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体质及相关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中医体质与各因素相关性。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110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诊断,收集以上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结果 110例患者中气虚质35例、痰湿质24例、血瘀质17例、阴虚质16例、阳虚质14例、其他体质4例,其整体分布有差异(P<0.05);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构成比及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其他体质构成比有差异(P<0.05);气虚质、痰湿质构成比无差异(P>0.05)。不同中医体质在糖尿病肾病各期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IV期中医体质分布有差异(P<0.05),气虚质最多。不同中医体质血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总蛋白、血白蛋白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质eGFR、Hb、RBC比其余体质低;阴虚质FPG、HbA1c比其余体质高;痰湿质BMI比其余体质高(P<0.05)。痰湿质与BMI呈正相关,血瘀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呈正相关(P<0.05);阴虚质与冠心病、eGFR呈正相关、与高血压病呈负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体质主要分布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基础体质是气虚质、痰湿质,2型糖尿病肾病IV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中医体质是气虚质;肥胖是痰湿质的危险因素,肾小球高滤过是阴虚质的危险因素,阳虚质易肾性贫血。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阴虚质、血瘀质有关,微血管病变与血瘀质有关。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体质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3-0025-03
  作为世界范围流行病之一的糖尿病,已成长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90%~95%是2型糖尿病[1]。在2型糖尿病中致残、致死的原因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故寻找有效的方法,控制2型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探讨2 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本研究对110例2 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及临床指标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的110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有病例年龄在37~85岁,平均年龄(66.31±9.08)岁。其中男67例,年龄在47~85岁,平均年龄(65.96±8.93)岁;女43例,年龄在37~82岁,平均年龄(66.81±9.39)岁。患者糖尿病病程1~32 a,平均糖尿病病程(14.10±6.99)a。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内科学》[1]中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及其分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体质分型标准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2]判定标准,确定主要体质类型。
  1.3 纳入标准 符合糖尿病肾病西医诊断标准。能够理解《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并完成填写者。对调查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標准 有精神病、老年性痴呆病史或依从性差等不能配合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采集项目资料不完整者。
  1.5 研究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110例患者发放并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参照标准计算得分[2],进行中医体质诊断。收集符合标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体重、冠心病史等,实验室指标包括血肌酐、血红蛋白、血红细胞、血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BMI等。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 软件统计。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2组独立样本)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比较),以“均数±标准差”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非参数检验,以中位数(四分位数)描述。中医体质与各因素关系用两分类资料的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110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偏颇体质及兼夹体质均取偏颇体质中转化分≥40分的主要体质,其中兼夹体质23例。因本文分析患者中医体质均基于其基础体质,故取转化分最高值的体质为个人的基本体质,兼夹体质合并入转化分最高值的主单一体质中。经卡方分割合并气郁质2例(1.82%)、湿热质1例(0.91%)、平和质1例(0.91%)、特禀质0例(0%)为其他体质4例(3.64%)。110例患者中气虚质35例(31.82%)、痰湿质24例(21.82%)、血瘀质17例(15.45%)、阴虚质16例(14.55%)、阳虚质14例(12.73%)、其他体质4例(3.64%),中医体质分布有显著差异(χ2=29.527,P=0);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构成比有显著差异(χ2=13.906,P=0.008);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其他体质构成比有显著差异(χ2=13.867,P=0.008);气虚质、痰湿质构成比无差异(χ2=2.051,P=0.152)。
