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在颅高压诊治中的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在颅高压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80例颅脑损伤患者, 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分为正常组[颅内压≤20 mm Hg(1 mm Hg=0.133 kPa), 32例]和高壓组(颅内压>20 mm Hg, 48例),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实施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视神经鞘直径、高压组患者治疗前后视神经鞘直径, 并分析床旁超声监测视神经鞘直径对颅高压的诊断效果。结果 治疗前, 高压组患者的视神经鞘直径(5.23±0.51)mm明显高于正常组的(4.76±0.31)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5, P=0.000<0.05)。治疗后, 高压组患者的视神经鞘直径(4.67±0.42)mm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23±0.51)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2, P=0.000<0.05)。80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床旁超声监测视神经鞘直径检测阳性45例, 阴性35例, 检测误诊4例, 漏诊7例。实施床旁超声监测视神经鞘直径诊断颅高压的敏感度为85.4%(41/48), 特异度为87.5%(28/32), 准确率为86.3%(69/80), 阳性预测值为91.1%(41/45), 阴性预测值为80.0%(28/35)。结论 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对颅高压诊断效果良好, 且可指导患者疾病治疗过程。
  【关键词】 床旁超声;视神经鞘直径;颅内压增高;诊治;敏感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5.013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 患者病情进展迅速, 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患者神经损伤、脑死亡,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颅内压升高是颅脑损伤患者较为常见的表现, 而颅内压升高也是引起脑疝等相关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极易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 引起患者病残、死亡, 因此及早诊治颅内压升高是颅脑损伤治疗中的重点研究问题[1]。常规颅内压检测过程可直接测定颅内压, 但其诊断过程具有创伤性, 临床应用受限。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是目前监测颅内压的新型方式, 具有无创、监测过程快捷、可重复性高、诊断费用低等特点[2]。为了明确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在颅高压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对2016年10月~2018年10月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 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分为正常组(颅内压≤20 mm Hg, 32例)和高压组(颅内压>20 mm Hg, 48例)。正常组患者中, 男20例, 女12例;年龄24~73岁, 平均年龄(48.54±11.25)岁;致伤原因:摔伤5例, 车祸15例, 高处坠落8例, 器械伤4例。高压组患者中, 男28例, 女20例;年龄22~73岁, 平均年龄(48.49±11.37)岁;致伤原因:摔伤9例, 车祸20例, 高处坠落11例, 器械伤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院伦理委员会已审批通过本研究课题。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实施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确诊为颅脑损伤者;受伤至入院时间≤12 h者;一般资料完整者;患者家属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眼部损伤者;颅内压有创检测禁忌证者;合并原发性视神经损伤、相关眼科疾病、其他系统及组织严重病变者;伴有原发性头颅疾病及高血压患者;研究期间死亡者;孕期及哺乳期患者。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有创检测颅内压。
  1. 3. 1 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 在患者入院后使用美国GE床旁超声诊断仪实施诊断, 超声诊断频率为5~10 MHz, 使用线阵探头检查, 使患者采取平卧位, 将头部采取正中位, 闭合双眼, 在超声探头上涂抹厚凝胶, 将探头轻放在患者闭合眼睑部位, 避免检查时对眼部施加压力, 测定患者两侧眼球后部3 mm位置视神经鞘直径, 将测定结果平均值作为, 最终结果。以视神经鞘直径≥5.00 mm为阳性。
  1. 3. 2 有创检测颅内压 对患者侧脑室置管, 并置入颅内压检测探头, 使用美国强生柯德曼Codman有创颅内压监测仪实施检测, 以颅内压≥20 mm Hg为阳性。所有患者均实施止血、吸氧治疗等, 并根据实际状况实施针对性治疗, 在患者治疗7 d后再次实施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
