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3D TOF―MRA、CE―MR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对比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MRA)、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 后采用3D TOF-MRA、CE-MRA观察所有患者颅内磁共振影像结果, 对比三种检查方案的诊断结果及应用特点。结果 CE-MRA确诊颅内动脉瘤85例(98.84%), 3D TOF-MRA确诊79例(91.86%), 两种检查方案确诊结果与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MRA与3D TOF-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但对于微小动脉瘤患者3D TOF-MRA诊断能力较弱, 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现象, 应选择CE-MRA进行检查。
  【关键词】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4.0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hree-dimensional 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3D TOF-MRA),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CE-MRA) 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in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Methods A total of 86 intracranial aneurysm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received DSA for verification. Thei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were observed by 3D TOF-MRA and CE-MRA. Diagnostic results and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85 intracranial aneurysm cases diagnosed by CE-MRA (98.84%) and 79 cases diagnosed by 3D TOF-MRA (91.86%). Compared with DSA 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two methods(P>0.05). Conclusion CE-MRA and 3D TOF-MRA provides highly diagnostic value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while 3D TOF-MRA is weaker in diagnosis of small aneurysms with misdiagnosis. Thus, CE-MRA is preferred in examination.
  【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tracranial aneurysm
  颅内动脉瘤是目前造成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壁局部先天性缺陷及腔内压力异常增高导致患者动脉壁的一种囊性瘤状膨出, 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由于病灶及累及范围的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1]。DSA是目前颅内动脉瘤的诊断金标准, 但DSA为有创检查, 且不利于多次重复检查, 无法实行动态病情评价, MRA已成为近年来血管疾病的常用检查手段, 并且随着深入研究, 对于多参数、模式的MRA具有更高的影像质量与针对性[2]。本组研究旨在对比3D TOF-MRA、CE-MR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 女44例, 年龄25~68岁, 平均年龄(52.6±4.8)岁, 均表现为自发性头痛、恶心呕吐、神经精神症状, 其中昏迷22例。所有患者对本组实验完全知情同意, 均经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4例, 86例患者DSA共检出86处瘤灶。
  1. 2 研究方法 采用本院SIEMENS(德国) AVANTO 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 首先进行3D TOF-MRA, 扫描参数设置为层厚1 mm, 层距0.2 mm, TR 39 ms, TE 7.1 ms, 翻转角为25°, FOV 200 mm, 矩阵256×256, 扫描时间为6 min, 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与多平面重组(MPR)进行图像后处理。CE-MRA:患者检查前需进行Blous 2 ml实验明确扫描时间等参数关系, 使连续采集中的第2次采集K空间中间部分的采集时间与造影剂首次在检测动脉中的高峰时间重合;CE-MRA采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 扫描参数为TR 5.5 ms, TE 1.9 ms, 矩阵为256×160, 取冠状面影像患者屏气后16~19 s完成常规4时相增强扫描, 造影剂选择钆离子造影剂30 ml经肘静脉以2.5 ml/s的注射速度高压团注, 并以等速注射20 ml生理盐水。所有影像结果上传至PACS并采用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图像重建, 3D TOF-MRA与CE-MRA采用MIP及MPR进行图像重建, 采用盲选法由两名医师进行阅片诊断, 其中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 小动脉瘤直径≤5 mm, 中动脉瘤直径≥5 mm, 大动脉瘤直径≥10 mm及梭形动脉瘤作为评估分类标准。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E-MRA与3D TOF-MRA诊断结果与DSA确诊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中 3D TOF-MRA的诊断结果与CE-MRA及DS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调查结果显示约有50%以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 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 而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先天性脑动脉血管畸形、血管壁薄弱、管壁退行性病变所致, 因此理论上可通过有效的筛查手段进行早期颅内动脉瘤诊断, 或进行准确的病情评估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3]。DSA是目前血管疾病的可靠检查手段, 已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金标准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DSA为有创性检查, 不适用于所有患者或多次检查动态监察病情变化, 而常规MRI仅能显像形态较大的动脉瘤, 临床诊断价值不高[4]。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 CE-MRA与3D TOF-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结果与DSA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对于微小动脉瘤的确诊中, 3D TOF-MRA与DSA确诊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验回顾与资料分析可知, CE-MRA与3D TOF-MRA均为基于MRI进行的磁共振扫描, 但二者成像原理完全不同, CE-MRA通过注射顺磁性造影剂增加局部组织对比度, 提高CE-MRA对感兴趣区的密度分辨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CE-MRA诊断结果与DSA几乎一致, 但顺磁性造影剂易造成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临床应用时应谨慎选择注射剂量;3D TOF-MRA是利用时间飞跃法(TOF)中的血流规则性与磁共振信号稳定性的关系进行分析, 长T1回波时间能够有效抑制背景信号, 提高信噪比, 从而清晰显像颅内小血管与分支, 通过进一步图像重建获取三维影像, 但TOF法着重对血液的流动信息进行反馈, 对血管的形态信息反映效果不理想, 当动脉瘤过小时引起的搏动伪影及血流凝滞等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磁共振信号缺失, 造成3D TOF-MRA对微小动脉瘤诊断能力不足的现象[5, 6]。
  综上所述, CE-MRA与3D TOF-MRA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有效筛查诊断手段, 但CE-MRA检查时需注意造影剂剂量的选择及检查后的监护工作, 而3D TOF-MRA具有无创、扫描快、成像清晰的优点, 但对于微小动脉瘤的诊断需采用CE-MRA进行进一步确诊。
  参考文献
  [1] 陈锦华, 田为中, 陈小云, 等. 3D CE-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 26(1):136-138.
  [2] 刘庆国, 郭兴, 宋志斌, 等. 64层螺旋CTA和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比较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3):194-200.
  [3] 张军, 陈新, 毕俊, 等. TOF-MRA与3D CE-MRA在脑卒中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4):56-59.
  [4] 蔡红法, 张栋, 刘一之, 等. 3D-DS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对治疗指导意义的探讨. 当代医学, 2012, 18(6):8-10.
  [5] 沙琳, 边杰, 程绍玲, 等. CE-MRA与TOF-MRA对头颈部动脉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0(1):56-60.
  [6] 钟向阳. CTA和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 11(4):352-353.
  [收稿日期:2015-03-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684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