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分析组,观察组用以往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而分析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施行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法,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分值和ADL分值都不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分值和ADL分值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使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修复患者的神经系统,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提升应对生活的能力,帮助患者康复,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死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脑部对缺氧缺血的耐受力较差,在脑部出现血流灌注阻碍后导致了脑组织的软化或者是坏死,所导致的后果无法预计,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有很大威胁。在中医学中认为急性脑梗死的真正病因是肝肾不足和脾气亏虚导致的,所以在治疗中应该以遵循清热化痰和活血化瘀通络为主旨。近些年来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也让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涨,同时致残率和致死率也在增加,对患者和其家属的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困扰。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时逐渐加入了中医的疗法,这次研究就以早期针灸康复治疗为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收获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分析组,观察组用以往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而分析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施行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法。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为17例,女性为13例,年龄为46岁至69岁,平均年龄58.78±4.62岁,病期从2年至6年不等,平均病期3.69±0.87年;分析组患者中男性为16例,女性为14例,年龄为45岁至70岁,平均年龄59.44±4.70岁,病期从2年至7年不等,平均病期3.77±0.86年。患者在参与本次研究前都经过了临床确诊,采用核磁共振和CT影像法,患者本人和其家属都知晓本次研究,并自愿加入,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具备很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施行以往的常规治疗,选用丹红注射液,此药的国药准字号为:Z20026866,规格为:30ml,用静脉滴注法,每天一次;西丁注射液,此药的国药准字号为:H20050831,规格为:20mg,同样为静脉滴注法,每日一次。
  分析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再增加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其一,早期针灸,针灸治疗时所用的针头和针体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来选择,参照标准为中医辩证疗法中的原则。针头需要选择运动区域、感知区域来行针,时间保持在30分钟左右,每秒钟捻针的频率不超过200次,每次捻针为5分钟,整个行针过程中捻针3次即可。针对软瘫的患者,可以选在患者的合谷穴、曲池穴、手三里穴、三阴交穴、太冲穴和血海穴等;但对于硬瘫的患者,如果患者只可屈不可伸就选肩髃穴、天井穴、外关穴、曲池穴等,但如果情况相反,患者只可伸不可屈,就要选尺泽穴、合谷穴、内关穴和曲泽穴等,每次行针不超过40分钟,每日一次,八天为一个疗程。其二,康复治疗,引导并协助患者选择合理的体位,对患者的四肢和关节施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法,引导患者尽可能的做出翻身、坐起和站立等动作,视情况可以指导患者自主行走,每天坚持运动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定为3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需要让患者修正2天。
  1.3 观测标准
  两组患者均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分值和ADL(日常生活能力)分值,NIHSS分值越低证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越轻,ADL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应用
  通过记录和收集数据,再应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 20.0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展示,再用t进行检验,若P<0.05,则视为有意义的统计学对比结果。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NIHSS 分值对比
  经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分值不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分值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ADL分值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DL分值不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分值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很多见,已经成了中老年人群的主要威胁病症之一,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中风”,一旦发病就非常危急,而且病情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急性脑梗死通过临床治疗通常还是会留下后遗症,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导致肢体功能障碍,让患者的活动能力收到阻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这些年以来中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对针灸治疗的深入研究,也可将针灸延伸至急性脑梗死后偏癱的治疗中,并且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此次研究的情况已经充分展示了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分值和ADL分值均具备统计学对比意义,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针灸的针刺行针法对疏通患者的淤阻脉络很有帮助,因而促进了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水肿等现象。在具体的针灸疗法中以中医辩证法为参照依据,为患者在体内建设脑血管的侧支循环,从而让患者的脑部可逆神经元受到刺激并逐步开始恢复,降低了脑组织损伤带来的危害。除此之外,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还具备不错的安全性,不会产生副作用,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十七身心都得到恢复,提高了生存质量,再加上运动康复治疗,更是助力于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不断提高治疗效果。
  使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有助于修复患者的神经系统,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提升应对生活的能力,帮助患者康复,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宋发艳.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给予早期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7(35):316.
  [2]王晓莉.早期针灸及体疗康复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6,32(06):42-43.
  [3]冯祺,赵劲松.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2):125.
  [4]李艳红.研究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临床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5):13-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08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