在此情况下,如何克服已有困难,提高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成为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2、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
  2.1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培养体系
  (1)严格把控招生环节。在研究生招生考试、面试环节,除了对基础知识、英语水平考核之外,增加对实践环节的考察,包括对基础实验仪器的操作、试验思路的设计、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等,并将学生创新潜力作为是否录取的一个重要指标。让学生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前,就有一个思想准备,创新是研究生阶段的根本要求。通过严格把控招生环节,将一些创新能力不强且缺乏创新追求的学生淘汰。
  (2)课程体系融入创新要求。在研究生专业课程方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问题导入式教学方式,让研究生课堂学习变成思考的战场。按照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借鉴国内外优秀研究生培养经验,增加创新实践环节,如在课程学习阶段要求研究生独立完成2~3篇研究论文或调研报告,培养他们资料查阅、设计问题与解决难题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较多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如讲座式授课、学术讨论、学生讲座等,提高研究生参与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3)加强研究生培养环节监督。对研究生开题、中期、答辩等关键环节,以是否具有创新性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对于选题重复、试验思路缺乏新颖的课题,在开题环节就要严格要求,让其限期改进,让研究生尽早树立创新意识;中期考察的时候,对于没有按期完成的课题研究,可不接受其申请中期考核,给予研究生一定压力,改变他们忽视试验过程的错误认识;答辩时,采取盲审制度,从严要求毕业论文,减少直至淘汰重复研究现象的发生。通过对培养环节的严格要求,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560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