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色素内镜让消化道早癌现原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排行榜上,胃癌、食管癌、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纷纷入榜且位居前列。早期症状不明显,筛查工作不完善,让很多消化道早癌成了“漏网之鱼”。其实,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是不错的,有的甚至能根治。
  病因:“病从口入”,吃出来的消化道肿瘤
  说到食管癌、胃癌、肠癌的发病原因,很多人会想到家族史和烟酒刺激,而忽略饮食的问题。
  现在很多人喜食烫食,而烫食会损伤食管黏膜,使其出现不典型性增生,重度的增生就是肿瘤前病变;胃癌、食管癌还与多食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腌制食品有关;肠癌与高脂饮食有关,吃得过于油腻会加重肠道负担,肠道蠕动减慢,食物滞留肠道会刺激肠黏膜。
  诊断:色素内镜让早癌“原形毕露”
  目前对于肿瘤的筛查、诊断,主要依赖肿瘤标志物,比如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是消化道肿瘤的标志物等。但是,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差,有时肿瘤标志物值升高,事实上可能只是炎症或息肉。因此,肿瘤标志物只能用于初级筛查。那有没有办法能对消化道肿瘤做到更明确的诊断呢?答案就是内镜检查。
  以食管癌为例,以往,在常规内镜下,消化科医生能观察到食管黏膜颜色和形态的异常改变,确定有无病灶和大概位置,但不能明确边界,这就给手术切除带来了麻烦,而且早期食管癌或较小的病变部位仍然容易漏诊。而色素内镜(碘染色检查)却能让病灶在几秒之内“原形毕露”。将碘液经喷管由下而上慢慢喷射到食管壁,等待几秒之后,没有病灶的正常黏膜被染成了棕色,而淡染和不着色的区域就是病灶藏身之处。因为碘液会与糖原发生反应变成棕色,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糖原,病灶区域的糖原少,反应不强烈或者不反应,呈现出的就是淡染或不染的景象了。色素内镜能让医生更清晰地看见病灶的范围、形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界线。这为内镜下的手术切除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大大提高了活检取材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治疗:超级微创手术来了
  以前,消化道肿瘤要开胸开腹切除,创伤大,恢复慢。现在,内镜超级微创手术的时代来了。如果是食管癌前病变,色素内镜成功定位边界后,在距离边界5毫米的外围做上圆点标记,沿着标记整块切除即可。对于起源于黏膜下和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可以行隧道内镜下切除术、全壁层切除术。食管黏膜下肿瘤通常只是食管壁上的一块隆起,它的“大本营”在黏膜下,可在距离肿瘤口侧3~5厘米切开一个口子,顺势建立黏膜下隧道,让肿瘤充分暴露,内镜下完整剥离并取出,最后用钛夹交替闭合隧道口。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出血,既保住了食管,又免受动大刀之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752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