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海市淞南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淞南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相关危险因素,为社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建立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利用上海市“脑卒中筛查及防治项目”调查表对淞南镇977例年龄>40岁的居民进行筛查,筛选出17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802例非高危人群。对977例研究对象的脑卒中筛查调查表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测定患者的血糖、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总胆固醇含量。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组与非高危人群组在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或未知、吸烟、无身体锻炼、体重指数、心房纤颤或脉搏不起、脑卒中家族史、吸烟比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卒中高危人群组血糖、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高危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无身体锻炼、脑卒中家族史是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需要定期测定社区居民的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以及血压水平,加强对脑卒中干预指导,以此加强对脑卒中的预防。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预防
  现阶段脑卒中己成为我国居民第一死亡原因,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为165万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2.45%TM。其实如果预防得当,80%的脑卒中可以避免。此外,脑卒中年轻化趋势日趋明显,50岁以下脑卒中患者屡见不鲜。为此本研究对本社区进行常住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筛查,以了解和掌握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布状况,为本社区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本辖区内年龄>40岁的977例居民进行“脑卒中筛查及防治项目”,筛选出17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17.9%,802例非高危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男98例,女77例,年龄40-89岁,平均年龄(59.21±2.63)岁;非高危人群中,男453例,女349例,年龄42-91岁,平均年龄(60.27±2.95)岁,两组对象在性别和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进一步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
  1.2研究方法
  1.2.1脑卒中高危人群界定
  整理收集所有对象回答的“脑卒中筛查及防治项目”调查表数据和资料。本次筛查表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具体评估类目有:
  (1)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0l/L或随机血糖≥11.1mm0l/L:症状不明显者糖耐实验,2h血糖≥11.1mm0l/L);
  (2)高血压(≥140/90mmHg)或服用降压药物;
  (3)血脂异常或未知;
  (4)无身体锻炼(每周身体锻炼次数<3次,每次锻炼时间<30min,持续锻炼时间<1年,无从事重体力劳动);
  (5)吸烟;
  (6)心房纤颤或明显的脉搏不齐;
  (7)脑卒中家族史;
  (8)体重指数(BMI)≥26Kg/m2。
  有上述至少三项危险因素者,或有既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病者,均可评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
  1.2.2实验室检查
  采集受访调查清晨空腹静脉血5ml,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0lympusAU5400)监测血糖、血尿、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项目。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EXCEL2007录入相关数据,双人双机录入并核对。采用SPSSl9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率或百分比描述,并进行卡方检验。认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如表1、表2所示。
  2.2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如表2所示。
  3讨论
  相关文献研究显示,男性脑卒中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而年龄的增长也是脑卒中危险因素。当人进入老年后,其自主神经功能逐步紊乱,血管舒张和收缩程度逐步降低,血管壁硬化程度提高,进而极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然而本研究脑卒中高危群体和非高危群体的年龄和性别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小有一定关系。既往研究认为高胆固醇饮食、高钠饮食、缺乏体育锻炼、肥胖等均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对交感神经有较强刺激作用,会促使血压升高,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本研究发现脑卒中高危群体中吸烟、无身体锻炼、体重指数≥26kg/m2等项目人数比例显著高于非高危人群,这提示吸烟、无身体鍛炼、体重指数≥26kg/m2是脑卒中高危群体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和糖尿病也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持续高血压会导致脑内动脉逐步硬化进而诱发脑梗死。糖尿病会诱发脂类代谢异常,导致胆固醇大量合成,血液粘稠度不断提高,使得脑卒中发生的几率大幅度提升,同时高血糖还会进一步加重脑卒中后脑损害程度。过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会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进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促使泡沫细胞大量形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提高血液粘稠度。这些因素的存在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形成,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尿症是传统痛风的危险因素,多个前瞻性研究显示高血尿症与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彼此间相助促进或互为因果,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而诱发脑梗死。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高危人群,这提示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或未知是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糖、血尿、血脂水平检测有助于快速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狭窄、IMT增厚以及斑块出现与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为此及早筛查出无症状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对于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44.6%,IMT增厚占17.7%(31/175),有斑块40.0%(70/175),颈动脉狭窄3.4%(6/175),这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现阶段颈部血管超声彩超是一种无创且安全的筛查手段,可及监测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类型以及血流状况,对于脑卒中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4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防护干预,除了指导高危群体调整生活习惯,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外,还要加强临床筛查,特别是对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高危人群加强干预,从危险因素入手制定完善的干预措施,加强对脑卒中的防护干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12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