  2.2 糖尿病肾病各期中医体质分布 经Kruskal-Wallis H检验,不同中医体质在糖尿病肾病各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8,P=0.395)。糖尿病肾病IV期中医体质的例数符合卡方检验标准。糖尿病肾病IV期中医体质分布有显著差异(χ2=17.683,P=0.003),气虚质比例最高(16例,14.55%)。见表1。   2.3 各临床指标在不同中医体质间总体差异性比较 不同中医体质患者血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总蛋白、血白蛋白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质患者eGFR、Hb、RBC比其余体质低(P<0.05)。阴虚质患者FPg,HbA1c比其余体质高(P<0.05)。痰湿质患者BMI比其余体质高(P<0.05)。见表2(仅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4 不同中医体质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体质分别与各因素(含治疗因素)采用两分类资料的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因气郁质2例、湿热质1例、平和质1例、特禀质0例不符合统计学要求,故这四种体质不做回归分析。对各种因素及体质赋值,结果显示:痰湿质患者与BMI呈正相关(OR=3.233,P=0.011)。血瘀质患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呈正相关(OR=4.122,P=0.02)。阴虚质患者与冠心病、eGFR呈正相关(OR=3.839、1.914,P=0.049、0.015)、与高血压病呈负相关(OR=0.113,P=0.007)。
  3 讨论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决定着其发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的转归与预后。
  本研究发现110例患者中气虚质35例(31.82%)、痰湿质24例(21.82%)、血瘀质17例(15.45%)、阴虚质16例(14.55%)、阳虚质14例(12.73%)、其他体质4例(3.64%),中医体质分布有显著差异(χ2=29.527,P=0);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构成比有显著差异(χ2=13.906,P=0.008);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其他体质构成比有显著差异(χ2=13.867,P=0.008);气虚质、痰湿质构成比无差异(χ2=2.051,P=0.152)。说明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主要分布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基础体质是气虚质、痰湿质。糖尿病肾病IV期中医体质分布有显著差异(χ2=17.683,P=0.003),气虚质16例(14.55%)。说明2型糖尿病肾病IV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基础中医体质是气虚质。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为消渴继发病,是消渴失治、误治,病久而产生的并发症。消渴病的基本病因是饮食失调,肥甘厚腻伤脾,化燥伤阴。内热伤阴是消渴病病机特点,内热为壮火,“壮火食气”,伤阴又耗气[4]。而糖尿病肾病病位在肾,肾为“五脏阴阳之本”,为生气之根,主纳气,《读素问钞》述:“恐伤肾,肾主血,心肾有伤,血脉凝涩,故经络不通,病生不仁。”而“久病入络”。王南卜等[5]提出脉粥样硬化的病机是本虚标实,病理过程主要为阳虚导致推动、温煦功能不足,清除脉道废物功能减退,使痰、浊、瘀、毒积聚于脉道。
  本研究发现痰湿质患者BMI比其余体质高(P<0.05)。痰湿质患者与BMI呈正相关(OR=3.233,P=0.011)。说明肥胖是痰湿质2型糖尿病腎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这与消渴病的基本病因是一致的。
  本研究发现阴虚质患者与冠心病呈正相关(OR=3.839,P=0.049)。血瘀质患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呈正相关(OR=4.122,P=0.02)。阴虚质患者与eGFR呈正相关(OR=1.914,P=0.015)。阴虚质患者FPg,HbA1c比其余体质高(P<0.05)。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为危及生命的最典型的疾病就是冠心病。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典型的微血管病变,结合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提示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与阴虚质、血瘀质有关,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瘀质有关,肾小球高滤过是阴虚质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这可能因阴虚致滋润、濡养脉道功能减退,脉道失去柔润和“久病入络”有关。而肾小球高滤过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肾小动脉底膜受损,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球动脉硬化,引起肾单位受损,导致促进糖尿病肾病进展。
  本研究发现阳虚质患者eGFR、Hb、RBC比其余体质低(P<0.05)。说明阳虚质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容易出现肾性贫血。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论》明确指出“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诸病源候论》提到“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张氏医通》指出“血之源头出于肾”,肾精化生气血依靠阳气推动。
  本研究从中医体质角度为控制2型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5-738.
  [2]中华中医药协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7.
  [3]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学科技出版社,2005:69.
  [4]丁英钧,王世东,王颖辉,等.糖尿病“内热伤阴耗气”基本病机探讨[J].中医杂志,2008,49(5):389-391.
  [5]王南卜,曹梦函.“治未病”理论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2013,34(1):52-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64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