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现阶段的医疗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为了在医疗技术上不断的进步,射频消融术的研发、应用,得到了很多地方的高度关注,同时在各项疾病的治愈率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效果。相对而言,射频消融术与传统的医疗手段有所不同,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快速、稳定的治疗疾病,尤其是良性的囊肿、肿瘤等等,不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而且在恢复速度上可以良好的提升。与此同时,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还必须在护理措施上不断的健全,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临床;应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9-133-02
  新时代的国家发展、建设过程中,医疗行业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能够产生的影响力是非常高的,通过在医疗技术上不断的创新,能够对患者的康复,以及医疗领域的和谐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射频消融术的合理应用,得到了很多地方的高度关注,该项技术的难度较低,但是在疾病的治疗效果上较好,而且在护理要求上较为中等,因此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医疗技術。
  1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
  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射频消融术的提出和应用,已经表现出了较高的熟练度,而且对于很多患者而言,该项医疗技术的应用,成为了首选的方法,整体上拥有的安全性、可靠性是比较显著的。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巴氏腺囊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腰椎间盘突出症、肝海绵状血管瘤,耐心向患者介绍该手术的方法、过程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应症状及术后注意事项等。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感染机会少、伤口愈合快,患者容易接受。治疗原理是以射频(即高频电磁波)为治疗源,运用电磁波的热效应,通过局部组织中的分子、离子高速运动,其作用力大,穿透力强,在短时间内形成特殊的生物热效应,使组织迅速凝固,脱水,变性坏死,脱落。
  2 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措施
  2.1 加强术前护理
  很多患者在接受射频消融术之前,对于该项技术方式的了解深度并不高,因此有可能存在恐惧的现象,这有可能导致射频消融术的应用,出现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在射频消融术的应用之前,必须做好术前护理。首先,要帮助患者进行医疗知识的了解,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多多列举成功治疗案例,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促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减少内部因素的影响。其次,射频消融术的应用,必须对患者开展仔细的检查分析,针对疾病的病灶进行有效的确定,从而促使射频消融术的应用,可以按照快速、高效的原则来治疗。
  2.2 加强术中护理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射频消融术的应用,虽然在成功率方面较高,而且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都可以按照预期设想来完成,但是为了在手术效果上和护理水平上更好的提升,建议在术中护理力度上进一步的提升。首先,射频消融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发现任何问题,或者是极端指标现象,立刻报告处理,减少射频消融术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在术中护理过程中,应有效规避感染现象,任何手术的感染问题发生,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而且造成的潜在性损失和挑战是非常严重的。第三,术中护理必须准确记录患者的表现和射频消融术的应用方式,从而为日后的患者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2.2 加强术后护理
  3 射频消融术的注意事项
  现如今的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射频消融术的应用正表现为广泛的特点,但是该项技术的应用,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射频消融术的操作,必须按照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来开展,要坚持结合患者自身的疾病特点和身体接受能力来治疗,不能随意的应用。任何一项手术方式都不是万能的。除此之外,射频消融术的有效运用,还必须在护理方案上不断的健全,结合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术后的具体表现等,进行护理的有效调整,促使患者在接受治疗以后,能够达到快速康复的目标,针对自身的机体恢复以及生活质量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应继续对射频消融术开展深入的研究,加强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指导。
  4 总结
  通过开展射频消融术的应用,很多患者的疾病治疗,都能够得到又好又快的效果,整体上创造的医疗价值较为显著。日后,应继续在射频消融术方面,做出广泛的应用,在护理搭配水平上做出合理的提升,帮助患者的康复效果取得更好的巩固。
  参考文献
  [1] 侯丽,宋晓丹.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J/OL].中国医学装备,2018(12):101-105[2019-01-03].
  [2] 薛霆.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7):126-128.
  [3] 彭淑荣,王玉洁.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S1):3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64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