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呼吸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研究对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意义上的治疗,实验组则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后续的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肺部感染;肺泡灌洗;纤支镜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7-050-01
  为研究对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的效果,选取100例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進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内容如下。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的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5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为23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5~86岁,平均年龄(55.7±2.6)岁。
  实验组:5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29例,女性患者为2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47~87岁,平均年龄(56.1±1.2)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分布范围等相关数据,发现差异不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后,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⑴通过鼻腔将纤支镜插入气管,通过对正常状态下的支气管进行观察,判断患病支气管的异样。随后对患病部位的分泌物进行清除,并将相关分泌物送至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1]。
  ⑵通过在患病支气管开口处楔入纤支镜对患病处进行冲洗,随后分次换吗20~30ml且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并利用45~75mmHg负压将其引入灌洗瓶中。重复数次。
  ⑶使用6ml生理盐水加0.4g阿米卡星针或者是0.3g左氧氟沙星针对患者进行局部注射用药,注射用药后退出纤支镜,患者保持侧卧姿势30min,每周进行2~4次。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进行分析及评价,治疗有效率评定标准:①显著,患者相关症状完全消失,治疗效果明显。②有效,患者相关症状基本消失,情况出现改善。③无效,患者相关症状无任何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版统计学软件对治疗有效率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采用x2检验。若存在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针对治疗有效率方面而言,实验组总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72.0%),且存在明显差异(p<0.05)。
  3 结论
  通常情况下,呼吸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2]患者都会出现由于自身病情危重,导致身体素质虚弱,最终出现咳痰无力的情况,进而影响肺部感染情况,并使呼吸衰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常规治疗方式治疗通常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大部分呼吸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患者均为呼吸危重症患者,而其中的绝大多数患者的原发疾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3],其他患者为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炎等情况,通常这些情况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致使患者的肺功能迅速衰竭,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特殊情况可导致窒息死亡[4]。对此,相关的数据研究表明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相关症状,但机械通气的效果受到患者的气管分泌物影响。
  总而言之,根据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结果显示,纤支镜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而常规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因此对针对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后续的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白桂红.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治疗呼吸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4,37(8):47-48.
  [2] 张春玲.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809-1811.
  [3] 何亚丽.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05-106.
  [4] 姚雪华,黄丰华,侯淑娅等.纤支镜吸痰联合抗生素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169-1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70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