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针刺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相结合,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疗法,通过统计学分析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针刺疗法;补阳还五汤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3-0062-02
  中风病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头痛、呕吐、口角流涎、吞咽困难等[1]。因其起病迅速,变化多样,与自然界风邪“善行而数变”之特点十分相似,因此古人通过“取类比象”的思想称之为“中风”[2]。本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多数存活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使他们丧失了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生活质量普遍低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3]。目前,针刺联合中药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在我国已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成为指南重要建议[4],二者合用的临床报道较多,既符合临床指南建议且临床疗效肯定,已成为临床上治疗中风后遗症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治疗方案。本科自2016年10月—2018年5月,运用针刺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8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昆明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及风湿病科门诊2016年10月—2018年5月就診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及头颅CT检查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年龄在56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63±5.27)岁;男58例,女22例,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采用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病证部分》[5],西医诊断标准采用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西医病证部分.》[6]。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中风后遗症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有脑血管意外病史;病程在6个月以上,有肢体功能障碍,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伴发有心、脑、肝、肾及其他疾病;有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脑卒中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经穴处方的基本原则是循经取穴,即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病机和证候,在其所属或相关的经脉上选取腧穴配伍成方治疗[7]。方法:头针、体针结合电针:头穴:下肢瘫痪,取对侧运动区上1/5处扎针,上肢瘫痪,取对侧运动区中2/5处扎针。体穴:协定方穴位手法行平补平泻,针刺风池穴和风府穴同时,辅助以督脉大椎穴、陶道穴、至阳穴、命门穴、腰阳穴等穴位,交替配合外关穴、合谷穴、梁丘穴、阳陵泉和足三里等穴位,同时根据病情及中医辨证合理取穴。同时接G-6805型电针仪,疏密波,强度以肌肉轻微跳动为度,留针30 min。每天1次,15 d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内科常规治疗。
  1.5.2 治疗组 治疗方法:先采用针刺治疗,方法同针刺组。同时配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基础方为:黄芪30 g,当归10 g,赤芍15 g,地龙10 g,川芎15 g,红花10 g,桃仁10 g,同时根据病情及中医辨证予以加减。中药饮片全部由本院药房统一煎煮,每袋200 mL汤液,每天3次,每剂2天。15 d为1个疗程。
  1.6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自觉症状消除,语言清晰,患肢活动自如,动作准确有力,能独自步行;显效:自觉症状好转,瘫痪肢体明显恢复,能步行,体征大部分消失;好转:瘫痪肢体运动有力,神经症状和体征好转,但仍不能下地行走及生活自理;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8]。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濡养而致。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因为出血或血流受阻,使受累组织发生缺血、坏死、水肿而导致一系列后遗症状。针刺方法是祖国医学治疗脑血管病的传统方法之一,它主要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按照辨证论治原则,选择适当的穴位,运用一定的手法,达到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补阳还五汤来源于《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和桃仁组成,方中黄芪,益气健脾,又能升阳举陷,意在气行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臣以桃仁、红花、赤芍,以活血化瘀,与当归、川芎配合,增强活血行化瘀气之效。佐以地龙,以通经活络。以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合而用之,则补气,活血,通络,能够明显改善中风后活动不利之症状。现代研究表明[9-10],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明显。
  通过此项研究发现,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它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的重组和侧支再生,激发脑的可塑性,提高生活质量,两者结合优势互补,从而促进正常运动功能恢复,降低中风患者的病残程度。
  参考文献:
  [1]张建华.中西医结合护理疗法在中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36):214-215.
  [2]张宗明.《金匮要略》中风病证治探析[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7-8.
  [3]冯琦,段筱妍.中风病恢复期辨证施护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1):87-90.
  [4]高长玉,吴成翰,赵建国,等.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2):136-144.
  [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症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6]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7]陈杏梅.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4):155-156.
  [8]邱茂良.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
  [3]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8.
  [9]陈福庆.中药熏洗刮痧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35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4).
  [10]郑建鹏,林忠平.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81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11):48-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64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