  1. 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视神经鞘直径。
  ②比较高压组患者治疗前后视神经鞘直径。③分析床旁超声监测视神经鞘直径对颅高压的诊断效果, 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视神经鞘直径比较 治疗前, 高压组患者的视神经鞘直径(5.23±0.51)mm明显高于正常组的(4.76±0.31)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5, P=0.000<0.05)。
  2. 2 高压组患者治疗前后视神经鞘直径比较 治疗后, 高压组患者的视神经鞘直径(4.67±0.42)mm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23±0.51)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2, P=0.000<0.05)。
  2. 3 床旁超声监测视神经鞘直径对颅高压的诊断效果分析 80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床旁超声监测视神经鞘直径检测阳性45例, 阴性35例, 检测误诊4例, 漏诊7例。实施床旁超声监测视神经鞘直径诊断颅高压的敏感度为85.4%(41/48), 特异度为87.5%(28/32), 准确率为86.3%(69/80), 阳性预测值为91.1%(41/45), 阴性预测值为80.0%(28/35)。   3 讨论
  颅内压升高是颅脑损伤患者较为常见的表现, 也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加强颅内压监测, 积极控制颅内压升高是改善预后、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的关键。实施常规有创方式监测颅内压效果良好, 是颅内压检测的金标准, 但其诊断费用高, 且检查中禁忌证较多, 风险较高, 极易导致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安全性有待提升。此外, 该检查过程较长, 从操作开始至获得数据时间长, 极易延误病情的治疗, 影响早期抢救效果, 临床使用受限[3]。
  眼球后3 mm是测定视神经鞘直径的常用位点。本研究结果显示, 高压组患者治疗前视神经鞘直径明显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证实颅内压升高时视神经鞘直径可明显增加, 分析其原因:人体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眼眶内部分由视神经鞘包裹, 由三层硬脑膜延续形成, 三层膜之间的间隙与颅内硬膜下腔、蛛网膜下腔交通, 内含脑脊液, 当颅内压升高时, 压力沿视神经向视神经头部传递, 将颅内充盈的脑脊液挤到视神经鞘内, 从而引起视神经鞘内间隙扩张, 从而导致视神经鞘直径增大, 因此通过视神经鞘直径检测可反映患者颅内压状况[4-6]。本研究中, 高压组患者治疗后视神经鞘直径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说明通过视神经鞘直径可辅助患者病情诊断, 指导患者疾病治疗过程。本研究中將视神经鞘直径≥5.00 mm作为判定颅高压的临界值, 其诊断颅高压的敏感度为85.4%, 特异度为87.5%, 准确率为86.3%, 阳性预测值为91.1%, 阴性预测值为80.0%, 诊断效果良好, 诊断过程中存在漏诊和误诊状况, 原因可能与床旁超声操作熟练程度相关, 其要求超声探头贴近眼睑部位, 但需避免对眼部施加压力, 操作不当将影响检测结果[7, 8]。
  综上所述, 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对颅高压诊断效果良好, 也可指导患者疾病治疗过程, 检测过程具有无创、快捷、费用低、可重复性高等特点,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乐元洁, 贲志飞. 床旁超声和CT重建测量视神经鞘直径监测颅内压的比较研究. 浙江医学, 2017, 39(10):819-823, 830.
  [2] 何绍珍, 邱陆阵, 郑文婷, 等. 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判断颅内压增高的价值.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 15(6):686-688.
  [3] 胡述立, 汤浩, 范学朋, 等. 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评估俯卧位通气时颅内压的变化. 实用医学杂志, 2018, 34(9):1520-1523.
  [4] 利青, 钟秋红, 罗雪清, 等. 经眼眶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在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颅内压增高中的价值. 广西医学, 2017, 39(2):196-199.
  [5] 张丹, 黄艾华, 黄玲, 等. 超声测量的视神经鞘直径与颅内压关系的研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11):995-998.
  [6] 王丽娟, 冯良枢, 姚燕, 等. 中国高颅压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诊断价值. 中国卒中杂志, 2016, 11(7):563-569.
  [7] 陈艳, 林相彬, 陈卫挺, 等. 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浙江临床医学, 2018, 20(4):611-612, 615.
  [8] 张丽娜, 艾宇航. 超声与颅内压监测和脑血流动力学评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7, 37(8):686-6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09801.htm